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盛八面山——川黔旧省界,交邻老三县

 yczx 2020-03-13

天地舆图 政区地理探寻 1周前

八面山,位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南桐镇、万东镇境内,属大娄山系北坡之延伸余脉,海拔740米。1955年南桐矿区(万盛经开区前身)成立之前,八面山是贵州桐梓县与四川綦江县、南川县的省际政区交界处,山顶原立有老界碑已毁坏。山麓西侧的村庄聚落,属南桐镇八面山村;山麓东侧还有一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庙宇——古佛寺,属万东镇,现为区级文保遗址。

某版民国老地图中的“八面山“要素标注,其区位“地界两省,交邻三县”,南桐矿区成立之前的川黔两省三县,均以八面山作为天然分界。谢谢重庆地图收藏者张阳可先生提供素材!

渝南黔北交界处的大娄山系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清末即有矿洞开采,在抗战时达到一定规模。1955年1月,为集中管理矿采区域,分别从四川省南川、綦江,贵州省桐梓三县各自划入部分毗邻乡镇,共同组建行政化的“南桐矿区”,直属重庆市管辖,并以原南川县万盛场作为政府驻地。在南桐矿区成立之初的辖域图例所示,红色为原桐梓县地,黄色为原綦江县地,蓝色为原南川县地。南川/綦江/万盛长期以“飞地”、“插花地”形态居多,在区划界很出名。如图中的“大垭乡.狮子槽”,当年则是南川所辖的一处飞地。现在为万盛著名旅游景区——黑山谷的重要组成。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成立“南桐矿区”时,桐梓县划入辖地最多,城区(行政驻地)又旧属南川县,綦江县划入最少。专名便选取了“桐梓、南川”两县首字相融组合。2011年万盛撤并行政建制后,政区整体划入綦江。难怪有网友曾比喻说到:“綦江这个当年的小股东,如今却是大赢家”。不过桐梓县域面积的确太大,北端毗邻重庆的一些乡镇距离县城很远,交通多有不便。当年利用矿业资源调划设区,对此类“幅员广、人口少”的县域偏远地带,算是整合了城乡体系新框架!现在大家熟悉的那几处万盛金牌旅游景点—黑山谷、板辽湖、凉风鱼村、九锅箐等等,1955年前可都是贵州省桐梓县的辖地呢。

2018新版万盛经开区辖域图。根据图中要素标注,与贵州“飞地”密布,而与綦江得“飞地”也尚未完全调划清晰,难道只是地图习惯性标注,还是仍未得到具体解决方案呢?

八面山风光即景,融于大娄诸群峰,亘迤天际夕阳影。摄于2016年9月10日下午16-17点之间。

八面山腰上的居民村户,他们屯垦山间丘坝,从事基本农耕生产,多以玉米、蔬菜为主。也因靠近城区,饮水方面尚无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未能登至八面山顶,那里据说还有一座古寨子。下山途中,回望远眺山顶。图中左侧为水泥厂开采山体取石后遗留下的生态疤痕!经济利益下,“绿水青山”需在矛盾中找到平衡点!

位于八面山西侧的“桃子凼老街”,是山下较大的一处聚落,老街坐落在孝子河畔,附近窑碳、焦碳多到此集散,场集随矿业而兴盛。桃子凼原属贵州省桐梓县桃子乡驻地,1955年划入南桐矿区。因矿务工人较多,1958年还作为了“南桐街道办事处”驻地。后来南桐街道并入南桐镇,桃子凼现仅作为了社区地名。老街也渐渐残存破败。

影像地图上的“八面山“。左侧(西)就是水泥厂的生产及采石区域。古佛寺坐落在右侧(东)的半山腰上。

附记——

1955年南桐矿区成立时的原两省三县乡镇划入概况:

四川省南川县:万盛镇、邓家乡、大垭乡、腰子乡、丛林乡、簸箕乡、松林乡

四川省綦江县:建设乡、青年乡、金灵乡

贵州省桐梓县:平坝乡、兴文乡、中朝乡、青林乡、上坝乡、板辽乡、天桥乡、茶园乡、大坝乡、农林乡、庙坝乡、民权乡、桃子乡、营寨乡、王家坝乡、景星乡、青山乡

以上众乡镇,如今大多都已撤并,部分升级为镇,并作为旅游景区精品打造。在乡镇变革与城市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它们各自走向了应有之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