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 | 李卓:在生命的现象背后寻找答案

 WQ_AI_LYS_999 2020-03-13

创作出的具有很强的呼吸感的作品,并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自我的语言编码,无意识形态下由深层感知出发深刻挖掘并揭示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确的揭示个人的存在本质,这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

本期访谈对象:李卓


 艺术初发生 

#渴望自由无约束


这一期,我们对艺术家李卓做了采访,一起聊聊创作,也聊聊生活。


李卓作品 《2017系列1》


//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进行这次交流,先聊聊现在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吧。


A我家在辽宁,有工作室,北京也有,所以一般会两地跑,一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在北京。回北京朋友多事情多,感觉真正能精心创作还是在辽宁。开始创作就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一下出一批作品,然后再停下来思考。


李卓作品 《2017系列2》


// 简单归纳一下自己目前的创作系列,不同系列的创作存在着某种既定关系还是相对独立?


A系列比较多,之前有具象的形态,到后来完全没了形象。不同时间思考的问题不同吧,主要还是渴望自由无约束的性格造成一步步走向今天的结果。


李卓作品 《2017系列3》


// 在您2017年创作的最新作品中,常常是图文并茂,既有文字的随机性,又有图像的直接性。那么,在您创作的潜意识里面,究竟又包含了一些什么样的情绪呢?


A 其实更多的是无意识状态下涂抹出来的,曾经有朋友说我是李涂涂,听过之后特别喜欢,然后把自己的笔名改成涂涂。这种随性涂抹,将自身的艺术感悟伴随潜意识在空白的画布上呈现,自己难以确定的结果带来惊喜和收获,从中发现各种可能。图文的出现便是潜意识需求的结果,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真实的东西。


李卓作品 《2017系列4》


// 有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我认知,您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会以自身为原型吗?


A艺术创作究其一生努力地挖掘自身,或者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家创作都在有意无意的遵循着这个原则,方式不同罢了。


李卓作品 《2017系列5》


// 您在创作作品时的心态是在讲故事吗?因为每幅作品都会有特定的角色和发生时候的背景,请简单聊聊创作这些故事的缘由。


A准确的说是在叙述,用叙事性方式将不同时间段的结果叠加,没有具体,有的是无形的无法触摸又实实在在能感受的到的。


 艺术与生活 

#用创作来阐释自己


// 您在自我评价中,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呢?


A没有定位也无法定位,我想用一生的创作现象来阐释自己。


李卓作品 《2017系列6》


//  在您人生的经历中,哪些方面对您从个人的价值观以及艺术创作影响最大?谈谈有什么样的影响。


A生存状态带来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刚毕业前后几年的独身状态,孤独的灵魂感,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作品依旧很强烈。伴随着婚姻、孩子的出现,归属感越来越强,艺术更多的倾向一种叙事。随着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变化,不断感受自我与周边(社会)的关系,也许其中还思考过有关艺术的很多问题,但深入骨髓的还是身份变化带来的内在感受。


李卓作品 《2017系列7》


//  是如何与艺术结缘的呢?是否受到了家人的影响?什么动机让您走上了艺术家这条路呢?绘画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A父亲是美术老师,从小就看他教学生,而我就在后面看。走上这条路其实挺自然的,之前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内心极其渴望,为了生存在学校工作、开画班等等。之后慢慢地画能卖了,一下就把这些都舍弃了,感觉做个职业画家像神仙一样幸福,每天都美滋滋的,尽管很不容易。现在想想就是太喜欢画画了,不画画活不了。


李卓作品 《2017系列8》


// 在迄今为止的艺术道路上,最想感谢的人是?


A所有助过我的,我都挺感激的。


李卓作品 《2017系列9》


//  您在艺术道路上经历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自由受到限制。


//  您的第一张作品是在何种契机下卖掉的呢?现在除了创作,是否有其他身份呢?或者说,如果不做艺术家,您又会选择什么职业呢?


A挺偶然的,拿作品给798画廊老板,当时就敲定要买几张,是一批婴儿系列作品,特兴奋。虽然一年后才给的钱,不过也很开心。平时会策划一些展览和沙龙活动,弄了一个艺术空间。



 关于创作那些事儿 


// 目前比较困惑,希望能改善的是什么呢?

- 经济形势不好,卖画不易,大家都面临这个问题。


//  您认为,在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 意识,意识到了啥都成了。


李卓作品 《2017系列10》


// 您现在居住和生活的这座城市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 北京虽然气候环境一般,居住其实很不理想,但艺术圈的活动太多了,交流起来也方便,和优秀的艺术家在一起随便聊天都能收获很多。


// 会考虑其他方式的艺术创作形式吗?如果有,最想尝试的是什么?

- 装置、影像等等很多,也有很多计划和方案,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无法实施,其实也是对架上的迷恋不愿放弃。


李卓作品 《2017系列11》


// 近期的创作方向是什么呢?又有哪些展览计划?分享一下下一步的创作思路吧!

- 还是这批抽象类作品的延续吧,思考一些新的形式来支撑自己对空间、时间、数字语言的思考。10月在川美画廊有个双个展,年底在798有个个展,通过展览也发现问题或者找到一些深入挖掘的可能性。


创业之外

#乐观的自己


// 有喜欢的国内外艺术家吗?如果有,在他们身上您学到了什么?


A太多了,托姆布雷、塔皮埃斯、培根、赛茜莉布朗、李禹焕、八大山人,在他们身上学到最多、感悟最深的是格局。艺术面貌和思维是自己的,但格局是共通的,只有思维维度到一定程度作品才真正达到一个高度,所以作品拿出来一眼就能感觉到这个艺术家到哪个点上了。


李卓作品 《2017系列12》


// 除了创作,平时会参加艺术相关的活动吗?什么样的艺术家活动会吸引您呢?


A会参加我认为品格高一点的活动,好的展览和学术交流我都喜欢,聊天很启发人。


李卓作品 《2017系列13》


// 最近您看过的作品中,哪件是最让您印象深刻的?


A李禹焕的抽象作品,很深刻又很自然。


// 推荐一部电影/一本书给大家吧!


A海贼王》和《三言》。


// 如果有一句话可以代表您,是什么呢?


A乐观。



 艺术与大众 

#关于分享


//  非常感谢您加入到“艺术家+IP”这个项目之中,我们旨在将艺术家的作品带到共享空间,让大家走近艺术了解艺术。您对于这样的合作方式如何评价呢?


A挺好的,很高兴能和更多的人互动、分享自己的作品。


创作中的李卓


// 作为艺术家,是怎样思考艺术与大众关系的呢?


A看的懂是幸运和必然的,艺术给多数人的印象还是高深难懂的,都能懂的那是广告,所以真正的艺术与大众距离还很远。


李卓正在创作


// 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作为年轻艺术家,您觉得与前辈们相比有哪些机遇与挑战?您又如何看待目前的艺术创作环境和市场环境呢?


A现在相对开放自由,当然优秀的艺术家越来越多,成长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创作环境还算自由,也许我的创作方向不会碰触社会敏感点。市场只能说需要时间,大多藏家对艺术的理解还局限在画面的技术和简单的意境层面。


//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涌现,也有许多非常有创造力的作品出现,您对于年轻艺术家们与艺术现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A很期待,会学到很多东西。


李卓的创作环境



🍂

- 在生命的现象背后寻找答案 -


希望看到更多李卓作品

请持续关注浮云艺术




姓名:李卓

出生年月:19798

辽宁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当代油画名家导师高级研修班

职业艺术家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联展

2018年作品《2017系列》阿姆斯特丹惠特妮画廊   纽约

2018年作品《2018系列》猎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彩虹盒子艺术中心-郑州

2017年作品《2017系列》中国精神全国非具象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7年作品《2017系列》伙伴-当代艺术馆-北京

2017年作品《羽寰系列》抽象的名义-798悦美术馆——北京

2016年作品《大鸟系列》破冰时代全国巡展——厦门——上海——北京

2015年《意炼》当代艺术群展——北京

2014年作品《孔雀》参加99艺术馆当代名家邀请展——北京

2014年作品《共鸣-鹦鹉》入选南京国际美术节——南京

2014年作品《孔雀系列》道路——中韩交流展——北京99美术馆

2013年作品《共鸣》参加后文化图式八人展

2011年作品《生灵系列》参加栗宪庭策划宋庄美术馆举办的80档案展览——北京

2010年作品《生灵系列》参加环铁时代美术馆青年力量第2回展——北京


获奖

2017年《羽寰系列》抽象的名义最受欢迎奖

关于艺术 我们都知道


浮云IP

资深版权综合运营服务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