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才女的书法册页,经历传奇,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xianfengdui111 2020-03-12

邢侗(1551——1612),明代书法家,字子愿,山东临邑县(今属德州)人。邢侗书法工于诸体,以行草见长,晚年尤精章草。时有“北邢南董”之称,又与董其昌、米万锺、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

邢侗妹妹邢慈静乃晚明著名的才女,与东晋卫夫人铄、元代管道昇并称为“墨坛三大才女”。她号蒲团主人,兰雪斋主,工书法,善绘画,尤精白描观音,博学多才,是晚明文坛、书坛上誉重一时的女文学家和书画家。

她书法远取卫夫人、李北海,后受长兄邢侗影响极深,书法偏爱王羲之,用笔结构颇似其兄。清乾隆《武定州志》载:“慈静,博学善属文,诗有清致,书画俱称绝品,与兄齐名。”《列朝诗集》则说“慈静仿兄书”。晚年临摹《澄清堂帖》,深得右军神韵。
苏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署款为“天启甲子(1624)花朝书于兰雪斋中,蒲团主人邢慈静”的册页是其晚年之作,计三十五页,书杂诗共三十四首。
邢慈静出生书香世家,虽然生活优越,但一生却命运多舛。这三十一首诗,情真词雅,意境深远,反映了她不同时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也体现了她卓越不凡的诗歌艺术。

册页后民国藏书大家傅增湘题跋称:“此邢慈静女士自书诗册,何君亚农于新春游厂甸时所得者也。笔致苍古,乃不类女郎书,或疑为其兄所书。然余阅明人笔记言,当时乞子愿书者,其妹时为之代笔,则其翰墨风趣,宜有雅相肖似者。后人观于此册,可无庸致疑矣。”

有明人记载邢慈静曾为邢侗代笔,可见邢慈静临摹其兄笔迹已达酷似。

苏州博物馆藏这件《邢慈静草书七绝册》含章草笔意,笔力矫健,是其晚年书法的代表之作。《邢侗尺牍册》《邢慈静草书七绝册》这两件书法作品原是苏州网师园最后一个主人何澄之收藏。

何澄,字亚农,号真山,民国时期著名的文物收藏家。1901年成为最早的赴日留学生。1905年,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相识,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革命。1907年,学成回国后,在清政府就任,与苏州明代大学士王鏊第十四世孙王季烈相识,经介绍与王季烈的妹妹王季山喜结连理,从此跟苏州结缘。

辛亥革命过后,他退出军界,定居苏州,热衷于古物收藏,在苏州(今南园宾馆)先后建造“两渡书屋”和“灌木楼”两座私宅。

1937年11月,日寇侵占苏州前夕,何澄在避难上海之前,将个人所藏古物藏匿于“两渡书屋”和“灌木楼”,所幸屡经兵燹之劫,文物未遭到破坏,得以保留。

1946年,何澄在北平因脑溢血突然离世,这批藏品的具体藏匿位置也随之尘封成谜。直到1955年,苏州南园饭店工作人员对何宅进行修缮时,意外发现这批文物,才使之重见天日。

最后,何澄的八位子女一致决定将这批文物捐赠给国家,共计952号1374件。1956年,这批藏品以何澄三女儿何泽瑛的名义捐给苏州博物馆,成为苏州博物馆重要的文物藏品之一。

直至今日,这也是苏博众多文物捐赠者中,捐赠文物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批。

《邢侗尺牍册》《邢慈静草书七绝册》这两件邢氏书法精品即在其中。198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书画鉴定小组对苏州博物馆收藏书画进行鉴定,这两件藏品经专家鉴定评为国家二级文物。

2013年,苏州博物馆为感谢何氏家族对文物的爱护之情,回馈他们对文化事业的巨大热忱,从捐赠文物中遴选出178件文物精品举办了《灌木楼藏珍——何澄及其子女捐赠展》,并借此机会与何澄后人商议,最终将这批藏品的捐赠者定名为“何澄及其子女捐赠“。

这是这批捐赠文物颇为传奇的经历,也是这段沧桑历史的见证。

相关搜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