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卿先生的院子 2020-03-14

作者|吕姑娘

每个领域都存在着一些顶尖的高手,比如PPT界的高手是秋叶、老秦、观海……,写作领域也有高手,比如粥左罗、汤小小、吕小白……,在演艺界、美食界、新闻界、时尚界等各种各样的领域里,高手的占比通常为1%~3%。

虽然术业有专攻,每个高手擅长的技能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就是一整年都在做这8件事。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01、不是在学习,就是走在通往学习的路上

香港的李嘉诚众人皆知,有位记者曾经采访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道:“依靠知识”。

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你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忘记学习,尽管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临睡前仍然坚持学习英语。不管在早期打工,还是创业时期,从未中断过读书。

他学习兴趣广泛,不管是商业、医疗、政治、教育还是人物传记,都有所涉及。

创业初期办塑料厂时,他订阅英文塑料杂志,一来可以学习英文,二来可以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情。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背景,他才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行业展销会,与外籍人员直接谈生意、打交道,在创业初期打开一片新天地。如今,虽然他早已年过古稀,但仍然爱书如命,坚持不断的学习。

可以说,不断的学习正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所在。

那些能够成为领域内顶尖高手的人,不会因为自己大学毕业了就不学习,不会因为结婚生子了就放弃学习,相反,他们一直在不断地精进、不断的学习。不是在学习,就是走在通往学习的路上。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02、紧盯目标,超前计划和安排好一切

如今正处于内容创业的新时代,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内容创业的大咖们,既能做好本职工作写出好文章、又能办好训练营,百忙里还出了几本书,他们仿佛有三头六臂一样,啥事也没耽误、一个也没落下。像我们所熟知的秋叶大叔、古典、刘润、粥左罗、Spenser……皆是如此。

之前,我一直好奇,这些牛人是怎么做到这些的?直至前几年,我看到了秋叶大叔在他的公众号里写的一篇文章,我才知道那些牛人们之所以牛,就是因为他们紧盯目标,在碎片化时间里还在为目标超前计划和安排好一切。

毕竟,如果你不按照你所想的去生活,那么,你迟早会按照自己生活的去想。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03、拥有超强的人脉和资源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说人生上半场拼的是专业和技能,那么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人脉和资源。

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一样,但凡遇到危险都有高手解救,使其化险为夷。

现代人也是如此,细数各个领域的高手,你会发现,在其重要的转折点和困难面前,总是有高手去撑他们一把,使得他们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业更上一层楼。

那这些人脉和资源是怎么来的呢?无非就是用自己的德和才换来的。

一个人再厉害,如果没有人脉和资源,就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赚点辛苦钱。

没有人天生会社交,大家都是在慢慢学习中摸索出来的,这个道理如果到了30岁你还不明白,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擅于与人交流,也不愿意克服,那么等待自己的就是慢慢淘汰。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04、拥有成长型思维,不固执

前段时间,我在读曾国藩传。

曾国藩是晚清时代最杰出的人物,毛泽东曾评价他:“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从小资质平平,不聪明,考秀才考到第7次才中。早年在他家乡流传着一个笑话。

一天晚上,有个小偷去曾国藩家偷东西,正好碰上曾国藩在背《岳阳楼记》,便藏在屋梁上,想等他睡着了再行窃,结果曾国藩背了几百遍,一直到天亮还是没有背会,小偷大为恼火,跳下来说:“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都已经背会了。”说完把《岳阳楼记》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左宗棠说曾国藩才略平平,李鸿章说他“儒缓”(反应慢),曾国藩在这三人中,资质最为平常,但他的成就却比他们都大。

这正是因为曾国藩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地在学习、在反省,力求精进。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其著作《终身成长》中写道,人有两种思维方式,成长型和固定型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我的。他们失败时更关注的,是怎么努力才能有进步,所以这类人不会把事情的失败当成是人的失败。

而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习惯给自己设限,会认为一件事情失败了就很难再成功,于是便把“失败”这个行为变成了一种身份,即“我是一个失败者”。

曾国藩早年做官时,心高气傲、自视甚高,后来被皇上贬职,被同僚排斥,非常狼狈,在他为母守孝期间,他意识到这些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后,心思豁然开朗,在其后半生树立了“立身、立言、立德”的典范。

作为职场人,我们也应该如同曾国藩一样,意识到错误是成长和改变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没有错误就不可能成长

我们要学会挑战不完美:要学会适合不追求所有的完美,尽量把自己的精力放到重要事情,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地方,不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做到完美。比如,在行动上:

你可以内化自己每一次的成功:

写一个成功日记,记录自己每一次的小小改变和成功。

记录自己跨越的里程:每个值得记录的里程,都要做个奖励和庆祝。

建立自己的“清单”:通过总结和日记,来建立自己的各种清单,用来提高成功率。

只要你拥有成长型思维和行动,就会向成为高手的路上迈进。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05、拥有强大的内心,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最近几年,时代变化太快,人的内心也越发脆弱,在新闻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等各种人群因为一些事情而崩溃痛哭。

当然,我自己也有崩溃的时候,想什么都是觉得昏暗无光,看不到一丝光亮,觉得自己的希望渺茫,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连想死的心情都有。

可再想想那些成功人士,每个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都经过了一段至暗岁月,只有挺过去,才能迎接光明。

那些高手们,即使发生了天大的事情,他们马上就会把事情进行分类:

第一类:自己的事。遇到此类事件,他们懂得自己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类:他人的事。对于他人的事由他人负责,不过度干预;

第三类:老天的事。遇到这种事情,只能顺其自然,不会杞人忧天。

事情分好类后,高手们马上罗列下一二三四的步骤,立刻行动起来。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06、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

我发现,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在纠结。比如说做自媒体这件事,很多人在问:“做自媒体有前途吗?自媒体值得做吗?做自媒体能赚到钱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大部分人都希望获得一个肯定答案后,再决定自己是不是要投身置中。

可是世上哪有一条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答案这件事能不能做?要不要做?值不值得做?你是不是得试了才知道?

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水深水浅,得自己试了后才知道呀。

很多人不敢尝试新事物,要么是害怕失败,要么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一直迈不出第一步。

很多人在问东问西的时候,高手们已经进入尝试了,而大部分的普通人只能跟在后面,等到前人把红利都吃完了,自己只有花钱的机会了。

失败是这个世界的常态,不是有结果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会有结果,可很多人把这个顺序搞反了。

永远的做事方式是:试试看,别太早放弃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07、看到别人的优点,不断疯狂完美自己

在网上曾看到过一个笑话:

当邻居突然有钱买了一辆好车时。

美国人说:“我要赚钱买更好的车”;

日本人说:“我要研究他赚钱的方法”;

法国人说:“我想借他的车去兜风泡妞”;

中国人说:“我杀他的心都有,今晚先砸了他的车”。

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有许多中国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有螃蟹心理的人随处可见。

但高手们呢,正好相反,他们的做法是与你做朋友,集百家之所长,然后再秒杀所有人。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08、心中有大格局,视野够宽

王永庆的台塑集团非常有名,但在30年前,它还不是一个有名的大公司。

有一次,王永庆手下的一个得力干将,收到另一个企业的邀请,让他去当老大。于是,他向王永庆提出辞职。辞职这件事一共提了三次,前两次王永庆都没答应,但第三次王永庆见其态度坚决、去意已定,于是跟他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长谈。

我们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王永庆,你会怎么办?

王永庆很平淡的问他:“你为什么必须要走?”

他回答:“那边企业给我开的条件太高了, 我实在无法拒绝。而且工作合同已经签了,钱也拿了。如果我不走,我就会身败名裂。”

王永庆点了点头,花了两个小时,将那个企业的利弊和经营之道详细的讲给他听,毫无保留。

讲完之后,王永庆拍了拍他的手,跟他说:“按我说的这么去做,你可以把那个企业做得好好,加油好好做,别给台塑丢脸。”

“如果你觉得那边好,就好好做,如果你觉得想回来,两年合同期到后,就回来吧,台塑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谈话结束后,正好是晚餐时间,王永庆怕他饿,还给了安排了晚餐,才让他离去。

这就是格局。“格”在汉语中,有探究的意思 ,所以有“格物致知”之说,意思也就是探究万事万物的道理,达到认知的极致。

“局”在说文解字中这么解释:局是棋盘,棋盘是有规定的一片区域的,所以局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辗转腾挪的意思。

合并起来,格局就是指:探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辗转腾挪。

人生处处皆棋盘,人与人的关系是棋盘,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是棋盘,我们永远处在一个又一个局中,谁也不能置身其外。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普通人与高手的区别就在于,高于能看到普通人看不见的事情。回到王永庆身上,普通人遇到这事都会恼火,甚至有的人会心想得让他尝尝背叛的滋味。

而王永庆呢,则看到了事情的别一面--既然挽留不住,就要争取利益最大化。用全全相授和善待打动他,大度地放他走感动他,用永远等着他这句话让这位离去的下属心中永远铭记台塑。

这样,将来在商业战场上,就会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这或许会让台塑多赚钱,也或许会让台塑避过一次灾难,获得一次机会。

这都是常人看不到的事情。而王永庆看到了,把看不到的事情都看到,就有了大格局、大视野

小的时候我一直不明白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以前我以为是他能忍,长大后才明白他只不过是看到了我们没看到的事情而已。

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丢失了面子,而他看到的是未来进阶的收益。两者相较,未来的收益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他可以从容地选择穿越别人的胯下。

这就是大格局。

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只有1%~3%,他们教会了我这8件事

这八件事,说起来容易,但要做起来并不容易。也许有人还会说,这都是废话,我们都知道。但是知道归知道,你做到了吗?我们所做不到的,正是普通人与高手存在的差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