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元余梦魁传奇

 温馨Wenxlng 2020-03-13

一天,才貌双全的汪氏夫人,突然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怪梦,梦见蓝天之上飘下一片彩云,飘呀飘呀,渐来渐近,竟然从住宅的天井里飘进了自己的房间。漆黑的房间里顿时金光四射满室生辉,而且奇香无比。转眼一看,那朵彩云逐渐膨胀,竟从中间蹦出一个赤条条的胖男孩来。这个浓眉大眼细皮嫩肉的胖小子,立地成童,趋前一步,开口便声如洪钟,冲着自己喊妈妈。汪氏惊喜如狂,来不及仔细辨认,就赶快伸出双手把他搂进怀里,上上下下亲了个够。梦中得子,好开心啊。可是梦醒之后,立刻化为乌有。然而,这个粗壮结实的光辉形象一直萦绕在心,挥之不去。不久,十月怀胎,产下一子,音容笑貌分明是梦中之人。心想,莫非上天保佑,派星宿下凡投胎于我?于是给他取了个动听的名字:梦魁——梦中的魁斗。 
 
余梦魁,字必元,行万五,宗尹公(仕宋帅干)长子,公礼公之孙也。“幼聪敏,博学群书,弱冠举于乡”,从小就很有出息。也许是贵人自有贵相吧,生当南宋末年的他,自幼就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除了皮肤稍黑之外,五官端正,骨骼清奇,是屈指可数的一表人才。更难得的是他的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说话办事有条不紊,谁见了都大拇指一翘。人们都说,人杰地灵的芳山,出这出那,就是没有出个能管官的大官,莫非“天降大任于斯人”?大家都把包公再世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视他为掌上明珠,处处护着他。家里虽穷,有好吃的都先让他品尝,有好穿的都先让他试身。可他倒好,知事明理,总是推枣让梨,不想有一星半点的特殊化。六岁学唐诗,八岁写文章。读出来的诗句,琅琅上口,写出来的文章,字字珠玑。观书则过目不忘,写字则一丝不苟,先生对他刮目相看倍加关爱。他本人更是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长大后,步芳山十五位进士的后尘,精通四书五经,熟读文韬武略。县试府试,稳操胜卷,总是名列前茅。咸淳二年(1266),参加三年一次的全国会试时,文星高照,轻而易举地考了个五经魁首(进士第一名)。经过殿试,对答如流,文才口才俱佳,皇帝根据他的才华、外貌和穿着特征,钦定为释褐状元——状元前面加上“释褐”二字,有两种解释:一是说穷孩子穿着短衣短袖,衣服和皮肤一般黑,称释褐;二是《幼学琼林》上说的,“士人登科曰释褐,又曰得隽”——不管怎么说,貌不惊人才惊人,两种含义兼一身,钦点的新科状元总是货真价实的。状元公的生身父亲是否受封,手边没有资料,不敢胡说妄猜。他母亲汪氏确实是被宋度宗御笔封赠过的。据大清嘉庆十九年《芳山余氏宗谱》记载,“汪氏以子梦魁贵显,敕封为太夫人,(死后)赐葬八都上余墩船形(即现在的塘坞乡石崖岭方边附近),与三益(行端二)郡马、郡主赵氏三人同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喜讯传来,家乡人民欢呼雀跃,弹冠相庆。“邑宰操公斗祥奉上命,立状元坊于诰岭中,人称其里曰:折桂里”(有取于凤凰鸣柯蟾宫折桂之义)。状元及第立牌坊,乃是列朝惯例,不足为奇。奇的是,这个雄伟壮观的状元坊不是建立在村前平坦的大道上,而是建立在村庄左侧高高的岭背上。这里左为凤头山,右为灯盏山,两山狭峙,南北逶迤,林木荫翳,山花烂漫,清泉叮咚,百鸟啾鸣,风景无比幽奇。离芳山村不足一公里,是进出芳山的重要门户和通道。最高处,山势陡峻,怪石嵯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南来北往,居高临下,又雄伟,又显眼,远近好几里都能看得见。相对来说,此岭比较高,原来叫高岭。自从遵奉诰命在此建立状元坊之后,岭以人贵,取其谐音,改名为诰岭,以示不同凡响。(注:状元坊毁于明末战火,诰岭已于2004年冬挖平拓宽浇铸成乡间水泥公路)。 
 
十年寒窗,一朝夺魁,状元公可谓春风得意梦幻成真,心情无比激动。那段时间,迎来送往,应酬特别多——又是登门谢师会友,又是应邀赴宴吃请,灯红酒绿,逢场作戏,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在御赐的琼林宴上,与达官贵人推杯换盏,开怀畅饮,来不及谢恩,便喝得酩酊大醉。返回府第睡了一大觉,犹感酒酣耳热,豪情满怀,命书童搬出文房四宝,就在卧榻旁醉醺醺地提笔赋诗云: 



“时来容易际风云,自始声名四海闻。 
 
宴罢谢恩沉醉后,簪花压帽出金门。”     
 
时势造英雄,英雄助时势。当时,他头戴状元帽、身穿大红袍,前呼后拥地跨马游街后,被朝廷委以重任。上任之前,经皇上恩准,离开京城临安(即杭州),出了涌金门,沿钱塘江乘船逆流而上,经富阳,过严滩,弃舟登岸,转道开化青嶂。状元回芳山老家探亲,让芳山故居蓬筚生辉,也给故乡人民带来无比荣耀。那几天,有祖庙、有祠堂、有八字门,具有三厅两弄规模的芳山村,户户张灯结彩,家家喜气洋洋。全村男女老少三四百口,个个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大张旗鼓地迎接新科状元的衣锦还乡。那场面热闹、壮观,洋溢着千载难逢的特大喜气,吸引着周围几十里前来观光的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本县父母官的操斗祥,更是忙前忙后使出浑身解数来操办此事。那天,他早早身临其境,检查、督促庆贺事宜。面对轰轰烈烈的场面,忙里偷闲,诗兴大发,即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刚刚落成的状元坊坊柱上挥毫题了一首五言律诗: 
 
“龙虎开金榜,霜雕横素秋。科名追祖考,文业绍箕裘。 
 
锡宴归薇省,承恩拜冕旒,青云生足下,名誉播皇州。” 
 
此诗抚今思昔展望未来,围绕状元公的“文业”,承上启下,大肆宣扬,恭维他青云直上,誉满神州,说他少年得志,前途不可限量。从“开金榜”到“拜冕旒”的具体描述来看,措词得当,平仄无碍,抑扬顿挫,一气呵成,只是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浓烈的奉承拍马意味,是属于地方官讨好上司的应景之作。诗风虽不怎么纯正,却在客观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新科状元“归薇省”的历史事实,弥补了正史上的欠缺,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状元公先天聪慧,后天发愤,才华横溢,不负众望。初任池州知府时,体察民情,替天行道,敢于摸老虎屁股,政绩十分显著,受到宋理宗的青睐,将自己心爱的第三个女儿许配于他,名正言顺地招他为东床驸马。当时前方战事紧张,后方盗贼蜂起,特别是浙江东部沿海一带,坏人挡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为稳定后方,朝廷便任命年轻有为的新科状元为浙东巡按使。余梦魁临危受命,毅然前往。巡按浙东时,他先串村走巷,微服私访。一天,在当朝宰相贾似道的故乡台州街上,遇到一伙横行乡里的地痞流氓。他们依仗与贾似道的特殊关系,经常巧取豪夺,鱼肉百姓。还任意谩骂、刁难地方官员,明目张胆地向他们敲诈勒索,甚至动辄殴打办案人员,根本不把轻骑简从的余巡按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横敲竹杠竖瞪眼,肆无忌惮地拦路抢劫,气焰嚣张,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状元公想,这些横行不法的坏蛋,背靠大树,有恃无恐,是寄生在浙东土地上的一块大毒瘤,不除不足以平民愤。可是,长期以来,历届地方官员碍于宰相面子,想割割不掉,不割法难容,进退两难,老是心慈手软不敢下手。状元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既犯在自己手里,哪管上司眼色?在摸清他们的底细之后,便以快刀斩乱麻的凌厉手段,秉公执法,匡扶正义,一举割除了这块祸国殃民的大毒瘤。邪恶除尽,阴霾扫清,使险象丛生、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在局部地区得到相对稳定。 


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宋度宗一高兴,马上破格提升了政绩卓越的余梦魁为兵部尚书,加授吏部尚书(管官的官),兼翰林院大学士,让其掌管军队、掌管人事、掌管内阁机密文书,使凯旋归来的余梦魁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朝庭重臣。但是,南宋内忧外患,病入膏肓,单靠一二个后起之秀,是无力回天的,更何况皇权旁落,处处有人掣肘! 
 
是时,正是老奸巨滑的宰相贾似道独霸朝纲。他利用自己的裙带关系从一个管仓库的普通小吏爬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之后,贼性不改,酷嗜宝玩,贪污腐化,作威作福,不但不替岌岌可危的南宋朝廷分忧,反而招降纳叛,与御使吴燧、蜀帅谢方叔、统制徐清叟结成死党,残害忠良,卖国求荣。千方百计捏造罪名害死主战派首领余玠父子之后,又拼命窥测方向,企图借刀杀人,加害于竟敢与他分庭抗礼的新科状元。 
 
余梦魁初与三公主结婚,男欢女爱,琴瑟和谐,很快就有了爱情结晶。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局势的日益恶化,作为皇帝心腹的新任内阁大臣,怎能贪图安逸沉湎于儿女情长?当然要克制私欲以国事为先了。他身兼数职,日理万机,成天忙于东奔西走处理国家公务,难得回小家驸马府一趟,常常让精力充沛的公主夫人倚门盼望,甚至通宵达旦独守空房,从而引起心怀不满怒形于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贾似道无事尚且找事,看到有孔子可钻,岂不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先是不动声色铭记在心,积累多了,便极力唆使当皇后的姐姐出面,寻找机会在皇上在公主面前加油添醋说坏话,信口雌黄造谣言。说什么状元公本是山野草民中的浪荡子弟,家里早有贤惠美貌的结发妻子,现在虽已招了驸马,依然与前妻藕断丝连,只是身在官场,贪图富贵不敢声张,故意用甜言蜜语来搪塞蒙骗公主。说什么状元公是脚踩两只船,身在操营心在汉,犯有不可饶恕的欺君之罪。皇帝听了半信半疑,沉吟良久,一时拿不定主意;三公主年轻气盛,听了醋劲大发,不依不饶不计后果,逼着父皇快快下旨严惩。诡计多端的贾似道见火候已到,乘机建言道:“此事有关皇家威严,不宜对外声张,应该秘密处置,越快越好,免得节外生枝。”于是,经皇上默许,便以余梦魁母亲的名义炮制了一封“家慈病危,速回探视”的假信,把他骗出京城临安。 
 
据芳山余氏世系记载,余梦魁兄弟五个,身为老大。老二梦贵出继堂叔宗原,老三必昌与子德、孙呈迁居遂安横沿,老四必达出继长径下汪,老五必得生下不久,则在一场瘟疫中,与父亲一道不治身亡了。无姐无妹,家里实际上只剩下了他和母亲两个相依为命。父亲死得早,来不及行孝。所以,他从小就刻苦耐劳,把母亲看作自己唯一的行孝对象,晨昏问安,知冷知热,遇事言听计从,一一照办,人们都说芳山余家出了个百依百顺的大孝子。余梦魁高中状元后,知恩图报,经常梦绕魂牵,放心不下,总想把劳苦功高的老母亲从芳山老家接出来颐养天年,只是苦于公务繁忙,来不及付诸行动。这次看了家信,得知母亲病重,如雷击顶,着实吓了一跳,恨不得马上插翅飞到床前去探视。心里暗暗盘算,这次请假回去先治好母亲的疾病,再无论如何要把她带到身边来,不能再耽搁了。皇上好象有先见之明,刚一开口请假,便满口答应了。爱妻有孕在身,不便同行,只是眼泪汪汪,吞吞吐吐,吩咐他别恋旧家,早去早回。 
 
临行前,宋度宗秘密召见了护送驸马回乡的武装卫士,如此这般地面授了机宜。 

卫士们领了皇上口谕,又受了宰相夫人的重金贿赂,一路上,阳奉阴违,暗暗观察动静,准备找机会下手。 
 
那位心地善良被蒙在鼓里的状元公,哪里知道隐藏在背后的罪恶阴谋?一路茶不思,饭不食,心急如焚,闷闷不乐,根本不想揣摩别人的脸色,也无心观赏沿途的秀丽风光,只一门心思地晓行夜宿飞快赶路。那天,风风火火,来到了离芳山只有一箭之地的诰岭,天气突然起了变化:山风四起,浓云密布,眼看大雨就要来临。荒郊野外,正想找个地方休息片刻。抬头仰望,发现岭岗牌坊旁边的凉亭里端坐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妇,走近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朝思暮想急于看到的年迈老母亲。只见老太太衣着朴素,体貌端壮,容颜依旧,除了一头稀疏的白发,全身上下实在看不出有丝毫的临床表现。如此硬朗的身骨,怎么能说是“病危”了呢?一块石头落了地,心里又惊又喜,正想迈开大步亲亲热热扑上前去叫一声妈妈,然后再慢慢扶她回家问出一个究竟来。却在这时,突然被两个武装卫士蛮横地拦住了去路,说:“别费事了。实话告诉你吧,我们是奉命行事,明年今日便是你死后一周年的忌日”。说着,抽出宝刀,出其不意地向状元公颈项上猛砍过去。只听得咔嚓一声,血柱冲天,人头落地。卫士二话不说,麻利地将血淋淋的人头装进随身带来的牛皮口袋里,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交差领偿去了。 

人们不禁要问,母亲汪氏是不是早就知道儿子今天要来,特地前来迎候?按常理,当然不是,要迎候也用不着她老人家亲自来,自有别人代劳。这是骗计,是阴谋,除了贾似道、皇上和执行卫士,谁也不知道。这次母子相遇,纯属是偶然的巧合,或者是天意的安排。据说她是出门去走亲戚的,路过凉亭时,发现变天了,就地坐下来避避风雨。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会在这里遇到自己望眼欲穿的宝贝儿子。咋一见面,还不敢相认呢。老眼昏花,人没看清,而止不住的老泪早就横流了。更想不到的是,方才母子好不容易见上一面,还来不及搭上一句话,便惨遭不测,阴阳两分,儿子先走一步去见阎王了。可怜这位风烛残年的白发老人,晴天霹雳,被飞来横祸夺走了膝下的黑发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的最大悲剧。难怪她当场吓得欲哭无泪,想喊无声,身不由己地昏倒在地,再也没有喘过气来。 

卫士回到京城临安,呈上人头,一五一十地向皇上作了详细汇报。皇上一听,糟糕,卫士领会错了朕的旨意。朕说的是如果他回到家乡,看到自己的糟糠之妻便得意忘形开怀大笑,或者与之眉来眼去旁若无人,说明他的心,如鸟离樊笼,再也不飞回来了。如此目无君主的状元公,如此忘恩负义的薄情郎,死有余辜,该杀。回到家乡,只看到自己健康的母亲,而没有发现什么前妻后妾,(如果真有,肯定会陪婆婆出来行走),说明他真实可靠没有对朕说谎。触景生情,意外惊喜,乃是人之常情,高兴是应该的;在村外凉亭里,偶然遇见久违了的母亲,趋前喊妈,欲行孝心,更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彼情彼景,何错之有?按理应该调查清楚予以嘉奖才是。现在可好,一时不慎,恰得其反,错杀了一个栋梁之材,冤枉了一位慈祥老母,连续草菅了两条无辜人命。千错万错,错在朕轻信谣言,不该同意设此骗局;怪这怪那,都怪卫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分青红皂白,便卤莽行事,铸成了大错。怎么办?难道仍旧将人头送回原籍去接上?不行。路走错,可以回头,人死了,不能复活。再说路途那么遥远,一来一去,早就腐烂了,得想别的办法弥补。三公主得知事情原委,更是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后悔得连肠子都要变青了。可是,家丑不可外扬,身为金枝玉叶,还得忍气吞声。真是哑巴吃黄莲,恨死了出坏主意的贾似道。为顾全皇家脸面,等到肚里的婴儿生下来后,马上托付给可靠的奶妈,自己则背着父皇偷偷跑到城外木棉庵去当尼姑了。最忐忑不安的是贾似道。他听到消息,先喜后忧。喜的是阴谋得逞了,拔掉了眼中钉肉中刺,从此可以独霸朝纲一手遮天了。忧的是,祸福相依,纸是包不住火的,此事迟早会引起怀疑,即便皇上能看在皇后面上放过我这个冒牌舅子,精明过人的三公主也绝不会轻易原谅我。当务之急是杀人灭口,要先除掉两个知情的卫士,而后再想别的办法转移矛盾分散皇上注意力。于是,他就故意制造事端把水搅浑——趁蒙古大汗逝世、忽必烈回朝廷争夺皇位之机,暗中派人将留守长江北岸的150名元军将士全部杀害。这一背信弃义的卤莽行为,激化了民族矛盾,引起了轩然大波。元军首领忽必烈原来无意于灭宋,只想凭借长江天险,画地为牢,让南宋成为岁岁纳贡的附属国。现在听说贾宰相乘人之危撕毁协议,贸然残杀留守人员,气得哇哇大叫。忽必烈最恨的就是言而无信的卑鄙小人。他一怒之下,改变了主意,于1271年亲自率领精兵悍将挥戈南下,踹营夺寨,所向披靡,很快突破长江防线,一举占领了南宋都城临安。风雨中的南宋朝庭经不住蒙古铁骑的沉重打击,几天工夫,便如摧枯拉朽,彻底土崩瓦解了。千古罪人贾似道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卖国不成先卖命。元军进城的当天,欲降不被接受,指名要他的项上人头。万般无奈,只好单枪匹马怆惶外逃。也是该死,慌不择路,竟鬼使神差地躲进城外木棉庵。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三公主验明正身之后,当夜就叫了几个人把他拉出去剁成了肉酱。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后话。 
 
且说,当时皇帝一时糊涂,中了奸计,害死了乘龙快婿,连累了无辜老母,逼走了宝贝女儿,这宗弥天大案如何了结?顿时乱了方寸。召集内臣一商量,决定对错杀的状元公,另外命高明工匠铸造一颗同样大小的纯金头颅送回原籍去厚葬,对屈死的汪氏夫人,当然得从棺廓内外超级加封了。至于蒙羞离家出走的三公主,则赶快派人四处寻找,待有下落,再妥善安

且说,当时皇帝一时糊涂,中了奸计,害死了乘龙快婿,连累了无辜老母,逼走了宝贝女儿,这宗弥天大案如何了结?顿时乱了方寸。召集内臣一商量,决定对错杀的状元公,另外命高明工匠铸造一颗同样大小的纯金头颅送回原籍去厚葬,对屈死的汪氏夫人,当然得从棺廓内外超级加封了。至于蒙羞离家出走的三公主,则赶快派人四处寻找,待有下落,再妥善安置。 
 
释褐状元余梦魁及其那颗价值连城的金头埋葬在哪里?众说纷云。有的说葬在本村后山上,有的说葬在六都正坞口,也有的说早被人掉包了。当地老百姓却认定金头没有动,就埋葬在芳坞与诰岭之间的某一处。据说当初路边那块巨大的岩石上还留有一篇天书般的蝌蚪文,横撇竖捺,歪歪扭扭,谁也看不懂。据说它是天神所为,有意让它留下寻找的线索,所以谁能破解它,谁就能按图索骥得到那颗无价之宝。千百年来,岩石风化,沧桑巨变,诗文渐渐隐去,那颗金头如石沉大海,始终没有被人发现,而这个传奇性的故事却一直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