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生产队——曾经赖以生存的家(一)

 命馨甘 2020-03-13

 人民公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集行政、生产、社会经济管理为一体的特殊体制。它产生于1958年底,至1982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后陆续被废止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存在23年之久。新疆锡伯族聚集地区与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也是与全国同步进入了这一特殊管理体制。1958年9月14日,伊犁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族隶属的三区改设为火箭公社,是伊犁地区成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9月11—14日,中共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委、县人委举办人民公社训练班,决定在全县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新体制。接着,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全面实行人民公社化,原四区和六区合并组建为火箭人民公社,简称火箭公社;原三区和七区合并组建为金泉人民公社,简称金泉公社;原二区组建为团结人民公社,简称团结公社;原一区组建为红旗人民公社,简称红旗公社;原一区所辖海努克合并于五区,组建为东光人民公社,简称东光公社。人民公社下面均分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笔者自幼隶属于金泉人民公社二大队四生产队。20余年在此体制之下成长、生活、学习和参加劳动,目睹和体验了人民公社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的艰辛以及其间各种政治运动给他们施加的魔力般的作用和所带来的后果等。

爱新舍里镇新貌(原金泉公社)

金泉公社地处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最西部。人民公社成立时下辖四个生产大队和一个牧场,即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四大队和公社牧场。笔者所属的二大队下辖四个生产队及一个牧业队:简称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和牧业队(后来又增设了一个副业队和大队机耕队),还有大队属医务室、油坊等。人民公社下辖各大队、生产队的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季节性生产分工等)、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年终分配形式以及公社社员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等,相互都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很多方面几乎不存在差异性。因此,从一个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及其社员家庭等各方面的情况,便可大致了解一个人民公社内部的运作概貌以及社员生活的方方面面。

笔者隶属的二大队四队,是一个管辖30余户200口左右户口的生产队,处于现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中下部地带。生产队在村里设有队部,占地四五亩地,建有办公室、粮食和农具库房、马号、木工房、铁匠铺、草料棚圈、磨坊、莫合烟加工坊等。生产队领导层经过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生产队队长一名、会计一名、妇女队长一名、出纳一名、保管员一名。此外,根据劳作地域和分工情况,选出几位劳动组长分头对各地头进行分工负责。生产队长全盘安排和负责本生产队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社员的部分生活上的事宜等;会计和出纳平时在队部记账,掌控全生产队的生产经营活动。队长在村期间,每天早晨在队部具体安排社员及下属领导的工作,事无巨细,均需躬及。在农活最为繁忙时期,根据生产队长的安排,会计和出纳下地与社员一起参加体力劳动或半体力劳动,如地头记账、丈分麦工、搞后勤等;妇女队长专门负责女性劳动力的分工和安排,如挑选和安排地头炊事员、组织妇女种植和管理生产队菜园、安排妇女参加生产队田间除草等轻体力劳动、在队部干杂务等;保管员均为富有责任心、会修理农具的人,平时守在队部,看管和清扫库房、庭院,修理农具,给运输车马置换损坏的配件,接待来访者等。在其看管的库房里,存有包括生产队全体社员一年的口粮、油料、农作物籽种、公用牛马草料、农具(包括车马各种用具、绳索)、办公用品等,这些用品的制作入库和出库,都要填写出入库单进行规范化管理,如果使用者丢失或非公用性损坏,至年终决算时从其所得中扣款。

金泉公社二大队建有四座水磨,即每个生产队一座水磨,其中两座位于一三牛录以南水磨沟,利用泉水驱动,其余两座在一牛录村北。而四队名下的水磨,位于一牛录村北一公里处,多数时间利用察布查尔渠水驱动,深秋至初春则利用泉水驱动。专有一户懂水磨修理技术的社员脱产管理,负责本生产队地头公用食堂和社员口粮面粉的加工。几乎全年四季运营。冬天水磨引水渠结冰后,生产队派人打掉冰块儿驱动水磨,否则,冬天社员会断粮。社员个人去水磨磨面是一件烦心之事,很多时候守候一整天一整夜也因故轮不到,特别是冬天往往连续几天受罪。当时,到水磨磨面的工作多落在上学的男孩子身上,因此50后、60后的男孩(还有部分女孩)都有在水磨受“煎熬”的永志难忘的经历。生产队的磨坊秋后要负责将水稻、小米等进行脱粒加工。使用的是马力转动的石磨。至春节前夕将有限的稻米按人口分给社员,充其量一户也就10来斤。农户们都将有限的大米用以大年三十做米饭,若有剩余,一年之中做一两次抓饭。当时,做一顿抓饭算是极其奢侈的饮食。

在每年的冬季和初春,生产队队部都显得十分热闹。这时,生产队所有领导都在队部办公。白天,部分男女社员到这里来剥秋天没有剥完而运来的玉米棒,按捆数挣工分;安排强壮劳力数人一组,用人力抛锯锯从乌孙山运来的松木,松木板一部分折价记账卖给社员做门窗家具或做棺木等,至年底决算分配时扣款,一部分作为生产队备用;一部分社员承担队部马号里的养马牛工作,包括铡饲草、定时喂草料、清理马牛圈等;一部分劳力赶马车和牛车将队部的有机肥往田间拉运,每届周日,生产队还动员本生产队在校学生用爬犁拉运肥料;一部分年纪大的男女社员四五人一组,或在队部庭院里,或在队部院外街道上,用传统方法制作来年农用绳索,如麻绳、芨芨草绳、芨芨草与麻线合成绳和牛皮绳,其中碾打芨芨草脱芯是最为费力的工作,必须由年力精壮的两三位小伙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一组,在木墩砧上碾打芨芨草,一束芨芨草最少碾打三四百个木榔头才能使其草芯彻底脱落而变得柔软;一部分男性社员则在磨坊和莫合烟加工坊加工稻米、小米和莫合烟。当时,莫合烟原料均为本生产队自己种植和加工,价格低廉,社员普遍都抽莫合烟,因而加工量和外销量都很大(外销部分要委托公社合作社进行推销);还有一部分懂手艺的社员,被安排协助木工房木匠用拉锯加工松木和榆木板材,因为当时没有电锯,锯板材是非常艰辛的工作,必须冬闲时间安排精壮劳力集中为木工准备这些材料。在当时,生产队的木工最受重视。他们脱离农活,全年在队部木工房做活,一是承包外来加工活为生产队挣钱,如为学校加工桌椅,为队内外社员和干部职工加工门窗、人力车、桌椅和其他家具等,二是为本生产队制作牛车、胶轮车,修理损坏的车辆、车架子,制作各种打场用工具等。生产队铁匠也是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加紧修理本生产队铁制农具和车辆铁制损坏部分,锻打马铁掌,与木工一起制作牛马车车轮,为社员加工制作各类家用铁制品等。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铁匠的一部分精力也放在制作钢鞭、铁矛等自卫武器之上。此外,在生产队队部,每个月有一个固定日期发放全生产队非务工或在家社员的口粮,包括细粮小麦、杂粮玉米、食用油等。在此年代,不少子女多的人家,因小孩口粮标准低,往往等不到发放口粮之日便断粮息炊,导致四处借粮,或者求生产队队长、会计借粮,生产队所预支的口粮,都要从下个月的口粮中扣除。因此,有些人家长年出现断粮息炊的困难局面。每年深秋,队长安排富有经验的老者将生产队种植收割的麻几十捆一批,泡在生产队队部多少年前已经挖好的水坑中,用重物压实,等四十余天后取出晒干,冬春农闲时间由老年男女社员到队部剥离麻纤维,到春天用于制作各类农用绳。有些年份,不少社员也把自己庭院里种植的麻拿到队部或其他类似的水坑进行泡制,其剥离的麻纤维用以捻制纳鞋用的麻线、家用绳索或拿到公社合作社卖钱。

锡伯文化

策 划:佟志莹

主 编:佟志红

邮箱:tzh228@qq.com

传播锡伯文化 弘扬西迁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