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味中药奇效方》笔记一——儿科

 知宜宣 2020-03-14

儿科笔记

1.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用防风15乌梅9大枣15甘草9,随症加减。乌梅甘草大枣均有抗过敏作用,防风对关节有镇痛作用。防风祛风胜湿解表,乌梅酸敛。

祝谌予有名方过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银柴胡。干祖望有张截敏汤,紫草、莃莶草、茜草、旱莲草、防风、乌梅、蝉蜕、徐长卿、地龙组成,有祛风活血凉血止血的功效。

2.小儿汗证,盗汗夜眠不安易惊啼哭,用山五汤,山楂9五味子9钩藤9生牡蛎(或生龙骨)15,水煎加糖,一般2-3剂即愈。

山楂五味子收敛,与糖水有酸甘化阴之用,山楂和胃助消化,钩藤牡蛎镇惊敛汗。

婴儿乃稚阳之体,“肝旺脾弱”,处于阴阳容易失去平衡的时期。脾弱则滋生阴精之力弱,肝旺易动则耗阳,以此形成阴不潜阳而见盗汗夜啼之证。

(收敛止汗的药,山茱萸,五倍子,仙鹤草,麻黄根等。夜啼可用的药,蝉蜕僵蚕等,可用3克。)

3.山鸡醒脾粉治疗小儿厌食症

淮山药150生鸡内金50白豆蔻20生大黄10

山药性味甘平,能补脾气益胃阴,张锡纯谓其为“肺脾肾三补之品”。白豆蔻辛香醒脾。大黄味苦健胃(个人认为,大黄少量用有清郁热活血,防止食积的作用。)

4.口疮治疗

(1)小儿口疮:银花5g,连翘5,薄荷2,甘草3。

(2)吉林刘万桐家传方,釜底抽薪散:吴茱萸15,天南星5,胡黄连10,大黄10。以陈醋调敷。敷涌泉穴12-24小时,一日一次。

吴茱萸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小儿多热生痰易惊,胆南星清热化痰镇惊;胡黄连专治口疮;大黄苦寒,长于通下;醋溶和诸药,且散中有敛,协同引热。

(3)另外可用鸡蛋黄油外涂患处。

5.痄腮外用方(痄腮一病乃温热之邪结聚少阳阳明二经)

(1)消肿膏

大黄100,芒硝100,赤小豆100,白矾20。

大黄清热解毒活血,芒硝可软坚散结,赤小豆消肿泻火,白矾收湿敛疮。

(2)祖传验方黛黄散

青黛,生大黄各等量,冰片,食醋适量。每天换药一次。

(3)祖传验方昆赤夏山汤

昆布10,赤芍15,夏枯草12,山慈菇10。

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昆布消痰软坚。夏枯草清热散结,并可降肝火、清肝热。赤芍凉血祛瘀,散肿消痛,泻肝火。

6.小儿流涎

五倍子,天南星,吴茱萸等量,食醋适量,敷双侧涌泉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