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启示:越是物质贫乏的地方,越能练就强大的精神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3-14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以“经世致用、建功立业、修齐治平”为己任,说白了,读书就是要做官,否则,个人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

王阳明是一个最大的例外。在良知与德行、道义与事功的互补、统一方面,王阳明说得好,做得更好;在坚守道义的前提下求取功名,在求取功名的过程中伸张道义,这是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的世俗表达。

阳明先生28岁从政,因开罪朝中权臣,遭贬贵州修文龙场驿,被“自生自滅”。以明初的生存标准看,修文绝对是一个偏僻、困苦、险恶之地,匪盗猖獗、虎狼横行、人迹罕至

王阳明在这样的地方,既要生存下去,更要历练胆略、修磨思想。然而,正是在这种物质极端贫乏的地方,他的精神世界获得了极大的充实,境界得到了升华。在山涧竹林间,在幽幽山洞中,在“何陋轩”草屋里,“心即理”“知行合一”这些闪光的思想、命题,逐一提了出来。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个“生”,在阳明先生那里主要是心态的平静、思想的澄明和意志的坚定。官场的险峻和生活的窘困,练就了心灵的强大,他做到了宠辱不惊。   后来朝廷发生开明变故,王阳明离开贵州,重返仕林。曾担任县令,以后在刑部、吏部、文部、兵部任职,一帆风顺、步履稳健,最高做到了兵部尚书,还多次担任讨逆将军,平定叛乱。不论是做基层小吏还是身居高位,阳明先生忠诚、勤政、爱民、廉洁,从一而终,他的业绩和操守有口皆碑。一千年前北宋名相范仲淹希冀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为政境界,被500年后的王阳明身体力行。

王阳明心灵的强大来源于在贵州幽暗山洞里从格物到醒悟,再到开悟,最后顿悟。拥有了强大精神的他,在后来与世俗较量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乱云飞渡仍从容”。

阳明所说的“难破”的那个“心中贼”,其实就是精神的困惑、压抑、挣扎,说到底,是私心杂念。要破掉这个东西殊为不易!通过洞中修炼、龙场悟道,这些东西一一打破,达到了“置之度外”的程度,于是,内心世界由浅入深的清澈与宁静,就自然而然;人格的丰满与完整,就顺理成章。这个过程不曾见诸文字,属于“不可言说的言说”;但一定少不了他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回顾、反省、品读、比较。而一旦平复了心中之贼,则任何山中之贼,即外在的取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读王阳明的修为和业绩,不能不感慨系之!一个思考者,一个践行家,一个庙堂客,一个江湖君,所有这些,构成了王阳明!

王阳明就是靠着一颗强大的内心让自己从逆境中活了过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