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翰墨辰州●艺术人生】书法家徐克江作品赏析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0-03-13

认识徐克江已经有近20年光景。徐克江一直在商圈内经营着自己的人生。在业界人们知道徐克江是一名职业经理人的同时,也是一名知名的书画家。对于职业经理人和书画家二者的融合,徐克江一直做得游刃有余。如今身为辽南国际射击俱乐部总经理,也作为以仙岛游人为名享誉辽南书画界的他,已经将自己的书画人生完全交给了这个让他痴迷的世界,爱书画,因为爱所以爱。

徐克江在和记者说起他的书画生涯如是说,他自幼自立、爱好书法,勤奋练习,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七十年代,村庄里识字的人少,会写作的人就更少了。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就经常为乡亲们写字。如过年写个春联,盖新房写个上梁大吉,每每帮助村民的时候,他都感到无比自豪,心里也很充实。徐克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苦中有甜,快乐成长起来。后毕业于营口二师,得杨仁恺等人指点,师从由昌言老师,他愈加博采众长,开始涉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喜欢读中国古代的文史著作。他觉得一个文化大师或者博学多才的人,不见得成为一个书法家,但是,一个将书法当成终身追求的人,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根植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徐克江通过学习名家碑帖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集端庄、秀丽、飘逸之气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徐克江擅诗词、散文,工绘画、书法。其国画构图严谨、笔墨雄健、气势恢弘、独树一帜;写意与工笔重彩融合一类的作品,充分吸收壁画、版画的营养,造型简练、色彩斑斓、线条优美,于华丽典雅中别具高古浪漫之意,具有极强烈的现代意气。徐克江认为自己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历程,一是萌动自发阶段,二是偏离传统阶段,三是回归传统阶段。这三段历程是徐克江数十年来学习书法的回顾,也是总结。萌动自发阶段是徐克江人生中最宝贵的,尽管带有很浓厚的原生态,因为那是自发式萌动式的。偏离传统阶段是徐克江最遗憾的、最忏悔的,因为偏离了方向,虚度了时光。回归传统阶段才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因为矫正了徐克江的学术方向,这个方向是徐克江以后必须继续和深入的。这应该是从当下状况回顾徐克江的过去。

徐克江一直站在中国书画的前言阵地上守望自己的创作。尤其是对当前的全国展厅文化,对中国书法的创作和新的思考徐克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20世纪80年代初,书法展览渐渐兴起,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30年了,中国的书法从古代文人书斋走向了现代的美术展厅,已然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化现象与展示作品和交流的主要平台。这使得传承了几千年的书法艺术在创作、欣赏中发生了深刻变化,缘于展厅效果需求形式美的介入和展赛名利带来的竞争一系列问题,引出了当代展览频频出现书法重技法、重形式、重藻饰的诸多形态。我们不得不引起深刻的反思,作品在“形式至上”的要求中走向视觉化,是否还有经得起探究的文化内蕴?书法艺术是个体生命为主体的创造,书法艺术与个体生命是否有内在的联系和精神的外化与升华?对书法的价值判断是否需要追溯于“人性”这一主体根本?在科技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在频繁推出的各类大型展览与专题学术研讨会的同时,如何导向和引领书法创作的方向?书法创作是否需要向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回归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创作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徐克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风格。

徐克江认为自己本身很喜欢书画艺术,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但凡是艺术品都有很好的寓意,可以使人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当今社会,很多人在不断拼命地忙碌于事业,看似精力旺盛,意气张扬,但深层次的精神层面都处于一种真空状态,这种情况下,人就变得越来越浮躁,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欣赏书画艺术的同时,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人变得快乐。作为书画家,徐克江觉得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为人创造这种心灵的栖息地,用艺术去抚慰浮躁的社会。“艺为报国”,也就是用自己的一身技艺,去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而且中国的书画艺术也需要人去传承,所以徐克江一直希望能够将中国的书画艺术、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以推广。

徐克江说,书画同源,画由心生,对于今后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人生感悟,能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自己的艺术风格能够更加的成熟、完善。同时也希望结识更多的朋友,能够与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有更多的学习与交流,继续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广传承下去。

《企业家日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