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经常生病,三天两头不舒服;有的人一年到头可能也不会生病。 节目现场,我们用水中的颗粒物表示病菌,让王凯医生和栾杰医生分别将手伸进水里。结果发现:王医生手上沾满了颗粒物,属于易被病菌感染的人;而栾医生的手一伸下去,颗粒物就四散开来,不易被感染。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王医生体内缺少一种东西,疫情之下,这种东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缺少?我们又该如何补足它,辅助抵御病毒? 【本期专家】 ▼ 正气不足,增加病毒感染风险 中医把传染病称为瘟疫,新冠肺炎就属于这个范畴。明末清初吴有可在第一部关于传染病的论著《温疫论》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认为是天地之间产生了一种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地域性的疠气。 《素问·刺法论》是最早论述瘟疫的篇章,其中提到“五疫之至者,皆相染易”,也就是说:这几种疫病都是可以相互传染。如果不想被感染,就需要“正气存内”。换句话说,正气充足,才有助于避免病毒感染。 正气是抵御外邪的一种内含物质,与西医所说的免疫力相关,正气不足者就相当于是疾病的易感人群。 肺热体质,容易正气不足 中医认为,正气是否充足与体质相关。其中肺热体质的人群,就容易存在正气不足的情况,增加病毒感染风险。 在内里有热的情况下,外界温热的邪气再攻击腠理,两邪相博就很容易发病。这就相当于现代医学上,病菌感染时吞噬细胞会大量聚集,出现相应的不适症状。 如何自测肺热体质? 胳膊疼是指自然屈肘,按压肘横纹外侧的曲池穴,若出现酸麻胀痛等明显的不适感,就提示肺热体质。 中医认为舌尖对应上焦,心肺都属于上焦,如果舌尖发红,也可能预示肺热体质。 两穴一方,改善肺热体质 改善肺热体质,补足正气,对提高抗病能力至关重要。为此,专家带来了两穴一方。 “夫妻穴”是指阳经上的曲池穴,以及阴经上的列缺穴。它们是《针灸大成》马丹阳十二天星穴中重要且常用的两个穴位。 ◎曲池穴:属于合穴,是气血运行最充盛的地方,适当按压有助于改善肺热。 ◎列缺穴:位于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腹触碰的地方。列缺穴归手太阴肺经,属于络穴,与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相联络,适当按压对表里皆有好处。 因为本次新冠肺炎患者中,有部分患者不单纯表现为咳喘,还有胃肠道症状,比如腹泻等。将曲池穴与列缺穴相搭配,就能起到缓解肺热、固本防瘟的作用。专家建议,每天上午、下午,用筷子或手指按揉两个穴位各一次,每次10~15分钟。 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记载的辛凉轻剂桑菊饮也有助于缓解肺热,专家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给出了桑菊清肺茶的方子。 桑叶、菊花、芦根、连翘是原方中较主要的药材,针对《温病条辨》中提到的“太阴”(指肺、脾),专家加入了消食降气的莱菔子。另外,春季正好对应风邪,风为百病之长,新冠病毒也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所以专家又加了防风。 【药材】桑叶9g、菊花9g、芦根6g、连翘6g、莱菔子9g、防风6g。 【做法】将药材倒入煎锅中,加入500ml水,水开后中火煎煮10分钟,倒出药液;重新加入500ml水,煎煮10分钟,倒出药液并与第一次的药液混合。 【用法】每日一剂作为代茶饮,服用5~7天,如无不适可继续服用。 气虚血瘀体质,容易正气不足 除肺热体质外,血瘀体质也容易存在正气不足的情况,增加病毒感染风险。 这是因为气血循环良好既能保证正常生理需求,也能抵御外邪,有护卫的作用。而气虚血瘀的人,气血循环不好,存在血液凝滞的情况,逐邪外出的能力就减退了,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袭。 如何自测气虚血瘀体质? 起干皮是指腿脚干燥起皮,这在中医里称为肌肤甲错,可能预示气虚血瘀体质。 如果口唇发紫、舌下静脉紫暗,也预示着气虚血瘀体质。 两穴一方 改善气虚血瘀体质 针对气虚血瘀体质,专家也给出了两穴一方进行改善。 “天海穴”也是一对穴,指的是位于身体上方的膻中穴,以及位于身体下方的血海穴。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间,如果轻轻一按就有明显的胀感,预示气行不畅,平时可用大鱼际上下按揉。 膻中穴是气会穴,凡是跟气相关的病症,比如:憋喘、生气、乳腺炎等,都可以通过按揉膻中穴缓解,可以宽胸理气。 ◎血海穴:取血海穴需要别人帮忙,他人手心正对你的髌骨上缘中点,他的手指自然散开,拇指指腹对应的地方就是血海穴。 血海穴归足太阴脾经,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还有摄血的功能,血海穴就是气血最丰富的地方。 两个穴位结合起来按摩,对于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有很好的作用。此外,“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针对气虚血瘀体质,也可用热毛巾、热水袋对这两个穴位进行热敷。 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最先提出气虚血瘀的证型,还有一个补阳还五汤的方子,主要针对的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缺血性脑中风。 但一些肺部疾病,比如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肺纤维化等患者,也会出现气虚血瘀的情况。于是专家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开出一个缓解气虚血瘀的化瘀通脉汤。 【药材】丹参10g、当归15g、川芎10g、芦根10g、枇杷叶10g、瓜蒌10g。 【做法】药材倒入锅中,加入500ml水,水开后小火煎煮20分钟,倒出药液;重新加入350ml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液并与第一次的药液混合。 【用法】每日服用2~3次,连服7天,如无不适可继续服用7天。 当归活血养血;川芎活血通络;瓜蒌化痰,血瘀的病人通常有痰淤;丹参活血宽胸;芦根对呼吸道有好处;枇杷叶有清凉的作用。体虚瘦弱的人可以适当加点性味平和的太子参或西洋参补气。 特别推荐 堂方·十二味罗桑茶 进入春季,气温逐渐转暖,病毒、细菌也开始大量繁殖,感冒容易高发。加上空气中花粉、尘螨增多,人体很容易出现嗓子干痒、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肺部健康也常常因此受累,对原本就有肺病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清肺养肺势在必行。 堂方·十二味罗桑茶精选12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对内遵循补益肺气,健脾益肺的治法,再配合清热解毒的药材,兼顾润肺、清肺、舒肺;对外缓解肺脏表症,养阴润肺,生津止渴,消除外在不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