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苏东坡老师,你out了!

 怡心斋YXZ 2020-03-13

   苏轼

徒弟,为师跟你说。喝杯茶,点根香,用这诸葛笔写字可真是妙极了

黄庭坚

师傅,你out了!这散卓笔才是现在最流行的!

   苏轼

不,经典可是永恒,岂能被超越?!

黄庭坚

现在哪还有人用诸葛笔。

好了,你们师徒二人别互怼了。往下看看就知道什么笔最合适了。

两者究竟有何差别呢?

北宋崇尚唐文化,但在潜移默化间,宋人的文化已在变革,比如毛笔,便有从诸葛鸡距笔变革到散卓无心笔,这两种笔的变革战,在苏轼、黄庭坚这对师徒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鸡距笔,短锋,因其形制似鸡爪后面突出的距,故称鸡距笔,以其笔锋短小犀利著称。

枣枣核笔,一改鸡距笔硬毫短锋的特点,以长锋著称,且简化了三副笔的制作工序,为宋代流行的一款毛笔。

怡心斋定制紫毫笔

明人娄坚《学古绪言》卷二十:宋时笔工称宣城诸葛,然苏、黄之论似微不同。然而,他们的差异不是娄坚所称的“微不同”,而是迥异。

苏轼是怎么评价诸葛笔的呢?

   苏轼

“唯诸葛氏独守旧法,此又可喜也”

苏轼十分崇尚诸葛笔,认为诸葛笔仍能沿袭唐制,毫健心圆,评价极高。以至于流放岭南后回都城,偶然在叔静家用到诸葛笔,喜不自胜,称赞诸葛笔含蓄内敛“乃尔蕴藉耶”

还认为这是流放归来的大喜事:“今日于叔静家饮官法酒,烹团茶,烧衙香,用诸葛笔,皆北归喜事。”

苏轼 《真书祭黄几道文》卷 上海博物馆藏

诸葛笔自魏晋以来就已经闻名天下,讲究古法的传承,唐代的鸡距笔便是诸葛家族的典型制作,宋代又称为“三副笔”。苏轼在《笔说》中,先是贬低了一下当时已被宋人喜爱的散卓笔,然后极力赞美诸葛笔遵循古制的好处,一抑一扬间,足见他对诸葛笔的喜爱程度。

苏轼 《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怡心斋定制狼毫/羊毫笔

黄庭坚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黄庭坚

试提笔去纸数寸书,诸葛笔败矣

相比于苏轼的极尽赞美,黄庭坚对诸葛笔的评价就很客观。他认为,如果写小字那诸葛笔真的十分精妙,但是,如果用来写大字,那就差强人意了。一句“诸葛笔败矣“,充分说明了,在他心里,古法制作的诸葛笔,也不过尔尔。

黄庭坚 行书《华严舒》卷

黄庭坚草书《杜甫寄贺兰铦诗》页

此处,黄庭坚暗指苏轼过于依赖诸葛笔,这恰恰体现了二人择笔及书法观点的差异。后来,黄庭坚曾明确指出苏轼择笔的缺陷。

他在《跋东坡论笔》里说,东坡先生喜欢用宣城的诸葛笔,认为它的做工比别处好很多,每次写字用诸葛笔都要赞上一赞,看我用枣核笔,必然要嘲讽于我,认为这不过是利用了世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但是,东坡先生不善双钩悬腕,所以,他的说法并未得到书家们的响应。

作为徒弟,这样直接评论师父,可见当时师徒笔战甚是“激烈”。

怡心斋定制在系列笔


苏轼与黄庭坚二人对散卓笔的态度 也是大相径庭。

   苏轼

妄出新意,形制诡异

苏轼认为新兴的散卓笔为时人好奇尚异的产物,锋软无心,形制怪异,没有实用价值。

对于黄庭坚爱用的散卓笔,苏轼形象地批评为“如著盐曲蟮,诘曲纸上”。

苏轼 行书《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故宫博物院藏

由此可见,苏、黄二人对毛笔取向差异很大,黄庭坚也不服苏轼的批评,依旧我行我素。事实上,当时使用散卓笔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苏轼在流放八年后回到中原,发现士大夫都用散卓笔写字:“买笔于市,皆散软一律。”这大概是苏轼没有预料到的。

怡心斋定制紫毫笔

黄庭坚

作无心散卓,小大皆可人意。

与苏轼恰恰相反,黄庭坚对散卓笔赞赏不已。当苏轼批评他用的散卓笔时,黄庭坚自我解嘲说:“此徐偃笔也。有筋无骨, 真可谓名不虚得。”这段诙谐的答语说明黄庭坚用的散卓笔瘦长且虚锋,较为柔软。

怡心斋定制紫毫笔

黄庭坚推崇诸葛高、李展、侍其瑛等少数笔工,称赞他们的毛笔婉转自如、选毫精到。黄庭坚尤为推崇秀才侍其瑛的枣心笔,认为含墨能力强且圆健。黄庭坚还指出制作无心散卓笔难度大,关键在于心灵手巧。

黄庭坚 行书《惟清道人帖》页

此外,除了推崇新兴的散卓笔,黄庭坚还尝试使用羊毫笔, 这表明他择笔似乎有一种“趋软”的嗜好。他试用张耕老羊毛笔后称赞不已,并夸奖羊毫散卓笔“无心为朴”,与鸡距笔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

黄庭坚 行楷书《送四十九侄诗》卷

为何两人对笔如此重视呢?

择笔的不同,对于苏、黄二人书风的影响自然不可忽视。

如苏轼单钩执笔为“侧卧笔”,类似于握钢笔的姿势,对笔头的长度必然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他爱用诸葛短锋笔。在这些因素影响之下,苏轼书法用笔多取侧势、扁肥,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

黄庭坚喜欢双钩悬腕而书,笔头自然不能太短,否则不利于左右挥洒。据分析,黄庭坚的《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及草书《诸上座草书卷》《廉颇蔺相如传》等书法风格与他喜欢的瘦长笔锋或羊毫笔颇有关系。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草书浣花溪图引》卷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总之,苏、黄的分歧透露了北宋书法风尚悄然转向的消息。由于纸张制作尺幅的增大及执笔方式的改变,书写大幅作品成为一种趋势,只宜于方寸之间挥洒的诸葛三副有心笔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以黄庭坚为代表的元祐书家群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努力无疑为“无心散卓”的风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怡心斋定制狼毫/羊毫笔

   苏轼

但我好像听说现在有更好用的笔呢。

黄庭坚

噢?是什么笔?

   苏轼

我听说是怡心斋定制的毛笔呢!

“无”系列紫毫笔用来写小楷极其合适,甚至蝇头小楷也可驾驭,而怡心斋定制紫毫的初衷就是追本逐源,从笔的源头探索,回归晋唐的传统。

怡心斋定制狼毫/羊毫笔

以紫毫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笔,这种笔弹力高,着力好,尤其是写小楷,也能够写出大字的气势。

怡心斋定制狼毫/羊毫笔

黄庭坚

怡心斋之笔太适合我们了,我们师徒二人终于不用再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