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引渡宝玉的和尚和道人,为什么是一个癞头一个跛足的形象?

 寻梦向天歌 2020-03-12

《红楼梦》中引渡宝玉的这一僧一道一个癞头一个跛足,这形象实在不太美观。至于曹雪琴为什么要把这和尚道人写成这种形象,想来是大有深意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佛道在民间的普及

明清时期是思想迸发的时期,四大名著、《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小说都是在这段时期出现的。

曹雪芹写这部《红楼梦》本身就带有神话色彩,像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前世今生、警幻仙子、通灵宝玉等等。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让普罗大众认可故事的真实性呢?从他人之口说出这段情缘就非常重要了。这个他人就是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的和尚和道士,普通百姓要么信佛,要么信道,《红楼梦》里的一僧一道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至于为什么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的形象,就更好理解了。正所谓大隐隐于野,小隐隐于市,这两个和尚道士是真人不露相,这才是得到高人的形象。

二,劝人行善

书中对这两个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都有很深刻的描写。

癞头和尚就是茫茫大士,书中写他生得骨骼不凡,风神迥异。他常常化装成一个癞头跣足、疯疯癫癫的和尚,救苦救难、超度众生。

跛足道人就是渺渺真人。他常常化装成一个跛足蓬头、疯疯癫癫的道人,和癞头和尚一样,也是救苦救难、超度众生。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代表了一个社会阶层,在曹雪芹的笔下,他们行善天下,到哪里都有一口饭吃。这实际上是劝人做好事,这也是书中表达的核心思想之一。

三,儒家思想

以貌取人从来都是不对的,曹雪芹经历家道中落,但在他心里仍是信奉儒家真理。他看不起那些伪儒,所以写贾政为假正经,贾雨村为假语村言。

变相的他用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来跟那些“正人君子”对比,结果孰真孰假一目了然,这也是对那些假读书人假君子的嘲讽。

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在《红楼梦》中都多有表现,由此也可以看出曹雪芹骨子里还是认可儒家思想的。

总结,以上就是我认为这两个和尚和道士为什么是这幅形象的原因,有什么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