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念念不忘,单曲循环:最感动古典曲单

 北方的猫 2020-03-12

耳语

“感谢人类的心灵哺养了我们, 

感谢这心灵的欢乐、忧思和温存; 

对于我,最平淡的野花,也能启发 

最深沉的思绪:眼泪也不能表达。”

——华兹华斯《不朽颂》

01.

莫扎特:《安魂曲》-III.“落泪之日”

Requiem in D minor, K.626-III

莫扎特的《安魂曲》里面的第三乐章“落泪之日”。它不是轻快优雅的背景音乐,也不是皆大欢喜的社交型音乐,但这样的古典音乐才是不同凡响的,它是一场巨大的精神洗礼,惊动你的每一根头发,把你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神圣,终有一刻它让你黯然落泪,无法言语。

——田艺苗

III. Sequentia: Lacrymosa - A Day of Tears (第三乐章 继抒咏:垂泪之歌 - 一天的眼泪) The Ljubljana Symphony Orchestra/The Leningrad Chorus/Mikhail Glinka/Vladislav Tchernushenko - Mozart Requiem 《落泪之日》,没有悲伤,旋律美得叫人落泪。这是《安魂曲》中最美的曲调。

那些流动的韵致,包含灵感、旋律、节奏、和声、结构、激情、火花、哀愁、深思……彼此碰撞,互相融化,起承转合。增一分减一寸便不美,难以参透。莫扎特的天才正是存在于众因素之间不可捉摸的秩序感。像他这样过日子凌乱的人,他的音乐中却有着神一般的秩序感,手忙脚乱的小快板人生写着纹丝不乱的精彩的声部组合。这种秩序感可看作是一种宗教感的表现。内心深处对音乐充满虔诚。

如果音乐中的秩序感不足以说明莫扎特的宗教观,那么这一段自白值得深思——“我每天上床前都思忖再三,也许我第二天将不复存在,所有那些认识我的人中不致有哪一个人会说,我在与人交往中怏然不悦或者心情悲伤。为了这一种幸福感,我永远感激我的创造者,并由衷地祝愿我周围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这种幸福感。”幸福感与感激,一定是来自有信仰的人。可见《安魂曲》绝不是凭借戏剧才能酌情丈量出结构的完美与情感的深浅。它呈现了这个人灵魂中的美好、热情、虔诚与坦荡。

※选自田艺苗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02.

巴赫:《马太受难曲》

St Matthew Passion

一百多年前,门德尔松在莱比锡公演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被看作是巴赫复兴和走向公众的标志。

——田艺苗

J.S. Bach: St. Matthew Passion, BWV 244 / Part One - No.1 Chorus I/II: 'Kommt, ihr T?chter, helft mir klagen' Münchener Bach-Orchester/Karl Richter/Münchener Bach-Chor/Die Regensburger Domspatzen - J.S. Bach: St. Matthew Passion, Choruses and Arias 1821年有两件载入史册的大事,一是拿破仑在圣海伦峭壁上痛苦地死去;二是在柏林图书馆,年轻的音乐家、银行家的儿子门德尔松发现了被遗忘的《马太受难曲》,巴赫得以重见天日。

那一天,作家房龙听到了那场历史性的公演,他写道:“刚才马太受难曲传入房间,像它1729年的这一天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里响起来一样。它宣布了一个政治家的胜利和另一个的失败,不过是日复一日的争权夺利而已。而巴赫的音乐,像夜晚的荫凉使我们的灵魂重新充满庄严,让我们有力量去英勇奋战,去建立一个不再以怨报德的世界。”

※选自田艺苗音频节目

《听着巴赫去跑步》

?? Blue Aesthetic 

相关阅读??

田艺苗 | 巴赫受难曲的荣耀

03.

舒伯特:《f小调幻想曲》

Fantasy for Piano 4 Hands in F minor, D.940

舒伯特作曲和莫扎特一样,几乎不用自己去寻找乐思,音乐会自己找上他,像春天的泉水一样涌现出来。

——田艺苗

Fantasia in F Minor for Piano, Four Hands, D. 940 (Op. 103) (F小调钢琴幻想曲,四手联弹,作品940(Op. 103)) Murray Perahia/Radu Lupu - Mozart / Schubert - Perahia, Lupu 舒伯特可以说是对四手联弹这种体裁贡献最大的作曲家。在他的四手联弹作品中,都有着很明显的交响乐特性。在这其中,长久以来一直对听众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应该算是《f小调幻想曲》了,有很多人说这是一首“具有内省、透视力、戏剧张力和说服力的钢琴曲”。这首作品几乎是舒伯特这种体裁的晚期作品中最经常能够听到的一首,乐曲为单乐章,时长约20分钟,这部有着优美旋律、忧伤情绪的单乐章作品,多少年来从没有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消失过。

?? Laszlo Layton

04.

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II

Piano Concerto No.23-II.Adagio

莫扎特最美的乐章之一,《第23号钢琴协奏曲》(K.488)的慢板。

——田艺苗

时间一旦放慢,会像记忆般伤感。你知道,没有什么,比一颗缄默的水晶,更美。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 488: II. Adagio (A大调第23号钢琴协奏曲,作品488:第二乐章 柔板) Maria-Jo?o Pires - Mozart Effect 在历史的海洋中,莫扎特之所以称为莫扎特,是因他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他将巴洛克式老套的装饰音变作千言万语、心旌摇颤,他的歌剧发现世俗的欢乐与无奈,他的钢琴曲纯洁灵动堪比仙音,他让古典交响曲的辉煌交织着人的汗水、眼泪与激情,谁能抗拒他的赤子之心?

……听完6小时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精选集,你一定也会像英国乐评人约翰·格罗夫爵士那样觉得莫扎特被低估了,“莫扎特隐含了自己的所有科学知识,而隐瞒这知识的力量也是无人能及的,令这科学成为取悦人的音乐。” 

(据说《第23号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也是陈丹青老师创作《西藏组画》时的背景音乐。)

※选自田艺苗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等

05.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3号“热情”》-II

Piano Sonata No.23, Op.57“Appassionata“-II

贝多芬将这首乐曲看作自己钢琴奏鸣曲的巅峰作品。

——田艺苗

Sonata No. 23 In F Minor, Op. 57 'Appassionata': II. Andante Con Moto Wilhelm Kempff - 8 Sonatas For Piano 到了1806年写的《热情奏鸣曲》,贝多芬终于登峰造极,走自己的荆棘路,走到了无限风光的险峰。200多年来,《热情》一直是音乐会上演奏频率最高的钢琴曲之一。《热情》比《黎明》的结构更庞杂,比《暴风雨》更像人生的“暴风雨”。贝多芬曾说,如果要听懂《热情》,就去看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热情”这个标题并非他本意,但未必不确切。这首乐曲实现了英雄梦想,以完美的格式刻画人的深刻、激烈、复杂而宏伟的情感。据说这个作品完全占据了1804年的贝多芬。

第二乐章是一首变奏曲。这是英雄的另一种情感,历经苦难之后的内心陶醉。众赞歌式的铁汉柔情,节奏庄重淡定,在苦难中始终秉持信念。变奏为这个主题注入了活力。

※选自田艺苗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普通人》

06.

鲍罗丁:《鞑靼人之舞》

Polovtsian Dances

“强力集团”的音乐也影响了后来的德彪西、拉威尔等,对东欧和世界各国的民族乐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田艺苗

Polovtsian Dances Alexander Borodin - Symphony No.2, Polovtsian Dan 由鲍罗丁创作的《伊戈尔王子》(Prince Igor)是俄罗斯国民乐派歌剧的代表作,同时也作为鲍罗丁作品中最能体现作者个性的一部作品而闻名于世。故事叙述12世纪俄罗斯建国时代,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同南方游牧民族波罗维茨人战争的故事。歌剧从1871年开始创作,1887年作品未完成作者就去世了,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

其中的《鞑靼人之舞》,又称《波罗维茨人之舞》,出现在歌剧的第二幕,由作者本人汇编,融合了波斯音乐和俄罗斯音乐的风格,在众多著名歌剧中,这一段被公认为歌剧与舞蹈结合得最完美的代表作,在音乐会上也常被单独拿出来演奏。 



07.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II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74“Pathétique”-II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我们的俄罗斯音乐的入门曲。

——田艺苗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Pathétique”: II. Allegro con grazia Valery Abisalovich Gergiev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6 第二乐章,温柔的快板。5/4拍。像一支有点奇怪的舞曲,跳一圈华尔兹又低头思量两拍。音乐充满细节,淑女点头、屈膝、托裙摆的优雅都栩栩如生,但这样的贵族生活慢慢流露空虚感。捷杰耶夫再次将视野转向广阔大地。

……柴可夫斯基曾说,第一乐章是激情,第二乐章是爱情,第三乐章是失望,第四乐章如生命熄灭。捷杰耶夫的版本却让我们听见无比辉煌的《悲怆》悲怆背后开阔而激越的原始生命,高山峡谷,大河湍急,大地笼罩着神秘的光芒。

※选自田艺苗乐评《悲怆》

08.

维瓦尔第:《受伤的新娘》

Sposa, Son Disprezzata

你一定要聆听维瓦尔第,才能够了解威尼斯的灵魂。

——田艺苗

Sposa son disprezzata (受伤的新娘) Cecilia Bartoli/Gy?rgy Fischer - Cecilia Bartoli - Arie Antiche: Se tu m'ami 有不少歌手翻唱过《受伤的新娘》这首歌曲,比较著名的有巴托莉,还有著名的假声男高音青春偶像雅罗茨基(Philippe Jaroussky)。这也是一首充分展示巴洛克华丽风格的歌曲,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音、颤音、回音。是否可以唱出古老的巴洛克味道,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装饰音的风格。

为什么这首歌可以广为流传呢?我想首先,它的曲调比较清晰、完美,富有感染力,跟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一样,一听就能让你留下深刻的记忆。相比那些普通的抒情歌曲,这首歌有它的戏剧性:激情爆发的中部,它的中间段落非常地富有激情,后面的再现部也非常讲究,给予演唱者充分的自由,让他/她可以拉长装饰音,而且曲调比较零碎,可以给歌手炫技的部分,又能让他/她唱出深深的悲哀。

※选自田艺苗音频节目

《古典音乐很难吗?》

09.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幻想曲》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永不褪色的俄罗斯的忧郁”。

——田艺苗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Variation XVIII Arthur Rubinstein - Arthur Rubinstein - Original Album Classics 拉赫玛尼诺夫作于1934年的《帕格尼尼主题幻想曲》是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主题移植到钢琴上而写的变奏曲。也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辉煌的技巧表现了作曲家的个人风格。

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是第18个变奏,整部作品到这里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优美无比,动人心魄,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热情逐步增长,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还曾被约翰·巴里采纳为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的背景音乐,起到了跨越时空、沟通心灵的作用。

10.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I

Symphony No.4 in E minor

这首经典的复古之作,第二乐章古老的教会调式和第四乐章辉煌的恰空舞曲,也许只是古老的形式。它的层峦叠嶂的宏伟的结构,最后不愿散场的漫长吟唱,才是复古的深情。

——田艺苗

1884年,勃拉姆斯在写这部交响曲之前,读过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心灵受到极大震撼,这使他创作这部交响曲时在音乐中不知不觉就反应出了其中的情绪。

1. Allegro non troppo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Carlos Kleiber - Carlos Kleiber - Complete Recordings on Deutsche Grammophon 《第四交响曲》最能体现勃拉姆斯的复古的浪漫主义。四个乐章分别是:宁静中走向复杂冲突的奏鸣曲,大海般深情优美的抒情乐章,节日舞蹈般的诙谐曲和32个变奏组成的辉煌激越的末乐章。

命运的悲壮,荣华,孤寂、哀美与破碎,都像隔了一层雾气传来,激昂深处有挥之不去的忧郁。到了晚年,勃拉姆斯的忧郁不是空虚的,智性的力量超越了任何音乐形式。

※选自田艺苗

《穿T恤听古典音乐》系列讲座

“田艺苗的田”整理制作

田艺苗: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

现已开放微信服务号订阅

? 田老师的节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听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