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光二极管(1)

 袁先森lemon 2020-03-12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是一种利用固体半导体作为发光材料的发光器件,可以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现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状态指示、照明、平板显示等场合,其原理图符号如下图所示:

LED的基本结构与普通二极管一样也是PN结,所以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我们在LED两端施加正向电压后,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与(从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的复合就会伴随着光的辐射,也称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当然,并不是所有半导体材料的电子与空穴复合都会以光的形式体现(有些会以热的方式而使器件的温度升高,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LED通常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化合物制成的发光器件,我们把其中产生光辐射的半导体称为LED晶片(chip),它的基本结构之一如下图所示。

在制作LED时,首先在蓝宝石(Al2O3)衬底上生长出氮化镓(GaN)基的外延层。氮化镓是与硅、锗等同概念的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的材料,通过掺杂即可制作出n型与 pGaN,图中的发光层指的就是P区与N区交界处形成的PN结。P区上的透明导电层(transparentcontact layer能够使电流进一步扩散,可以达到均匀发光的目的(直接将电极做在P区会使电流集中在电极下方,而金属电极是不透光的)。

组成发光层的半导体材料不同,电子与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也会不同,它们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光的波长越短。简单的说,发光的颜色是由组成LED的半导体材料决定的,常用的有砷化镓(gallium arsenide, GaAs)、磷化镓(GaP)、氮化镓(GaN)等。常见的LED发光颜色、波长及半导体材料如下表所示:

数据手册中通常会标注出主波长dominant wavelength)与峰值波长peak wavelength。需要注意的是,白光是三原色按比例混合的效果,当红绿蓝的亮度分别占比为69%21%10%时,人的肉眼感觉到的便是纯白色。

LED晶片放置在带有发射碗的阴极杆上,再通过引线与带楔形支架的阳极杆连接,然后用环氧树脂密封后就形成了我们见到的LED,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关于LED结构方面的内容不需要了解太多,我们重点关注它的实际应用电路。LED在直流电压中作为状态指示应用非常简单,只需要与LED串联一个限流电阻即可,如下图所示:

限流电阻过小将导致流过LED的电流过大,这可能会影响LED寿命甚至损坏,限流电阻过大则会导致LED光强达不到我们的要求,那一般的设置范围是多少呢?我们来看某一款3mm插件LED相应的数据手册,如下图所示。

数据手册中的半强角度(Angle of half intensity指光源中心法线方向往四周张开时,中心光强到周围一半时的夹角,如下图所示

LED作为交流电源指示时还需要考虑最大反向击穿电压。我们前面已经提过,LED发光的原理是电子与空穴复合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参与复合的载流子越多,则亮度会更强。为了使LED能够发出更强的光,组成LED的两块半导体一般都是高掺杂的,在将要出版的图书《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中会详细讨论到,高掺杂的PN结容易出现齐纳击穿,所以大多数(不是所有)LED的反向击穿电压一般不高于7V

从图所示数据手册可以看到,其值为6V,所以在交流输入电压幅值大于LED反向击穿电压的场合,必须增加相应的保护电路,典型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

我们增加了一个二极管VD2LED反向并联,它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整流二极管,或者本身也是一个LED,这样反向并联的两个二极管两端的压降总是能够被限制为很低。

如果使用处理器(例如单片机)控制LED,为了避免处理器消耗的电流过大(尤其需要控制的LED数量很多时)而产生热稳定性问题,我们通常会使用三极管间接控制LED,这样直接驱动三极管基极的引脚电流仅为微安级别,其典型电路如下图所示。

前面讨论的都是恒压源驱动的小功率LED,但是在照明应用的中大功率LED驱动电路中,使用更多的是恒流源驱动方式。在恒压源驱动方案中,虽然我们能够使用限流电阻与LED串联来设置所需要的电流,但是LED开始工作后内部温度会逐渐上升。大功率白光LED灯珠的正向驱动电流会达到数百毫安以上,(根据)消耗的功率会超过1W,通常会使用铝基板(而不是普通FR4基材的PCB板)配合散热器散热。在将要出版的图书《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中会详细讨论到,PN结的正向导通压降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特性(即温度越高,正向导通压降也会越小),这样流过LED的工作电流会进一步增大,导致温度升高后又反过来促使PN导通压降的减小,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会使工作电流过大而加速LED光衰,而恒流驱动方案则克服了这一缺点。

最简单的恒流驱动电路如下图所示:

对单芯片开关型稳压芯片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很容易可以看出(可参考公众号文章《开关电源(1)之Buck变换器》),这个LED背光驱动方案其实就是一个BUCK降压开关稳压电路,我们来对比一下BUCK降压芯片LM2596的典型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


输出电压调整的原理很简单,芯片内部有一个误差比较放大运算放大器,其同相端总是与一个参考电压VREF(一般为1V左右)连接,其反相端与反馈引脚FB连接,其内部结构示意如下图所示:

由于运放处于闭环深度负反馈,根据“虚短”特性,其反相端总是跟随同相端,因此FB引脚的电压值也就等于参考电压VREF,它在芯片数据手册中总是可以找到的(LM25961.23V)。而根据运放的“虚断”原理,FB引脚的输入电流可以认为是0,所以输出电压VOUT就取决于R1R2的阻值比。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背光驱动电路中的输出端与公共地之间没有并联电容,因为LED的光强主要与其工作电流的有效值有关,只要纹波电流不大可以无需要使用输出电容,对于BOOST升压方案的背光驱动,如果对光强的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考虑并联一个电容,相应的电路结构如下图所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