前面谈到了家庭教育不是教出来的,是学出来的。家长不掌握知道孩子学习的方法,亲子间的冲突是再说难免的。要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孩子的学科阅读问题。 学科阅读不是一个新概念,好早就有了。我们小时候,每次做作业、考试,老师和家长总是叮嘱道:要读懂题。读懂题,就是学科阅读。 读懂题,读是形式,懂是目的。懂就是能理解题目中的各种信息,是通过读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光读不思考,是懂不了的。这就是我以前说的过:光阅读不思考,你就是一个搬运工。 所以,学科阅读的关键和重点不是读,而是“阅”。 “阅”是一个动词,含义非常广。其基本字义包括:“看,察看”;“经历”;“容,容许”;“本钱”;“总聚,汇集”等。其详细字义很多,一是形声。从门,说省声。象在门里清点东西,本义是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二是具数于门中也(《说文》);三是引申为计算。《小尔雅》中说:阅,具也。《广雅》中说:阅,数也。《左传·襄公九年》中“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的“阅,犹数也。”四是阅,即逐一询问之意。五是察看,视察,考查。《管子》中有“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的记载。明陈继儒的《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中说:“(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六是指阅实,即查对实事。如,阅狱(查看监狱)、阅审(审核)、阅稼(查看禾苗生长情况)、阅试(审查考试)等。七是检阅。如阅武(检阅军队)。清超的的改良主义政论家和思想家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就有“马端敏公新贻亲临校场阅射。”的记载。八十看的意思。如,唐朝大文豪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阅金经”、明末散文家魏学洢的《核舟记》中有“苏黄共阅、”清朝文学家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中有“公阅毕”的文字。九是指阅卷(评阅试卷)、阅荐(审阅荐举)、阅看(阅读)、阅正(审阅指正)。十是指经历、经过。如,清代长篇小说《铁花仙史》中有“那夜跳窗而出,原来就是此楼,思之恍如昨日,不想早阅三年”、南宋洪迈所作的小说《夷坚乙志卷六袁州狱》中有“阅四十日不归”的描写。此外,“阅”还有阅日(过日子)、阅月(经过一月)、阅岁(经过一年)、阅世(经历时世)的意思,也有“观赏”的意思,如唐朝的吕道生《安禄山》中说:“历观今古,无臣下与君上同坐阅戏者。”还有阅胜(观赏美景)、阅戏(看戏)的意思。“阅”也有总聚、汇集之意。如,西晋诗人陆机在《叹逝赋》中说“川阅水以成川。” “阅”的意思如此之广,当年先贤们在造“阅读”这个词的时候没有少下功夫。现在,我们都把阅读当作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一种活动,是从文字、图片、符号、公式、图标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个过程。作为阅读者的一种主动过程,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这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阅读对象的思维过程。我们都知道语文阅读,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学科阅读。这是我国今天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决定的。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使中小学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学生学业评价要“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成为课堂的主要形态。如何拓宽学科视野,积累学科素材,利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是中小学生教与学方式发生变革的核心内容。 学科阅读是一个任务群。孩子通过拓展与迁移、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科阅读活动,在激发学习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积累学科素材、学会知识应用、实现学科融合、提高学业成绩几个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学科阅读中的阅更多强调思考。孩子说他读不懂题,表面上看,是孩子没有明白题目的字面意义,实际上,是孩子的脑子里面,还没有构建知识体系。他没法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授,形成自己的应用系统。 学科阅读具体方法是:找到点、通过线、形成面。具体如何操作呢?后面我们再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