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性文化遗产向国家文化公园成功转型的路径探索 ——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例(中)

 京师文旅 2020-03-13

续上文

  


4
挖掘4大特征

一是工程性。大运河工程庞大,遗产类型包括河道、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工程,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的杰出智慧。

二是线廊性。大运河绵延约4000余公里,遗产种类众多,地域情况复杂,是一个涵盖文化、经济、生态等多要素的巨型线状系统。

三是活态性。大运河是流淌的、活态的,不是静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余年,虽历经改道、断航,但其航运、灌溉、防洪等功能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

四是融合性。将中原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江南文化、甚至东南文化、岭南文化、黄河文化、西部文化等几乎全部错综融汇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悠久时空里”,绘就了绚烂缤纷的千年中华文明图卷。


.
5
盘点5类运河资源
大运河为典型的具有景观生态、遗产保护和休闲游憩等多重功能的旅游空间性资源。涉及多个省份、广阔地域,认知旅游资源,明确资源现状,是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基石。

第一类:所有保存并反映和大运河相关的社会、工程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如运河河段、沿河桥梁、闸门、码头等工程建筑;沿河特色历史性建筑;历史保护街区及工业遗产遗址;文物单体等。

第二类:位于规划范围内或临近地段,能对运河旅游策划和项目设计产生较大影响的旅游资源。如博物馆和展览馆;区域内高等级旅游景区景点;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其他如区域内部的 RBD、CBD。

第三类:无形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民风民俗和节事活动以及传统制作 技艺。如以运河为主题或者活动场所的民风民俗和节事活动;古运河道沿线沿岸所存在的民风民俗、节事活动和传统制作技艺。

第四类:旅游商品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如与运河相关的旅游产品或规划范围内重要旅游商品;运河相关重要历史人物或规划区域内重要的历史人物。

第五类:有开发潜力、目前已废弃或消失的运河历史社会文化设施和历史景观。如目前被废弃,难以找到历史遗迹或者无法准确定位的,但是有潜力重新通 过旅游开发再现的运河社会文化设施;潜在可恢复的运河历史景观。


“免责声明: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