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人物志·2020当代艺术家——刘万锐

 昵称40044036 2020-03-12

刘万锐,本名,刘锋。号,大幕山人,1962年生于湖北咸宁,现居青岛。职业画家,主攻山水,兼写花鸟。多年来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笔墨关系,寻找大自然的切点,解读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将大自然的美景留在宣纸上……
三十多年的刻苦学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部分获奖作品分别编入:《当代艺术作品收藏与鉴赏》、《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集》、《中国书画交流展作品集》、《当代艺术家兰亭墨缘雅集》、《民间才艺展评论作品集》等。2012年在景德镇独自创作巨幅青花瓷板画落地屏风《崂山神韵》,可称岛城最大的青花瓷板画。
青岛市城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青岛市湖北商会书画院院长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欣赏

180/80cm

大块文章千里风
——鄂籍青岛山水画家刘万锐兄艺术印象漫谈
文/杜刊功
无论是欣赏刘万锐兄的山水画作,还是与之把酒畅谈,总使我不时地想起著名学者陈传席教授表述过的那个观点:“大率有成就者,一生多移居,鲜有终生居一地者。若终生居一地能成功者,若能多移居,则成就必更高;然终生不移居,亦必行万里路,方能有所成就,然终不若多移居者为得。”(《悔晚斋臆语·多移居有益人生》)又说:“大抵北方之山川大地多出豪气、雄气,大抵江南之山川大地多出清气和秀气。……在一地得一地之气,在数地得数地之气……天赋是先天赋予的,‘得气’是山川水土赋予的……”(《画坛点将录·张大千》)

240/120cm

刘万锐,本名刘峰,号江南游子、大幕山人。1962年出生于钟秀灵毓的鄂南咸宁大幕山下,自幼酷爱绘画艺术。20岁穿上军装,离开故土,来到千里之外风景如画的黄海之滨青岛,成为一名海军战士。新的环境,新的天地,使他眼界大开,如鱼得水。在部队,他发挥特长,一直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同时,他拜当地名家为师,专攻山水,挥毫不倦,技艺大增。期间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展并获奖。四年后,他转业回乡,考录到当地文化部门从事专业创作。又数年,怀着对青岛山与海的不舍和眷恋,再次回到了这令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并定居于此。

120/120cm

咸宁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三国赤壁古战场就在这里。据清光绪版《阳新县志》记载:“大幕山,一名太母山,高二十余里,有三十六峰……”。大幕山众峰嵯峨,高险幽深,气势磅礴,风光旖旎,云蒸霞蔚。家乡的山水是画家陶冶气质、性灵之所在。这块充满神秘、浪漫色彩的土地,孕育了他的艺术种子,陶铸了他的品质情操,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巨大动力和不竭源泉。从万锐兄的作品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家乡山水的那种人文关怀,那种乡情眷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万里长江的宽阔胸怀、巍峨大山的坚强品质、古老楚文化的底蕴和浪漫主义的色彩,早已溶入进了他的血液和生命——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一并融入了他的水墨世界。

200/200cm

“搜尽奇峰打草稿”。多年来,从荆楚大地到齐鲁之邦,从黄海之滨到太行山脉,从海上崂山到五岳之尊,从九宫山峰到贺兰山阙……大江南北,名山大川,许许多多的地方都留下了万锐兄漫长而艰辛跋涉的足迹。一年复一年,他于大自然中陶冶性情,汲取艺术养分,可谓“胸中丘壑,万千山水”。他坚持写生,师法自然,悉心创造,选精择粹,把实景写生和诗意想象汇合,率性而自由地控制笔墨,游刃有余地经营画面,从而构筑起浩渺浑然的神韵意境。他总是带着浓厚的感情去欣赏大自然,以全部身心去观照、感应大自然,用心灵与大山名川对话,“相看两不厌”,正如他自己所说过的那样——“我融大山,我为山川”。每到一处,他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用笔墨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正是因为他深刻体会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理,艺术风格才有了质的飞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走进“乐山乐水”的万锐兄的艺术世界,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艺术特征,那就是立足故土,吸取营养,融汇南北,自成风貌,使作品呈现出“浑厚而灵秀,古朴而华滋,率真且豪放”的鲜明特色。

200/200cm

既师传统,又师造化,是万锐兄山水画的灵魂所在。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章法、笔墨、色彩、意境是其基本构成要素。在这方面,他做到既尊重传统,又有所创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他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善于将南方的云峰飞瀑、小桥流水与北方的峻岭大山、苍岩巨石结合起来,既有坚实挺拔的主体,又有虚幻朦胧的意境;既有北方的高大雄伟,又有南方的灵秀精巧;既有完整统一的气势,又有精到耐看的细节。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讲究气势,所谓“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胸中无尘浊,山水传精神。他的作品,以气取胜,小品巨制,皆浑厚华滋,于雄厚之中蕴籍意韵;他的作品,深入自然生活,注重学习传统又能跳出传统,强调写生,注重感悟,在真山真水中寻找灵感,极富激情和感染力;他的作品,无论是全景式高山大川,还是一山一水剪影,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大气,又有烟雨江南的隽秀婉约,并体现出浑然天成的气势和鲜活浓郁的生活气息。

200/200cm

近年来,万锐兄始终在南北两个地域及两个文化区域里穿行,不断吸取营养。当他回到熟悉的故乡荆楚大地、大幕山下,实则是为自己“补气”。不同地域的风景特征,决定了画面的不同效果,而多年来的南北互补,使得他的作品中南与北互相渗透,所以他的作品不仅呈现了北方山川的巍峨、苍茫,也有着南方山水所给予的明秀、灵透与轻快。

180/90cm

“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黄宾虹说语)墨分干湿浓淡。一般来讲,北方画家喜用浓墨,南方画家多用淡墨。浓墨坚挺有力、神气外拓;淡墨轻快灵秀、神气内敛。而万锐兄能南北融合之优势,兼取二者之长,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有近有远,有实有虚,有密有疏,有聚有散,画面苍古而秀润,朴拙而精巧,坚实而空灵。其笔触起伏宕迭,充满激情、充满个性,其中不乏率意天成的神来之笔。在他的笔下,山石坚凝,树木华滋,急流卷浪,云气浮动,使画面呈显出一种流动的节奏,充满着生命的气息;笔墨自由随意,意韵含蓄蕴藉,可谓造化在手,随意成图。“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他是用笔墨去创作,更是用心灵去创作,将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挥洒于水墨山水之中。他说,创作到忘我动情处,往往会被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所感动,甚至不觉流泪。因而,他的作品灵气四溢,意境深远而趣味天成,苍劲的笔触和清新的笔墨作用于山水之中,令人形神俱远,尘氛尽消。

360/126cm

“资学兼长,则神融笔畅”。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回地方,不论在家乡,还是到北方,万锐兄于绘事方面的勤奋与善学尤为人所称道,令人感动。他游历写生不辞辛苦,画室创作夜以继日。生活中,他总是静静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淡泊、自由和自信。他不善言辞,疏于交际,但却善运用笔墨,纵横驰骋,挥洒自如,汇千言万语于笔下,揽不尽画卷于胸中。他的山水世界,得山川之灵育,彰丹青之神韵,笔落云起,墨到烟生,苍茫浑厚,自然豁达,气息灵动,打动人心,观之使人荡气回肠,读之令人心旷神怡。正如沧州盘古画院院长李荫诠先生所说的那样:“万锐先生的画浑然天成。或天高水阔,或水远山绵,看其画则觉被大气所容,自然生命之浑厚沧桑,挺拔灵动之气注入笔端。他用心在作画,使你心随画动,情随境生。与其说是欣赏万锐先生的画,倒不如说是对自然、对生命的一次体味更恰当些……”

480/198cm

例如,欣赏万锐兄那幅自写生而创作的《太行揽胜》,一眼望去,作品采用“深远式”结构,纯水墨,满构图,悬崖峭壁,左竖右横,近岭远峰,纵横交错,整个画面稳中求险,雄浑奇伟,极富宋元时山水的磅礴气势。作品中间巨山挺立,上为平顶,下有飞瀑,左右为深壑峡谷,既有北方大山的雄浑,又具江南山水的灵秀;后面是层层远山,一片苍茫,万千气象。为了突出太行石壁的质地、肌理,他以短线、密点多次积点与迭加,在重复中增加其厚重感和层次感,造成“铁壁”般的气势,高峻耸峙,雄气逼人,彰显了太行山坚强不屈的精神。读着这幅作品,眼前仿佛展现了曹操《苦寒行》诗句中描绘的艰辛景象:“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耳边仿佛响起了那首著名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的铿锵旋律:“红日照遍了东方,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荷花240/98cm

2011年6月,我以“江南游子”和“大幕山人”赋藏头七绝二首赠万锐兄:
江山万里笔纵横,南国云烟动楚荆。
游屐千峰堪入画,子陵滩外富春明。
大块文章千里风,幕天席地意从容。
山高水阔丹青笔,人上苍茫五岳峰。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天地间大自然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色,在他眼中是那样迷人,在他心中是那样感人,在他笔下是那样动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万锐兄在今后的艺术、人生道路上,千峰搜尽,万里纵横,山水传神,更攀高峰!

辛卯夏杪于小蓬莱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