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与跟踪训练:中东 一、知识要点 1、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3、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自然资源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5、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6、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7、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过去,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二、跟踪训练 1.下列词语经常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提到:波斯湾、耶路撒冷、巴以冲突、石油资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和这些报道所提到的词语都有关的地区是( ) A.拉丁美洲 B.欧洲西部 C.中东地区 D.西伯利亚 2.读西亚简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岛A是中南半岛 B.海域B是红海 C.海峡C是土耳其海峡 D.国家D是伊朗 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西亚石油主要分别状况的是( ) A. C. 4.读图中东地区石油外运航线示意图,中东是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石油主要输往( ) A.东亚、南美洲 B.东亚、中亚、北美洲 C.东亚、欧洲西部、北美洲 D.南亚、大洋洲、北美洲 5.图中B石油输出线路是( ) A.波斯湾﹣地中海﹣大西洋﹣西欧 B.波斯湾﹣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北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 D.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澳大利亚 6.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海上运输线最近的是( ) A.波斯湾-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中国 B.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 C.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中国 D.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中国 7.以下关于“中东”和“西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东”就是“西亚” B.“中东”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C.“西亚”包括“中东”的大部分和埃及 D.“中东”联系亚、非、大洋洲 读中东地区图,完成以下3题。 8.中东联系了三大洲,这三大洲分别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非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 9.图中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黑海 B.阿拉伯海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10.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红海及其沿岸地区 C.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 D.黑海及其沿岸地区 11.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西欧地区,最近的海上航线是( ) A.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 B.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 C.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 D.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黑海 12.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 A.黑海 B.里海 C.咸海 D.死海 13.途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被日本人视为“海上生命线”,其主要原因是从西亚大量进口( ) A.煤炭 B.石油 C.铁矿 D.铝土矿 14.土耳其当地时间2017年1月5日,该国西海岸城市伊兹密尔一间法院遭到汽车炸弹袭击。一名警察和一名司法执行员被炸死,至少有10人受伤。导致土耳其所在的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因素是( ) ①“三洲五海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丰富的石油资源 ③淡水资源紧张 ④民族和宗教矛盾 ⑤争夺领土、河流、运河、海峡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5.下列灌溉方式属于节水农业的是( ) A.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D.选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16.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喜爱穿白色的衣服,是因为( ) A.白色对阳光的反射强,吸热少 B.气候湿润多雨 C.国家的规定 D.气候寒冷 17.以下解决中东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中,做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以发展畜牧业和种植耐旱作物为主 B.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解决缺水问题 C.通过战争的手段夺取所需的水资源 D.沙特阿拉伯等通过海水淡化获取水资源 18.下列现象在中东地区难以见到的是( ) A.沙漠广布,井架林立 B.夜晚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C.众多佛教徒在佛堂诵经 D.悬挂美国、日本国旗的邮轮进出港口 19.中东自古以来就是热点地区,关于中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处三洲五海之地 B.世界油阀是苏伊士运河 C.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D.宗教、民族矛盾突出 20.影响中东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 ) A.民族和宗教 B.石油和水 C.海运与战争 D.草原与沙漠 21.关于西亚的农业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耕地广阔 B.气候干旱,灌溉农业别具特色 C.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D.阿拉伯高原是重要的农耕区 22.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无流区.下列哪一种资源是中东地区国家争夺的主要对象( ) A.水 B.石油 C.天然气 D.铁 23.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是( ) A.西亚 B.东南亚 C.南亚 D.欧洲西部 24.西亚地区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因为( ) A.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B.防冬季的寒冷 C.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缘故 D.受宗教影响的缘故 二、综合题 25.如图所示,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国家A__ _,首都B__ __,海湾C__ __,运河D__ __。 (2)图中①地区生活的居民主要是__ __(两种)。 (3)中东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__ __;该地区气候特点是__ __;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农业多分布在__ __流域的平原和沙漠中的__ __上。 (4)中东地处亚、_ __、欧三洲交界地带,周边有许多重要的海上交通和战略要地,其中,__ __海峡扼主要产油区石油运输重要通道的出口处。 (5)中东油田集中分布在__ __及其沿岸地区,中东石油主要运往西欧、日本和美国,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主要有__ __和海运。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中东的石油输出路线图 (2)请用不同的图例在上图中绘出上述三条航线。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并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波斯湾、耶路撒冷、巴以冲突、石油资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等都属于中东地区的地理事物,故和这些报道所提到的词语都有关的地区是中东地区。 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A是阿拉伯半岛,B是红海,C是霍尔木兹海峡,D是土耳其。 3.答案:B 解析: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图B中的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4.答案:C 解析:中东地区各国所产石油的90%供出口,主要输往欧洲西部、北美洲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 5.答案:B 解析:中东的三条石油运输路线是: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或北美;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或北美;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日本。 6.答案:B 解析:中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石油,海上运输线最近的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 7.答案:B 解析:中东指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洲、欧洲和非洲;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别是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即“中东”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B 解析: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13.答案:B 解析:途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被日本人视为“海上生命线”,由于日本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需大量从海外进口,该海峡就是日本大量进口石油的线路,被日本人视为“海上生命线”。 14.答案:B 解析: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石油输出量大.也可以说中东的战争是为信仰而战、为水而战、为油而战、为土地而战。 15.答案:A 解析:在农业方面的节水措施有:①改变灌溉技术、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②改变作物品种,在北方缺水的地区种植耐旱、耗水量小的农作物,节约灌溉用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水污染。 16.答案:A 解析: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那里气候炎热,很少下雨.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乍一看,这种服装似乎与沙漠气候有点儿不协调,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那里风沙很多,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白色长袍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地透气,否则,在烈日照射下,人真会受不了。 17.答案:C 解析:由于中东降水稀少,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农业以畜牧业和种植耐旱作物为主.以色列气候干旱少雨,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但由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农业成就.沙特阿拉伯通过海水淡化获取水资源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各国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通过战争的手段夺取所需水资源的做法是错误的。 18.答案:C 解析:A、中东沙漠面积广大.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到处可见沙漠广布,石油井架林立.故A正确;B、中东气候炎热干燥,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旅馆经常夜晚床铺安排在屋顶上,让客人可以纳凉.故B正确;C、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中东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作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每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多达数百万.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故C错误;D、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因此可见悬挂美国、日本国旗的油轮进出港口.故D正确。 19.答案:B 解析:世界油阀是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石油输出的咽喉是霍尔木滋海峡,而非苏伊士运河。 20.答案:B 解析: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但中东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淡水资源非常稀少,影响中东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石油和水。 21.答案:B 解析: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中东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22.答案:A 解析:中东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阿拉伯半岛上基本没有河流,水资源成为中东地区国家争夺的主要对象之一。 23.答案:A 解析: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 24.答案:A 解析: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所建房屋墙壁厚是用来隔热的,窗户小是因为中东地区光照射强,小窗户有效防止大量强光照射,防风沙的侵袭,而色浅是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 25.(1)沙特阿拉伯 巴格达 波斯湾 苏伊士运河 (2)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3)石油 终年高温少雨 两河 绿洲 (4)非 霍尔木兹 (5)波斯湾 管道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是沙特阿拉伯,B是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C是波斯湾,D是位于亚非分界线上的苏伊士运河。 (2)图中①地区是中东地区,这里生活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3)中东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资源,该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农业多分布在两河流域的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 (4)中东地区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其中,霍尔木兹海峡扼主要产油区石油运输重要通道的出口处。 26、 (1)西运:①印度 ②好望 ③大西 ④红 ⑤苏伊士 ⑥地中 ⑦直布罗陀 东运:⑧马六甲 ⑨太平 (2)绘图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