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除“唯论文”风,让封面文章为你的代表作加分!(20200312)

 rongycd87 2020-03-13

近日,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订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并在科技部网站发布,以破除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破除科技创新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详情参考:

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20/202002/t20200223_151781.htm

中心思想就是,不要为了发SCI而发SCI!


通知发出,很多科研工作者可谓松了一口气。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感叹不用为了发论文而偏离自己的专业领域往热点上靠,医生感叹不必忙完临床工作还要赶着写文章。为了职称和奖励而发SCI论文的时代或许已过去!

为了职称和奖励而发SCI论文的时代或许已过去!

但是,是不是意味着不用再写论文了呢?不是的!论文还是要写的,不再以发表更多SCI论文、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目标,而是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在回应记者相关问题时指出,此次文件印发并不代表将来在各类评审中不再考察论文。论文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

高质量的代表作将在科研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您的高质量论文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或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邀请作为封面文章,小编认为是一个难得的提高代表作影响力的机会,对于有经验的学者来说也是同样。


科学界一直将期刊封面图,视为艺术与科学的天作之合,精美绘制的插图和精心设计的图像可以体现科研过程中的最佳亮点。期刊往往选5篇左右的文章来竞争,除了看文章内容之外,还要看图画的设计,所以能够成为封面图非常不容易,要综合创新的方法,创造性的思维,和优雅的解决方案。随着前沿图形设计的不断发展,当下的封面图意象万千,可以鼓舞和激励全球读者。

如果您的作品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值得在期刊封面上刊登,那么您也值得拥有专业的封面图定制服务。封面图应该是定制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LetPub的设计师认为每件作品,都应被视为具有独特目标的独特作品,关键在于作者需要提出他们想要表达的重要概念,以便设计师专注于这个概念进行图形创作,请查看我们的一些示例:

http://www./index.php?page=journal_cover_gallery#testimonials

如果您的高质量论文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邀请作为封面论文,就不要错过这个提高代表作影响力的机会啦!LetPub的专业制图服务将为您的代表作锦上添花!

最后,小编祝愿大家多发高质量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附录:

相关通知中关于代表作的内容:

 “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以下简称“三类高质量论文”)。上述期刊、学术会议的具体范围由本单位的学术委员会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确定,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参照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确定;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由本单位学术委员会结合学科或技术领域选定。对于“三类高质量论文”的研究成果,可按高质量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发挥同行评议在高质量成果考核评价中的作用。”

“(一)对于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根据科技活动特点,合理确定代表作数量,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强化代表作同行评议,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其学术价值及影响、与当次科技评价的相关性以及相关人员的贡献等,不把代表作的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五)对于基础研究类项目(课题),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在申报书、任务书、年度报告等材料中,重点填报代表作对相关项目(课题)的支撑作用和相关性;在立项评审、综合绩效评价、随机抽查等环节,重点考核评价代表作的质量和应用情况。

(八)对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基地,注重评估原始创新能力、国际科学前沿竞争力、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等。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每个评价周期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0篇。

(十一)对于基础研究类机构,注重评估代表性成果水平、国际学术影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中的贡献等。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每个评价周期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40篇。

(十二)对于自然科学奖,注重对成果的原创性、公认度和科学价值等进行评审。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

(十六)对于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注重评价已取得核心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影响。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

十七)对于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注重评价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以及团队负责人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力。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篇。

(二十一)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代表作和“三类高质量论文”,发表支出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按规定据实列支,其它论文发表支出均不允许列支。对于单篇论文发表支出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需经该论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对论文发表的必要性审核通过后,方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中列支。

“实行代表作评价,精简优化申报材料,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重点阐述代表性成果的创新点和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