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幼阶段十大能力目标(三)

 京学教育001 2020-03-13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生活习惯、性格形成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同时,也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一个时期。教养儿童,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婴幼儿时期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十大能力:五感感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运动体能能力、精细操作能力、学习效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这里重点介绍学习消防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学习效仿能力

婴幼阶段孩童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婴幼教育要根据这个阶段孩童的特点来进行。不论是说话、走路、动作,还是微表情、情绪等,孩童都在无意识得进行模仿。利用婴幼儿的模仿行为,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培养,例如,说话、读书、唱歌、跳舞、游戏、吃饭、穿衣、做家务等等。

模仿分为有效模仿和无效模仿。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婴幼儿可以学会很多技能,这样是有效模仿。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对于婴幼教育不重视,顺其自然,婴幼儿得到的教育大多是无效模仿,比如模仿成人的坏习惯(网手机、发脾气)、重复性没有新意的模仿(日常生活)。为什么说重复性没有新意的模仿是无效魔方呢?因为,婴幼儿已经学会了缩减的动作,重复进行,婴幼儿并不能学到新技能。

在孩童婴幼时期,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让有效模仿成为孩子学习的第一步。

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形式。生活中有些人能说会道,有些人不善言辞,部分原因是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的影响。后天的影响力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乃至才能和成就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天的影响中,孩童时代所处环境的影响力极大。观察可以发现,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一个人的性格变化并不是太大。因此,教育要趁早,在儿童的婴幼阶段就要加强培养意识,并做出有效行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要从婴幼时期开始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师很容易就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有的孩子却话都说不清,有事只知道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生活中,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除了先天因素外,父母是否经常教导也是原因之一。不爱说话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般说话比较晚,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也比较晚。语言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多跟孩子说话,教导他们怎么说、怎么表达,婴幼儿都是先天的模仿家,他们很容易就学会。如果能对孩子进行专业的训练,寓教于乐,他们将会学的更快,说的更好。父母认真听,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对他们的进步加以肯定,都是使婴幼儿喜欢说话的方法。

还要注意家庭氛围,温馨快乐的分为,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愿意进行语言表达。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使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他们喜欢模仿,从模仿中学习;他们长大后可能成为一个性格开朗谈笑风生的人,也可能成为一个性格沉闷不善言辞的人,关键在于他们小时候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婴幼时期的教育。为了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更优秀,父母就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指引和教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