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的,但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广泛流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说少不看水浒呢?因为《水浒传》当中讲的就是江湖恩怨、讲的就是兄弟感情、讲的就是造反有理!《水浒传》当中的大多数英雄都有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英雄经历。 他们的这种经历,其实就是反抗官府的压迫,被逼走投无路之后的无奈选择,明目张胆的扯旗造反,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英雄好汉都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了,这对青年人的影响是很坏的。 为了防止年轻人盲目的模仿这种造反行动,于是就说,少不看水浒。 另外《水浒传》当中有很多快意恩仇的情节,比如说武松斗杀西门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等,这些故事看得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感觉痛快淋漓,但是生活当中没有这么多的快意恩仇,有的只是循规蹈矩和恪遵功令。 古代社会老百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的,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老百姓所谓的反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相反稍有不顺从很可能遭到的官府的残酷镇压。 看了《水浒传》年轻人容易受到影响,在社会生活当中对遭遇到的不公和欺压,容易产生极端的反抗情绪,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所以很多人都说少不看水浒,劝年轻人不要看《水浒传》。 其实《水浒传》这部书深入阅读你会发现,讲的不光是打打杀杀,不光是江湖的恩怨,不光是造反有理,讲的还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的风貌,军事谋略,内容很多、范围很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在水浒传中,可以看到人生的很多无奈,但是因为少年没有阅历,看了《水浒传》容易受到这种表面化、情绪化的影响,做出一些有违礼法的事情。 再说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这部书是一部充满了权谋斗争的书,这里面有很多阴谋诡计,有各种各样尔虞我诈的手段,有出其不意的阴谋暗算,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隐忍,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痛快淋漓,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大全。 在这部书里面,各种各样的人物粉墨登场,他们的主要武器不是刀、枪、棍、棒,而是口才、智慧、谋略,说到底就是斗智。 一个老年人,饱经风霜对人事的沧桑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有着极为广泛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他已经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了。 俗话说的好,“人老精,鬼老灵”,老人的精明,是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如果这些已经非常精明的人,在深入的研究《三国演义》在谋略上,那等于是如虎添翼,使他们本身就很精明的头脑变得更加发达。这样的人过于精明,在社会上会生活得更加痛苦。 总而言之,这两句话还是为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才说的。 孔子说,及其少也,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如果按孔子说的道理来讲,少年人和壮年人,血气方刚,看《水浒传》看得多了,容易产生各种暴力倾向,不利于走好今后的人生路。老年人看《三国演义》争权夺利看多了容易进一步增加自己的贪欲,不利于自己安度晚年,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劝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