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朱(三三) 咳痰见血. 肺胃久虚. 桑叶(一钱) 杏仁(三钱) 川斛(三钱) 大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玉竹(二钱) □ 蒋(三六) 吐血已止. 脉象弦数. 胃纳不减. 咳嗽气冲. 少阴久虚之象. 防血复来. 大淡菜(一两) 牛膝炭(一钱五分) 白扁豆(五钱) 川斛(三钱) 参三七(五分) 糯稻根须(五钱) 白茯苓(三钱) □ 徐(三二) 嗔怒 肝阳上升. 胃络血涌. 诸气皆以下行为顺. 拟降气法. 苏子(炒研一钱) 郁金(一钱) 南楂肉(二钱) 桃仁(炒,一钱) 丹皮(炒,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降香末(冲入五分) □ 魏(四八) 心肾精血不充. 痰中带血. 胃纳颇佳. 后天生气甚好. 不致损怯之虞. 熟地(四两) 远志(五钱) 山药(二两) 萸肉(二两) 五味子(一两) 茯苓(三两) 芡实(二两) 建莲(三两) □ 雷(五四) 脉左坚. 肝肾阴伤失血. 生地炭(三钱) 川斛(三钱) 山药(二钱) 清阿胶(二钱) 麦冬(二钱) 茯苓(二钱) 左牡蛎(三钱)五味子(一钱五分) □ 陆(五三) 吐血已止. 咳痰晡甚. 暮热气喘. 肺胃阴虚所致. 兼以养阴和阳. 川斛(四钱) 白扁豆(五钱) 炙草(四分) 生地炭(三钱) 麦冬(二钱) 茯神(二钱) 清阿胶(二钱) 又 昨进养阴和阳. 痰咳已缓. 暮热盗汗. 寐醒即止. 再当镇摄可安. 生左牡蛎(三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炙草(四分) 清阿胶(三钱) 麦冬(二钱) 云茯神(二钱) 熟地炭(四钱) 远志(八分) □ 戴 少阴久亏. 阳不潜藏. 肝肾之血. 亦随气升. 冲胃犯肺. 震动络脉. 溢于其上. 以致咯出. 左关脉渐平. 右关濡软略旺. 瘀行未尽. 略有咳逆. 前议熟地. 又取壮水. 乃阴旺阳乃复辟之意. 即经旨所谓阳在外. 阴之使也. 拟方候裁. 熟地(四钱) 拣麦冬(二钱) 淮牛膝炭(一钱五分) 陈阿胶(另烊冲,二钱) 川贝母(去心研,一钱五分)左牡蛎( 研三钱) 云茯神(二钱) 北沙参(一钱五分) 苡仁(二钱) 又 熟地(四钱) 白蒺藜(一钱五分) 云茯神(二钱) 拣麦冬(二钱) 霞天曲(炒,三钱) 制女贞(一钱五分) 北沙参(三钱) 川贝(去心研,二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