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州快报】鹤羊寺的传说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0-03-13

【编者按】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人生很容易衰老的,时间的印记无处不在。真正的城市,远比一个人的内心更为宽广。所以,感恩于城市的宽容,出生于这座城市,成长于这座城市,生活于这座城市——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部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智福就是在巨大的城市肌体里捡拾记忆,这种记忆是理性的,执著的,是为了不被忘却的。
盖州是一座真正的古城。这座用2400多年成就的一座城,至今保存着大量古代遗迹,诉说着历史悠悠……

盖州鹤羊寺的传说

作者:张显久

鹤羊寺,今莲花观的前身,迄今约有千余年的历史。追溯鹤羊寺的沿革,始于隋朝,首修耸于唐,历代小修数次,至上世纪中叶,寺庙毁于“文革”。

原寺有正殿三楹,上书“鹤羊寺”横匾一方,殿内奉祀“三清”道主及“四神”塑像。庭院配庑,东西厢殿,青砖壁瓦,朱垣红门,弘道普缘。香火鼎盛时期,每逢庙会山门大开,庙旗高飘,晨钟暮鼓,响声鹭鸿,一派庄严肃穆气象。

今莲花观位于盖州市区西南十公里——团山镇郑屯村的朝阳山西坡,西拥北海万里碧倾,南抱辽南千里果园,背依突兀挺拔的朝阳山(又名“伴仙山”),驻足山巅之上远眺,繁忙的营口新港、神秘的仙人岛、浩瀚的渤海湾、盖州古城新貌……方圆百里景色尽在一览中。

常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鹤羊寺的山不高,但有仙气;寺庙不大(指上世纪之前),但历史久远,积淀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据省市考古工作者考察,发现山上不仅有原始社会晚期人类居住的遗迹:汉墓地、高句丽山城,先民生活中的器皿红褐陶、褐陶的陶片以及石器和海洋生物贝壳等人类活动遗迹;还在山主峰发现两处古烽火台遗址:一是用朵石堆砌的烽火台,二是明代边防通讯报警的烽火台;遗址范围有7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在0.4-0.6米之间。由此可见朝阳山的地理位置和先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衍生了鹤羊寺的传说,而且被一方文人雅士载入地方志书,令你不得不信以为真。

据明代《辽东志》记载:“黄花道人,天顺中,居盖州城外山坡小寺,有道术,修炼数年,一旦鹤来,乘之而去,其地因名伴仙山。”民国十九年《盖平县志》载:伴仙山在城西南二十里,转山子西北,又名朝阳山,半巅有寺曰鹤羊寺。《盛京通志》载:明天顺年间,有一个黄花道人居此修炼,数年后,俗传乘鹤仙去。

古时候,山里住着一个老道长和一个小道童,还养了一只羊。老道长每天论道、养性、采药、炼丹,痴迷于成仙得道的修炼中。小道童每天担水、打扫卫生,还要上山放那只羊,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天,老道长将徒弟叫到面前询问:“你这两天为何放羊回来得这么晚?”小道童急忙解释:“回寺的道上相遇一个小胖男孩,要我陪他捉迷藏……”老道长心想:“这里是深山老林,附近没有人家,哪来的小胖孩?难道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叮嘱小道童这么这么地给那个小孩留个记号。

第二天,小道童照常赶羊进山,归途中又被那个小胖男孩拦住去路,然后缠着道童陪他玩。小道童想起师父的交代,就说:“这回咱俩玩藏猫猫,你先藏起来,我找你;然后再轮到你找我——”小胖男孩不假思索地应声,便转身藏猫猫——小道童趁机将带针的红线别在小胖孩的后衣襟,任你藏这藏那,小道童只顾放着手里的红线团,心想“师父教的这个办法真好,你藏到树洞里我也不怕……”直到红线团不转转了,小道童还不急于找人。

“哈哈哈——师父来也!”先前匿影藏形的老道长,见道童完成了放线“游戏”,便急不可耐地现身道童跟前,从徒弟手中攫取红线团,觅着长长的红丝线来到山北坡一处瀑布边上,只见红线的尽头别在一株与人齐高的参茎上,让老道长喜出望外:“果然是一棵千年成仙得道的人参”。忙招呼身后的徒弟近前守候。待师父说出他“假戏真唱”的计谋后,小道童方如梦初醒,后悔上了师父的圈套。

为了防备人参遁走,老道长又把红丝线在参茎上打了个死结,待翌日清晨阴阳交替之际开挖。师父领着徒弟耐着性子守候了一夜,第二天用了两个多时辰才把人参挖出。这人参有鼻子有眼,活似一个小婴儿。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九两无处找;可这只参娃娃足有2斤多重,真是稀世珍宝!回到庙中,老道长把人参放进八卦炉的铁锅炖煮,吩咐小道童不用再上山放羊,昼夜守着八卦炉烧火添柴、续水,坚持七七四十九天后方可憩息。天真无邪的小道童,每天守着八卦炉烟熏火燎,昼夜不停为师父熬人参,捞不着放羊玩耍,心里有满腹怨气,只盼快点挨到第四十九天。孰料熬到四十九天的人参,已经熬到了火候、熬成了极品,奇异芬芳的香味溢满庭堂,像长着胳膊腿似地钻进了道童的鼻孔,让道童难以拒绝,一个“趁师父不在,我何不先尝尝”的念头油然而生——心旌荡荡的小道童壮着胆子掀开诱人的锅盖,捞出人参就咬了一口——“真香,真好吃——”捧着人参就不停口地品尝……小道童哪知,他所享用的千年人参,乃是有灵性的人参,谁得之、食之,都会长生不老,化羽成仙。

四处飘散的人参香味,牵扯着在偏殿做着成仙美梦的老道闻味而来,可眼前小道童正在吃人参的一幕让他火冒三丈:“好你个馋人,敢偷吃我的人参!——”拿起一根烧火棍,照着道童劈头盖脸就打了过来。小道童一看师父下了狠手,便知闯下了大祸:“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扔下吃剩的人参腿,拔腿向庙外跑去。

小道童撒腿这么一跑,老道长更是怒气难消,在后面紧追不舍,师徒二人一个在前撒腿的跑,一个在后面往死的追……突然,小道童脚底一滑跌入山涧——让老道长愣怔片刻,待定目细瞧,只见山下飘起一朵祥云,托着掉入山涧的徒儿飘呀飘呀直奔天宫而去——

老道长如梦初醒:“偷吃人参的徒儿已升天成仙啦,自己是空喜欢一场。”垂头丧气之际,猛然想到贱徒逃跑前还扔下一条人参腿——“乃弃之予我也”。当他气喘吁吁地来到八卦炉前时,又晚了一步。原来,圈中的大山羊因道童熬参,它也跟着熬了四十九天……就在师徒二人追赶时,锅中人参的香味,吸引山羊跳出羊圈,顶着香味来到八卦炉前寻觅,只见地下有半截香气扑鼻的“萝卜(实际是人参)”,上前一口吞下。这一幕正让回庙的老道长看在眼里,气得他七窍生烟——从剑匣拔出七星宝剑,照着山羊就砍去——只见大山羊一昂头,宝剑被羊角抵住——若非大山羊吞下人参腿,这一剑下来必身首分离。大山羊一看不好,循着道童的路线就跑,老道长在后边还是紧追不舍——羊在前人在后,追呀追,跑呀跑,大山羊跑到了悬崖尽头,像小道童一样落入深渊——片刻,山涧中又升起一朵祥云,托起大山羊也奔天宫而去……

这回更让老道长后悔莫及,可转念一想:“人参没吃到,还有一大砂锅参汤呢,或许我喝了也许能成仙。”就这样,老道长抱着一线希望,匆匆赶回庙中。让老道长意料不到的是,庙中养的那只仙鹤也乘机来喝这奇香无比的参汤,正巧被老老道看见。老道长抡起宝剑,又来砍杀仙鹤。仙鹤乃庙中百年之圣灵,加之喝了半锅参汤,已经超凡脱俗,不与道长争短长。老道望着眼前的一切,心想:“还剩半锅汤了,再不喝恐怕连汤也喝不着了。”想到这里,他举起大砂锅一饮而尽。

过了一会儿,老道长顿觉体轻如云,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他见仙鹤不离不弃,便骑在仙鹤背之上告诉仙鹤:“你飞的快,咱们赶紧去追赶小徒和大山羊。”就这样,老道长驾着鹤仙飞去……再也没有回来。从此,该庙改名为鹤羊寺。

2002年以来,鹤羊寺恢复了部分明清建筑,殿宇规模空前,给古老的寺名更名为莲花观,使其寺与观的历史又书写了新的一页。

今莲花观一名的来历,源于十年前奠基主殿之日,天空呈现圆通自在天尊的莲花宝座的景象(圆通自在天尊既观世音菩萨,亦是道教供奉的天尊)……待仰观者献香祈祷后,祥瑞降落朝阳山山巅,人们视为吉祥之兆,顺天应时,便更寺为观。

莲花观冠名之日,寺前那口名叫“素井”的千年古井又泉水溢满,映月藏辉。据传说,自老道长用“素井”的水熬人参后,此井即干涸;而今又清如明镜,冬夏不涸,饮之甘甜爽口,能延年益寿、能治百病,在当地人们的眼里,视“素井”之水是神水,是圆通自在天尊(观世音菩萨)为显圣莲花观,将手中“净瓶”的圣水滴入干涸的“素井”,使其具有济世救人之奇效,并赐福于一方百姓。因此,给莲花观的前世今生,又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海天一色,映带青岑翠。四野莽苍苍,惊回首,玉霄咫尺。鹤羊禅寺,高耸入云端,三界外,五行中,皆有其方志。登临极顶,却见山门闭。暗忖那师徒,食参娃,早成仙矣。适逢盛世,崭然莲花观,天行健,皆因缘,还我道源情。

 声明:“文章来源盖州人文网 盖州快报 盖天下 ”


 编辑:李红  责编:刘海  审核:于学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