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中飘荡的是六朝金粉的鼎盛繁荣,倒映的是秦淮八艳的佳丽倩影。“秦淮”二字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是唐人的诗中:“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余,至今人道江令宅。”经过历朝历代的更替,南京古城就在秦淮河的下游逐渐繁华、兴盛直至发展成现在的模样。 秦淮河,一读到这三个字,对它的定义已经不单单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无数的故事流传在这条河,这条河见证了太多太多的兴盛与没落。在这条河上承载的历史与内涵已经远远超过了这条河本身。在河两边各种古迹犹存,寺庙王府私家园林古建林立。游走在这里,仿佛进入了一场只属于南京的梦。 通过秦淮河把夫子庙、贡院街、白鹭公园连成一一片,一路的景象让秦淮河的形象丰满儿独具特色。在秦淮河两岸游走,伫立在秦淮河桥上,坐在两岸秦淮人家的楼亭廊椅上,碧波荡漾,木舟独行。河边独具历史风格的建筑,这一切的景象承载的故事让人进入无限遐思,想要探索关于它的更多。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110 公里,是南京的母亲河,几千年它孕育了南京,在南京的历史版图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许多名胜古迹,历史典故,风流韵事,人文轶事都曾在这里上演,为后人所称颂。自古以来,秦淮就成了南京的代名词。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悠长的秦淮河更是达到了鼎盛,两岸火烟稠集,商贾云集;金粉楼台,高低悬殊;晚间酒楼茶社、彻夜欢哥;酒色喧哗,装点着关于南京的一切。 到了新中国,为了扶植旅游业,南京市人民政府对秦淮河进行了大理特色开发,对秦淮河以及河两岸人文古迹重点进行整顿,再现了“夕阳芳草小桥东,碧波粼粼向晚风”的景色。到现在来看,秦淮一带已经成为自然风光集人文、古迹、景观、市场、现代化建设工程、经济、文化之大成为一体,成了驰名中外的旅行目的地。 秦淮河的游览总是从夫子庙开始,它其实说不上是多么波澜壮阔的一条河,也并非明丽清秀的模样,但它配合着南京的古迹,所有的一切都美的恰到好处。 在秦淮河看的不是这条河水的风姿靓貌,甚至也不完全是那灯火通明的夜景灿烂。秦淮河水私藏的故事、历史沉淀的文化才是人们流连的所在,她背后的传奇和掌故远远要比这条河水的波光潋滟更加激发人的探索欲。 千百年前的秦淮风韵,如今的昌盛与热闹丝毫未减半分,独不见纸醉金迷的风流,还有眼波流转的妩媚。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为半斗米折腰,反观这些具有民族气节的女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情节没有出现在她们身上,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未曾低头卖国。 乘坐花船泊秦淮,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有一种别样的感悟。典型的江南建筑,阁楼倒映在水面,游船划过,灯笼的影子摇曳生姿,幻想着是否也有一位青年才子踩了某位佳人的琵琶声,便一眼定情了? 我见秦淮多妩媚,料秦淮见我不风流。并非自嘲,实则秦淮河美的独特。 |
|
来自: 总总1ilojlvc0p > 《杂志锁屏中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