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位院士关键时候的4个正确引导!他们逆行挺身而出,我们必胜

 桃花江春水流 2020-03-14

第1:钟南山,提出全民开始防疫,必戴口罩。

钟南山(1936.10.20- )呼吸病学学家。福建厦门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现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第23任会长。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首次证实并完善“隐匿型哮喘”的概念。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创制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牵头主持我国“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人群防治的系统研究,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在2003年我国SARS疫情中,明确了广东的病原学,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国际上的存活率(96.2%)。组织整理了国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SARS、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方面的诊治指南文件。2013年任广东省H7N9防控专家组组长,并将H7N9系列研究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Medicine》(IF51.658)上,对H7N9防控做出重要贡献。2015年成功治愈广州首例H5N6患者。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实地考察武汉后,宣布这种新型的肺炎病毒,会人传人,有医护人员被传染。全民开始防疫,必戴口罩。:当钟南山院士在武汉考察之前,在一些人的意识里还停留在“不存在人传人现象”的争议,如果不是钟南山院士作出拨乱反正,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第2位:李兰娟,要求武汉立即封城。

李兰娟(女)(1947.09.13- )感染病(传染病)学家。浙江绍兴人。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主席。

    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为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还从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录杂志发表200余篇,主编著作3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6年荣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和第九届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实地考察后发现疫情严重,上报国务院,要求武汉立即封城。理由是,武汉出来的人导致了各个省感染。次日国家就采取了这一措施。当被感染的人在继续增加时,当时的李兰娟院士评估这病还没有特效药时,又存在人传人的风险,如果不早做隔离,恐将扩散到不可想象的规模。

现在想一想,如果再迟几天封城,春运高峰时期和春节双重因素组合,其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第3位:王辰院士,提出建设方舱医院。

 王辰(1962.08-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山东德州人。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长期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临床、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主要领军者与推动者之一。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指导改善临床实践。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首次提出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早尽早是他说的应对疫情原则,这就解决了特殊时期医患的关系,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转变。:当确诊人数在增加的时候,轻微病人还没有完全收治时,是王辰院士提出的方舱医院这样的举措来应对,既能隔离,又能治疗,还直接减少了传染源。在方舱医院,轻症病人的人文活动有跳广场舞、唱歌、自拍的,极大的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第4位::张伯礼院士,探索出中医药医治的优势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是个好办法。

 张伯礼,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男,汉族,河北宁晋县人,中医内科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第十一至十三届人大代表。

    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90年代,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1999年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并连续三次得到“973”计划支持,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世纪初,完成了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促进中药科技内涵和质量提升,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1年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通过中医中药成功救治18名重症新冠患者,并于2月6日康复出院。探索出中医药医治的优势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是个好办法。张伯礼院士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肺炎,指明了方向。在对新型肺炎的中度病人、轻度病人,经过中药治疗容易痊愈,中度病人向重症转化明显减少;对重度、危重度病人,可以稳定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困难,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这4位院士,对于这次疫情来说,足可用“功德无量”来形容。当国难来临的时候,这些中国工程院士就是民族的脊梁,百姓的主心骨。他们一直战斗在疫情的最前沿,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儿女,他们才是让我们最敬佩的英雄!我们真得感谢他们,他们居功至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