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围棋的来历和演变,不仅仅是一盘游戏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3-14

中国围棋的来历和演变,不仅仅是一盘游戏

围棋的起源与发展

围棋起源的确切时期,由于缺乏可靠的资料,至今尚难以作出定论。现今所见到的关于围棋的最早记载,是在《左传》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载:大叔文子说:“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奔者举棋不定,不胜其祸。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一段话以围棋来比喻政治活动,可以说明在春秋时代,围棋活动已经得到相当的开展,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游戏活动。

到了战国时代,围棋活动更加普及,出现了一些闻名全国的棋手,如(孟子·告子上》中就谈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诲二人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并且已经形成了围棋的基本术语和理论,例如《尹文子》中就有:“以智力求者喻如弈,进退取与,攻劫放舍,在我者也。”由这些情况判断,围棋在春秋之前,必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萌起和演变的时期。大致看来,围棋是殷周时代军事斗争的反映,产生在盘庚迁殷(公元前14世纪)前后。

两汉时期,围棋活动一度冷落(班固(原弈):“今博行于世而奔独绝。”)。从汉墓中出土的石制棋抨来看,当时棋盘为十七路。汉魏之际,围棋在文人学士中又流行起来。三国时期,围棋活动盛极一时,曹操、孙权、陆逊、诸葛亮以及“建安七子”中的王桀,应、孔融等都是善棋的人。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围棋史上第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潮。晋帝司马炎、南朝诸帝及以王谢世家为代表的豪门大族,都雅好围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了“棋品”制度,设置了“围棋州邑”,作了三次“品棋”的工作,齐武帝和梁武帝还曾举行过大规模的全国性围棋比赛。此一时期还出现了不少总结棋艺的著述。

中国围棋的来历和演变,不仅仅是一盘游戏

其中以北周(公元557一582年)时代的敦煌写本《经)最为重要。北朝时已有纵横十九路的棋盘出现。唐宋时期,围棋继续盛行,技术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不少人因棋艺高超而受到帝王和权贵们的宠幸。武则天设“棋博士”,唐玄宗创“棋待诏”制度,在历史上首次由官方设立了从事棋艺专门研究的职官位置。宋代都市里,更出现了“棋园”和职业棋手“棋工”,标志着围棋活动在民间广泛深人的普及。唐宋时期,围棋的理论著述很丰富,其中以徐铱的《围棋义例》和张靖的(棋经十三篇)最为著名。

元明清时期,围棋活动承唐宋之大势,继续在社会各阶层流行。逐渐形成了各有高手的流派,有所谓“京师派”、“永嘉派”、及“新安派”等。至清代,形成了围棋史上又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潮。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棋艺上有大的发展和创新。二是棋苑空前繁荣兴盛,名手辈出,最著名的有黄龙士、周东侯、梁魏今、程兰如、施襄夏、范西屏等人。三是理论著述丰富,最有影响的当推施襄夏的《弈理指归》和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

中国围棋的来历和演变,不仅仅是一盘游戏

清末至民国,由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围棋活动渐趋衰落。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人民政府的大力提倡,围棋事业恢复了生机,不断得到发展。我国从1956年起把围棋列为国家体育项目,自1957年开始,定期举行全国围棋比赛。

1962年建立了中国围棋协会。各级人民政府和体委直接领导下的棋艺组织机构在各地纷纷成立,众多的围棋书刊出版发行。一大批优秀棋手活跃在棋坛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过惕生、刘棣怀、陈祖德、吴淞笙、聂卫平、马晓春等。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围棋事业也蒸蒸日上,发展很快。爱好者人数的迅速增加,大批新秀的次第涌现,数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的获得,与日本围棋水平的全面抗衡,都充分显示着我国围棋事业的繁荣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围棋的来历和演变,不仅仅是一盘游戏

围棋在南北朝时代之前即传到朝鲜,稍后又传到日本,受到朝鲜、日本人民的由衷喜爱。唐代以前,围棋还通过吐蕃(即西藏)传到尼泊尔、锡金等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又通过日本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近数十年来,围棋在世界各大洲迅速得到普及。

欧洲围棋锦标赛现已每年举行一次。从1979年起,在日本每年举行一次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据日本棋院估计,各国参加围棋活动的人数已经达到2,以)万人之多。1982年,“国际围棋联盟”正式成立,28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国际围棋联盟的成立大会。围棋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娱乐体育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