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文物 传承中华文明 ——盖州市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盖州,揽渤海湾之浩荡,倚千山地脉之逶迤,接赤山之巍峨,储清河之秀美,自古为“控扼辽东,山海要塞”交流激荡之地。早在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东北重镇。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盖州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历史以来书画名家层出不穷,金代诗书画三绝王庭筠、清末于天墀书画齐骋名噪一时,蒋荫堂填词《苏武牧羊》唱响全国,留下诸如“水色山光兴不孤,乾坤寥廓自锤炉。此间莫道无多景,只是红尘半点无”等千年绝句,浩瀚的古迹遗址沉睡于此。 近年来,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文物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立足基层,着眼基础,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71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可移动文物2000多件。 面对庞大的文物发掘工作,科考任务十分繁重。在谈到近年来我市比较突出的几个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项目时,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孙丽更是如数家珍。 ——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和抢救工作得到加强。2015年1月盖州市政府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同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盖州市文物局组成高丽城山城考古队,开始对高丽城山城进行先期五年的调查和发掘。 2016年发掘2000平方米。高丽城山城概况地理位置:盖州市青石岭镇高丽城村,平面形状:“凸”字形,周长:约6000米,重要遗迹:金殿山遗址,城门6,角楼4,蓄水池2,高等级建筑址,墓地。隔墙,将山城分为东西两城。文保等级:1963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概况城门六座,东城墙两座,西城墙两座,南、北城墙各一座,六座城门可能都存在瓮城。城墙概况城墙采用人工修筑和利用自然山脊相结合。人工修筑:夯土城墙、堆筑城墙、石筑城墙(部分石墙上还发现方形“石洞”)。 墓地概况在4号门西侧发现一处墓地,均为积石墓,目前发现墓葬16座,其中M11为方坛积石墓,其余均为无坛积石墓。M3顶部发现大型盖顶石,根据现状判断多数墓葬存在被毁现象。在M3石缝间采集到高句丽灰色瓦残片,瓦片的发现说明墓主人在当时为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物,墓葬年代与城址时代基本一致。瓦在高句丽时期是一种身份和等级的象征。 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上《高丽传》(5320页)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葺舍,唯佛寺、神庙及王宫、官府乃用瓦。” 辽宁省内发现高句丽瓦当的山城有辽阳市灯塔区燕州城,丹东市振安区叆河尖古城、凤城市凤凰山山城,抚顺市顺城区高尔山城、新宾县五龙山城,铁岭市西丰县城子山山城,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山城,盖州市高丽城山城,桓仁县的凤鸣遗址。 高丽城山城是辽南地区一座重要的高句丽山城,根据其周长和面积来看属于高句丽大型山城,使用年代可能从五世纪初(公元404年或稍晚)一直到高句丽灭亡(公元668年)。周围可能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平地城。金殿山遗址应是当时高丽城山城的重要建筑之一,沿用时间较长,使用了大量筒瓦和板瓦,发现了连接瓦当的筒瓦残片。4号门的瓮城设置在城内,瓮城形状为曲尺形,瓮城城墙夯打痕迹不明显。距离4号门不远的西墙内侧采集到高句丽莲花纹瓦当残片(约四分之一)。金殿山东南侧发现高等级建筑址,目前发掘的建筑址为东西向、坐南朝北,发掘结果,此处建筑址长度接近120米。宽9米,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遗址为国内外其他高句丽城址所未见。建筑址台基为含炉渣、小铁块、木炭等的灰土铺垫形成。采集到高句丽莲花纹瓦当残片(约六分之一)。城内采集到大量高句丽石臼,为其他高句丽城址所不见,可能与山城的性质或人口数量有一定关系。 山城内不但发现大量瓦片、陶片、铁器、石器等高句丽时期的遗物,而且还发现有建筑址、蓄水池、门址和墓葬等高句丽时期的遗迹,为进一步发掘和研究高丽城山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发掘工作已取得可观的成果,对高丽山城的保护工作更加具体深入,为打造大遗址公园奠定基础。 落实责任,建章立制,加强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文物安全。去年4月份该处对全市72处市及上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一次安全检查,并与相关的乡、镇签订了合同,和看护人签订了岗位责任制,使我们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障。8月份文物稽查和安全保卫人员对全市文物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隐患多处,并及时处理,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博物馆建设和文物景区建设形势喜人。完善纪念馆服务设施,提高展览水平。为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市文物管理处参与了盖州市“公民道德建设日”活动,为盖州的公民道德规范提供了环境。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该处精心组织,把藏品制成宣传板,走进广场,走进社区,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给广大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解接待是纪念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该处接待了省、市各级领导,各大媒体(人民日报、台湾联合报、辽宁日报)及观众1万多以及名校大学生。 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孙丽说:“文物是一种文化的具体符号,也是一个民族的根,如果失去了文物的支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将失去应有的依托。盖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遗存丰厚,文物勘探、发掘、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件件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风雨烟云中,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遭到损毁、破坏,变成永远的遗憾。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使命,而且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责任和义务。” 拓宽途径、创新方法,推动文物宣传工作跃上新水平。今年,该处将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及辽宁省考古所继续对青石岭山城进行考古调查、发掘。文物保护利用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编制并出版《盖州文物管理处馆藏文物集》一书;拓宽文物宣传工作平台,计划在2017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文物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凸显,推进玄贞观、崇教寺本体修缮工程。按照“维修一批、开放一批、见效一批”的要求,培育打造文物精品景区,为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提升城乡品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区域发展的新亮点。 当前,盖州正致力聚集人气,实现文旅融合,在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谋求发展,规划盖州文化古城板块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充分保留历史文化特色,上帝庙、明清一条街、钟鼓楼等古迹得到修缮开发,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实现和谐统一。 “我市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珍惜并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不仅关系着我们的过去和现在,更与我市未来的发展密切相连。珍惜并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对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利用好文物,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滋润精神家园,提高民族素质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尊重历史和服务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努力开拓文物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我市文物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孙丽如是说。 “留住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化!”盖州文物保护事业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正在走向灿烂的明天…… ﹝记者/于学忠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