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墨丹青艺精诚 高飞远举绘人生——记辽宁省盖州市油画家胡文举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0-03-13

文墨丹青艺精诚 高飞远举绘人生

——记我市油画家胡文举

于学忠

盖州古城,万千风情千颜古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盖州这块沃土以她旷远、豪放、厚重的胸襟,滋养着艺术家对这片热土无限爱恋的情怀。

三月,东部山区里残雪未尽的原野中微微泛青的春意;晚秋,金黄的稻草堆旁,卧着的耕牛享受着暖暖的秋阳;冬日,白雪盛妆的山里人家,挂在由松枝点缀的灯杆上那盏迎接新年的红灯笼,这些看似极为平常的景象,在胡文举眼里都是一幅画,一份情怀,一种寄托。

胡文举的油画灵异淳厚、朴茂苍润、直抒胸臆。在那些变幻多端的色彩中,勾画出的山川、树林、流水、人物等,看似信笔拈来,实则凝结着他数百次观摩写生的心血。

近日,记者见到了我市油画家胡文举,了解了他的与绘画的故事。

胡文举,盖州市人。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胡文举也不例外。他从小就喜爱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喜欢欣赏艺术大家的美术作品。初中时,他开始练习素描,之后,以素描、油画研修为主。师从当代著名油画家矫学斌先生,为日后的艺术实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勤于思考,敏于实践,勇于自我剖析和自我否定,以画说话,崇尚“欲画品高尚,必先人品高尚”的理念,注重自身修养,讲求“画外功”。多年来,他扎根乡土情结,坚持勤奋创作,以出色的创作成绩得到文化艺术界的关注。

中国油画贵在体现画家内在的修养和精神境界,讲究作者的气质与所绘物象相融合。生活中的胡文举,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平淡、平和的氛围中,他以平常心处事,抛开功利的诱惑,走传统文人之路,修心、养身、做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往情深,从大文化的观念入手,在文学、音乐、书法、篆刻、摄影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用敏锐的目光审视文化的内涵,用心吸纳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沉淀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使自己的作品能够雅俗共赏。

广袤而丰富的辽南乡土自然和人文绘画资源,不断地充实着胡文举先生的创作理念,激发着他的创作动力。近年来,他创作了大量以本土地域风情为题材的油画,大胆的色彩,无拘无束的用笔,他的创作有了有意味的无意识,情感不是故意表达出来的,是无意识间流露出来的。

胡文举先生擅长风景油画,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创作出许多为人称道的优秀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颇受业内专家、海内外友人的关注和青睐。2018年金秋时节,胡文举先生应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矫学斌先生之邀,赴黑龙江省进行学术交流与写生活动。他们深入黑龙江腹地,围绕油画写生深度表现技法进行了专题研讨和交流,并完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点的油画写生作品。他用丰富的色彩、挚朴的笔触和他自己炽热的情怀,为观众表现和展示了浓郁的北方黑土风情与人文风貌,赞美与讴歌了淳厚浓烈的广袤的黑土情结,其作品得到了我国美术界专家的充分肯定。他的油画作品偏于主体的具象性表达,画面主体造型较写实,不夸张变形,色彩深沉、凝重。画风质朴、粗犷、壮美,绘画语言和情感表达也突出了一种刚劲与豪放,同时避免了作品在整体元素上的碰撞、矛盾和冲突,充分体现了客观世界的和谐与美好。这些作品凝结了胡文举先生多年来油画风景写生的经验积累,是画家们运用油画语言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讴歌。

胡文举先生部分油画写生作品【图】

大艺精诚、温暖人心。笔者也曾向胡文举先生询问他关于作品创作的初衷和动力所在,他微微沉寂了一下说:“我认为笔墨当跟随时代,创作作品选材尤其重要,题材是桥梁,它连接着作者与时代与大众的情感,一个画家应该用心去感受时代的变化,关注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境遇,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画家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所在!”诚然,他持之以恒特别注重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近年来他坚持油画艺术创作实践,坚持深入生活。艺术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成绩的。任何艺术都需要艺术家很深的涵养和修养,不然就会肤浅,绘画和相关的姐妹艺术都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画出几幅好画,画画是一个不断画修养的艺术。

在采访过程中,胡文举先生一直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的作用,说:“诗书画印,四位一体。要想画好油画,一定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基础。”创作中,他将儒家文化融入绘画艺术中,逐渐形成了诗心禅境的个人艺术风貌。“没有想着成名,更不想通过画画发财,也不愿成为技术的高手,只想以沉潜和虚静的心情对待艺术创造。”胡文举对记者说。

艺术的衡量标准之一,是能否引起读者共鸣。胡文举先生的油画作品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实践,其作品具备了清新、典雅、诗性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观赏及收藏价值。在此,希望胡文举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油画的繁荣作出贡献。

盖州快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