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和弟弟赵光义夜宴后突然暴毙,随后皇位到了赵光义手里,北宋皇帝就一直在赵光义一脉传承,到后来金人灭了北宋,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跑到南方建立了南宋,赵构独子赵旉早夭,靖康之变中,赵光义一系子孙几乎被掳掠一空,不能再生育的赵构只好从民间寻找赵室一脉来继承皇位,最后挑选了赵匡胤的七代孙赵伯琮进行抚养,这就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此后南宋皇帝就都在赵匡胤一脉手里,直到南宋灭亡,冥冥之中,历史似乎是有轮回的。 (剧照)赵匡胤 为什么宋高宗赵构在盛年之时将皇位传给赵昚?这个就要说到他的“恐金症”了。 宋高宗赵构能够登上帝位建立南宋,某个方面来说要感谢金人,北宋在宋徽宗赵佶这个昏君的治理下,搞的是天怒人怨,让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时期,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其中宋江和方腊的起义比较出名,也闹的比较大,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他们,渡过了这场统治危机,却让国力更加虚弱。 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让宋朝的军事比较弱鸡,加上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没有什么优势,在和辽国、西夏对抗中处于弱势,不过经济强大的北宋以金钱换和平也算是得到回报,边境相对安稳了百余年。 赵构在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时,成了手握重兵的人,开封被围,宋钦宗派人来求救,赵构却是移屯河北大名,随后又转移到东平府,跑到山东去了,离金人有多远算多远。 徽钦二宗被掳后,赵构在大臣们的说服下,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成了南宋第一位皇帝,金人对于这个宋朝皇室唯一逃脱的康王一直在追杀,赵构在建国前三年,一直在逃跑,赵构也一直在跟金人乞降,乞求金国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了,金人却是没有放过他的意思,赵构一路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在海上漂荡了四个月,金人对于水战不在行,韩世忠率八千人围堵金兀术十万大军,黄天荡一役大挫金军士气,到1130年夏天,金军北撤,赵构才得以喘口气,选了杭州作为南宋的行在,此时赵构才不得已起用岳飞、韩世忠这些主战派抗金,不过他的内心却依然是想着怎么求和。 可见赵构心里对金国的恐惧一直存在的,所以1161年海陵王完颜亮意图统一华夏,撕毁和议发大军南征时,正当盛年的赵构又怕了,就想着要逃跑,不过皇帝的身份太扎眼,也不方便,这时候宋高宗就效仿他的父亲宋徽宗,就想要主动提出禅位给赵昚,右相朱倬说:“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劝宋高宗禅位应当慎重,对于朱倬的合理建议,宋高宗却是不理不睬,1162年六月,赵构以“老且病,久欲闲退”为由,禅位给赵昚。 宋高宗身体一向强健,禅位时才56岁,算是盛年,他过世时是81岁,在帝王中都是高龄的存在,而他主动禅位,说白了就是恐金,害怕有事情时不能说跑就跑,皇帝的身份会牵制住他逃跑,所以就想到禅位这一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