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制口疮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7例

 精华集999 2020-03-12

刘利民

南京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临床耳鼻喉科中比较多见,好发于口腔内黏膜部位,比如舌、唇、颊等等,呈椭圆形或者是圆形,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不适,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口腔溃疡容易反复发作,为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预后,本文特此以自制口疮散予以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5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口腔黏膜病学》及《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2版所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确定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以数字随机表法,将研究主体分为两组并进行对照分析,各27例。研究组包括男15例,1女2例,年龄23~44岁,平均(31.2±5.8)岁;每年复发3~5次,平均(4.1±0.7)次;常规组包括男16例,女11例,年龄22~45岁,平均(31.3±5.9)岁;每年复发2~5次,平均(3.9±0.8)次。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分组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27例常规西医治疗,即:予以西地碘含片,1片/次,5次/d。一个疗程为期1周。研究组27例应用自制口疮散(煅石膏30 g、青黛9 g、蒲黄4.5 g、川黄柏4.5 g、甘草4.5 g、龙胆草30 g、冰片6 g、儿茶3 g、薄荷5 g)治疗,即:用无菌棉签将药物涂抹于患处表面,15 min之内禁止饮水,每日4次。一个疗程为期1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内容为:随访1年以上,未再复发,视为治愈;治疗3 d后,溃疡面愈合,无疼痛、充血、水肿,溃疡数量减少,视为显效;治疗3 d后,溃疡面缩小50%及以上或用药6 d后溃疡面愈合,疼痛、充血、水肿显著减轻,视为有效;用药6 d后,溃疡面无任何变化,且存在明显的痛感、充血及水肿症状,食物无效。总体疗效=(有效+显效+治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汇总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并进行对比检验结果。以x2检验百分比资料[n(%)]的差异,以t检验计量资料()的差异。P值小于0.05时,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溃疡消退时间对比

研究组溃疡消退时间(2.2±1.1)d,明显短于常规组(3.9±1.2)d。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4,P<0.05)。

2.3 两组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复发率7.41%(2/27)低于常规组18.52%(5/27),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99,P<0.05)。

3 讨 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率可达20%,现代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免疫、遗传、生物因素有关。西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旨在减轻患者痛感,促使患处愈合,虽然疗效尚可,但是容易复发。中医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口疮”范围,口舌生疮,病因病机多为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灼伤口腔肌膜,临床表现主要以口腔唇内颊、舌、齿龈等处肌膜见豆大之小溃疡,周围红晕、表面凹陷,灼热疼痛,反复发作。本病在临床上有实证与虚证两类。本研究主要选取临床较多见的心脾积热型口疮。心脾积热证主要为饮食不洁,或情志失调,郁而化火,脏腑蕴热,心火上扰,导致胃、脾积热,火热蚀灼,使得患者口舌溃疡、红肿、疼痛,影响日常进餐,故而治疗则主张解毒、解热、消肿为主。本文以自制口疮散予以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更高,复发率更低,溃疡消退时间更短,与常规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方中生石膏能够敛疮、解热;青黛解毒、收湿;冰片泻火、止痛;川黄柏、蒲黄、龙胆草清火、解热;薄荷清凉;甘草缓急、清热,对诸药进行调和,全方共奏止痛、解热、解毒、生肌之功效。在患处涂抹口疮散,以免溃疡面收到外部因素的不良刺激,进而修复上皮组织,同时有利于药物快速吸收,减轻黏膜炎症,修复口腔黏膜,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反复发作的以心脾积热为主证的口腔溃疡患者,我科自制口疮散具有十分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普及。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出处:《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5期 P174,17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