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与刘备死前,都说了一人名字,假如后代能听懂,历史或将改写

 昵称413468 2020-03-13

关于三国的历史,有些事件后人每每提及总会引发出无限的遐想。例如关于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直至今日关于它的可行性依旧是争论不休。假如此计划诸葛亮用之,或许历史将会改写的言语每每被后人提及。其实不只这一点,刘备与曹操临终之际也分别提及了一个人,然而却未能引发后人的警醒。若是后人能够得到警醒,历史的轨道亦应该会有所偏移。

先说刘备所提及的人物。当时刘备历经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惨死,又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惨败于东吴陆逊之手。加之其年事已高,身心疲惫之下,病入膏肓于白帝城,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招来诸葛亮等人临终托孤。

在托孤过程了,刘备向诸葛亮重点强调了一人。此事记载于《资治通鉴·卷七十一》原文如下:“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大意是为:汉昭烈帝刘备临终之际告诉诸葛亮,马谡此人实际上言过其实,不能得到重用,希望诸葛亮对他进行重新估量。


然而,诸葛亮对此不以为然,在对待马谡上“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最终的结局我们大都知道了。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最终马谡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于街亭惨败于张郃之后,痛失重镇街亭。此举不仅是打乱了诸葛亮北伐的部署。而且还引发了后边一系列连锁的反应。

毫不客气的说,诸葛亮若能听进去刘备临终之言,不重用马谡。历史必将有很大的改写。


而曹操临终之际亦提及了一人,可惜他的后人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警示。这件事记载于《晋书.宣帝》原文如下:“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魏武帝曹操听说有狼顾之相,因此召见司马懿,观察他的面相。又曾经梦见三只马同吃一个槽,因此对于司马懿十分的厌恶。于是在临终之际提醒太子曹丕:司马懿不是一个甘心做人臣子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曹操的提醒曹丕虽然或多或少的听了进去。然而他显然没有曹操的铁腕手段,并没有痛下杀手亦或者对于司马懿加以强有力的制裁。反而曹操的提示令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得到了充分的警示,使得其韬光养晦,最终司马家族翻手为云夺取了曹家几代人的基业,建立了司马家族的王朝。


细细品味这两件事,我们不得不佩服曹操以及刘备的知人之明。反过来说刘备与曹操能与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从这两件事情上来分析,两人在于政治以及用人上都具备有非常人能比的能力以及智慧。

回到事件本身来说,若是诸葛亮、曹丕能够深刻的洞悉刘备、曹操临终之际的警示,想必历史的轨迹必将会翻天覆地。无奈两人都没能听得进去,令后人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晋书》 《三国志》关于三国的历史,有些事件后人每每提及总会引发出无限的遐想。例如关于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直至今日关于它的可行性依旧是争论不休。假如此计划诸葛亮用之,或许历史将会改写的言语每每被后人提及。其实不只这一点,刘备与曹操临终之际也分别提及了一个人,然而却未能引发后人的警醒。若是后人能够得到警醒,历史的轨道亦应该会有所偏移。

先说刘备所提及的人物。当时刘备历经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惨死,又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惨败于东吴陆逊之手。加之其年事已高,身心疲惫之下,病入膏肓于白帝城,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招来诸葛亮等人临终托孤。

在托孤过程了,刘备向诸葛亮重点强调了一人。此事记载于《资治通鉴·卷七十一》原文如下:“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大意是为:汉昭烈帝刘备临终之际告诉诸葛亮,马谡此人实际上言过其实,不能得到重用,希望诸葛亮对他进行重新估量。


然而,诸葛亮对此不以为然,在对待马谡上“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最终的结局我们大都知道了。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最终马谡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于街亭惨败于张郃之后,痛失重镇街亭。此举不仅是打乱了诸葛亮北伐的部署。而且还引发了后边一系列连锁的反应。

毫不客气的说,诸葛亮若能听进去刘备临终之言,不重用马谡。历史必将有很大的改写。

而曹操临终之际亦提及了一人,可惜他的后人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警示。这件事记载于《晋书.宣帝》原文如下:“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魏武帝曹操听说有狼顾之相,因此召见司马懿,观察他的面相。又曾经梦见三只马同吃一个槽,因此对于司马懿十分的厌恶。于是在临终之际提醒太子曹丕:司马懿不是一个甘心做人臣子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曹操的提醒曹丕虽然或多或少的听了进去。然而他显然没有曹操的铁腕手段,并没有痛下杀手亦或者对于司马懿加以强有力的制裁。反而曹操的提示令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得到了充分的警示,使得其韬光养晦,最终司马家族翻手为云夺取了曹家几代人的基业,建立了司马家族的王朝。


细细品味这两件事,我们不得不佩服曹操以及刘备的知人之明。反过来说刘备与曹操能与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从这两件事情上来分析,两人在于政治以及用人上都具备有非常人能比的能力以及智慧。

回到事件本身来说,若是诸葛亮、曹丕能够深刻的洞悉刘备、曹操临终之际的警示,想必历史的轨迹必将会翻天覆地。无奈两人都没能听得进去,令后人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晋书》 《三国志》关于三国的历史,有些事件后人每每提及总会引发出无限的遐想。例如关于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直至今日关于它的可行性依旧是争论不休。假如此计划诸葛亮用之,或许历史将会改写的言语每每被后人提及。其实不只这一点,刘备与曹操临终之际也分别提及了一个人,然而却未能引发后人的警醒。若是后人能够得到警醒,历史的轨道亦应该会有所偏移。

先说刘备所提及的人物。当时刘备历经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惨死,又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惨败于东吴陆逊之手。加之其年事已高,身心疲惫之下,病入膏肓于白帝城,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招来诸葛亮等人临终托孤。

在托孤过程了,刘备向诸葛亮重点强调了一人。此事记载于《资治通鉴·卷七十一》原文如下:“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大意是为:汉昭烈帝刘备临终之际告诉诸葛亮,马谡此人实际上言过其实,不能得到重用,希望诸葛亮对他进行重新估量。


然而,诸葛亮对此不以为然,在对待马谡上“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最终的结局我们大都知道了。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最终马谡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于街亭惨败于张郃之后,痛失重镇街亭。此举不仅是打乱了诸葛亮北伐的部署。而且还引发了后边一系列连锁的反应。

毫不客气的说,诸葛亮若能听进去刘备临终之言,不重用马谡。历史必将有很大的改写。


而曹操临终之际亦提及了一人,可惜他的后人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警示。这件事记载于《晋书.宣帝》原文如下:“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魏武帝曹操听说有狼顾之相,因此召见司马懿,观察他的面相。又曾经梦见三只马同吃一个槽,因此对于司马懿十分的厌恶。于是在临终之际提醒太子曹丕:司马懿不是一个甘心做人臣子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曹操的提醒曹丕虽然或多或少的听了进去。然而他显然没有曹操的铁腕手段,并没有痛下杀手亦或者对于司马懿加以强有力的制裁。反而曹操的提示令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得到了充分的警示,使得其韬光养晦,最终司马家族翻手为云夺取了曹家几代人的基业,建立了司马家族的王朝。


细细品味这两件事,我们不得不佩服曹操以及刘备的知人之明。反过来说刘备与曹操能与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从这两件事情上来分析,两人在于政治以及用人上都具备有非常人能比的能力以及智慧。

回到事件本身来说,若是诸葛亮、曹丕能够深刻的洞悉刘备、曹操临终之际的警示,想必历史的轨迹必将会翻天覆地。无奈两人都没能听得进去,令后人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晋书》 《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