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日读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鹊桥生 2020-03-12

每当春姑娘衣袂飘飘的把温暖的春风洒向田野大地,用她轻盈的脚步在千山万水间踏出一片桃红柳绿之时,我们便会感受到一种新生的力量,不油然地为这春天的光景而沉醉喝彩,这时,南宋朱熹的《春日》映入眼帘,恰好诠释了我们对春天最真切的感悟。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短短二十八个字,朱熹把春日描绘的十分鲜明而令人浮想联翩。从字面上来看,在美好的春日,踏春寻春泗水河畔,看到周边的光景都是焕然一新的,四季轮回中,当我们偶然间觉得自己认清了春风的面目,就是那些千树万树、姹紫嫣红的花朵,这些都是春天的象征。

朱熹作为南宋时期儒学之集大成者,他的成就是非常高的,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而且,他将书院文化推向了高潮,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理学思想,更是在之后的元明清朝代,一直作为官方哲学。

  


朱熹的求学、讲学之路,我觉得正如他写的这首《春日》,他是沿着圣人的足迹追寻的,所以,尽管朱熹身在偏安一隅的南宋为官,几乎大可能跑到北方孔子的故里,他还是寻芳到了泗水之滨,寻芳即是寻访,即寻访圣人之路。在春天最美好的日子,朱熹苦苦钻研儒家经典,无边光景,恰如浩瀚的儒家思想,令他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等他真正领略了其中精髓,就像等闲之间,认识到春风的面目,那万紫千红、万卷书册,不都指向了一个点吗?万紫千红是春,万卷书册是儒家的思想。

  


宋诗以理见长,朱熹的《春日》,虽是描写春之鉴赏,但我觉得更是朱熹自悟的真实写照,意即朱熹读出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朱熹的四书批注等能作为以后朝代的标准用书,成为考试的教材范本。

据说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七星,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朱熹一生为官为学,都兢兢业业,他的“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局限,但他格物致知等观念,却不断启发着后人为学精进。

  


朱熹的春日是万紫千红的,我们的春日也是万紫千红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年年花红、花红岁岁,正所谓“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无论我们在不在花红之处,花红依然会在旧处红,读书亦是如此,当我们像读懂春天一样去读懂书,也便会豁然开朗,叹一声:万紫千红总是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