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昵称48898074 2020-03-14

祝枝山,名祝允明,字希哲,因为右手有枝生的手指,所以号枝山,长洲人,明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吴中四大才子之一。   祝枝山在146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十六岁母亲去世,二十四岁父亲祝瓛离世,他的祖父祝颢,精于诗文,工行书,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以后辞官还乡,外祖父徐有贞任兵部尚书,被封为武功伯,才华绝世,名闻于时。祝枝山幼时随外祖父学习,五岁时祖父还乡,在两位大儒的教导下,加上他先天禀赋高,聪慧过人,读书写文作诗不在话下,且博览群书、才智非凡,后发奋苦学,热心科举。1429年,祝枝山中举,但之后久试不第,1514年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1522年转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枝山擅长诗文,又工于书法,与唐伯虎意气相投,二人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又与文徽明、王宠同为明代中期书家的代表。祝枝山的主要艺术成就在狂草与楷书上,功力深厚,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题识:小楷非余所长,而寅伯强余为之。观者勿谓其穉气未除也,枝山居士祝允明书。

钤印:枝山、祝希喆

题跋:(一)文彭(1498-1573):祝京兆早年书学赵魏公,后乃无所不学,亦无所不精。此帖虽若率意,而翩翩风度具有柳诚悬骨力。雅宜先生尝谓“祝京兆书落笔辄好”,观此益信具不诬也。三桥文彭。钤印:文彭之印

(二)王谷祥(1501-1568):乙酉(1525)春三月既望王谷祥观。钤印:禄之、司勋郎印

(三)彭年(1505-1566):丙戌(1526)腊月朔日包山陆治、隆池彭年、武陵山人顾孟和同观于玉峰舟中。钤印:彭、年

(四)文嘉(1501-1583):庚寅(1530)仲夏,客携此帖于停云馆,展玩竟日,乃知枝山先生真书家散花手也。后学文嘉谨题。钤印:文嘉

(五)邵松年(1848-1923):昔虚舟先生论书谓“枝山书学骨韵未清。”盖因其草法任笔挥洒不守绳墨,然跋京兆小行楷云:“涵泓渟滀,无所不有,自赵吴兴以来,二百馀年至此乃始一变。虽文待诏之秀劲,犹循吴兴故辙,未如京兆独挺流俗,较然自名一家也。”倾倒又抑何深耶!此册虽未能脱魏公蹊迳而锋发韵流,指挥如意,且前后完善,题跋皆精。在京兆书中自系极精之品,深可宝玩,余尚藏有京兆酒仙诗卷,则笔笔锺王,与此又绝不类。辛卯九月,松年题。钤印:伯英

(六)此册在都门永宝斋,无有能识之者,余乃得以减值购之,合文待诏蝇头金刚经、雅宜山人孙子十三篇小楷,可称三绝。乙未六月,松年志。钤印:伯英

(七)微疴初愈,春寒袭人,明窗多暇,取所藏明人小楷品评之。衡山书以离骚经、文赋为第一,古诗十九首、金刚经次之,四体千文、蝇头金刚经次之,唐律绝诗又次之,金谷园记绢素剥蚀,不在品评之列。雅宜山人书以孙子十三篇为第一,临晋唐小楷各种次之,书嵇叔夜文又次之。京兆书以酒仙诗为第一,道德经与箬溪先生诗札次之,真草千文又次之,其行楷各种,不在品评之列。丙申正月下旬一日伯英附记。钤印:松年

(八)偶得缪南有太史《寓意录》中载此册,题跋皆全,云为毗陵庄氏所藏,岂澹庵先生耶?册内却无有印识也。按,南有居士名曰藻,卒于干(隆)辛巳,《寓意录》成于雍正癸丑,稿本为南海吴荷屋中丞所得,顾湘舟搜集吴中先哲遗文,闻之,以石涛画坚请易去。上海徐紫珊借刻之,时道光庚子也。据云:南有收藏之富不逮退谷,鉴赏之精远过竹窗,然《消夏记》、《消夏录》流传已久,《寓意录》独鲜知者何耶?丁酉六月晦日兰雪主人手志。钤印:松年

(九)予藏枝指生书凡数种,大楷陈情表笔笔鲁公,真草千文则智永,酒仙诗小楷全摹锺太傅,诗札用褚河南笔意。新得书史论二册,用笔跳脱,古意盎然,决无唐以后人笔法。此册道德经专仿松雪而沉着过之,变化莫测,各极其妙,真休承所谓“书家散花手也。”宣统纪元己酉正月展阅因记。钤印:伯英

(十)予论明人楷法多用晋人笔意,枝指生此册独取法松雪,似非竺论,然如京兆所书酒仙诗,岂特右军、大令直入太傅之室矣。究不若履吉、衡山自成一家,始终不变也。庚申花朝后一日息老人遣闷记此。钤印:息老人

(十一)末一跋今阅文不知所谓,一笑。

鉴藏印:文彭(1498-1573):文寿承氏(半印);陈弈禧(1648-1709):香泉;其它:玉山人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祝允明(1460-1526),明代书法家,汉族,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这套小楷《道德经》册页是目前传世较为罕见的祝枝山小楷作品之一。据《明史·文苑传》记载,祝允明“五岁作径尺大字”,可见大字书法是他所最为擅长的。本册最后祝允明的自署也说:“小楷非余所长。”然而,就本作所体现出来的面貌来看,祝枝山显然是谦虚了。

关于他的小楷,与他同时代的文徵明曾经评价为“精谨”。从本册的小楷来看,祝允明的楷法也确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所指出的始于赵孟俯而法自二王,充满隽秀之气。不过,又如文徵明所指出的,祝枝山的楷法是兼收并蓄、自成一家的。在本作的小楷中,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了不同于二王的一种硬朗骨力。这种绵里藏针般的小楷,源自书家书写时所采用的正锋行笔。根据周天球的介绍,时人评价祝枝山晚年的楷法皆谓“不出正锋”,所以我们推测这套册页应当也是作者晚年的佳作。作者晚年有临习《黄庭经》的爱好,王穉登曾经这样评价作者的小楷《黄庭经》:“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数十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枝指公独能于榘镬绳度中而具豪纵犇逸意气。”若用这样的评价来解析本作,也是恰如其分的。

本作后还有文彭、文嘉等与祝枝山关系密切的大家题跋,他们对于本作的赞誉也使得本作显得更为珍贵。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237-23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著录:1.邵松年《古缘萃录》,光绪甲辰(1904),澄兰室石印,第五篇,第11页。

2.缪曰藻《寓意录》,第三卷,第3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