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楔形文字发现后,数百年来无人能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

 饮膳道人 2020-03-14

楔形文字的破译,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众多学者在数百年间共同努力的结果。但破译工作的突破口,却是源自一位德国中学教师在醉酒时与朋友们的打赌。

c803deff9dd746dda679857a64b3e3a7.jpg

楔形文字,属于象形文字,由五千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所创,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文字。这种文字兴盛于巴比伦时期,传播繁衍了三千年后神秘失传。

楔形文字创立之后,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自己的语言,先后形成了苏美尔语、波斯语、阿卡德语等楔形文字,经过演变最终形成统一固定的音节符号。

楔形文字如何书写?苏美尔人是用削尖的芦苇杆在湿土简上刻画。最初写出的是简单的象形文字,最后将楔形芦苇杆压入土简中,转动土简形成表意文字。

经过苏美尔人的不断提炼,楔形语标和音节符号达六百多个。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楔形文字被多个文明所采用。英文字母就与乌加里特人的楔形字符有关。

51120b13e31b43d0a5c66d7e3719e2c3.jpg

楔形文字失传了近两千年,期间没有文献记载过,仅有2400多年前的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提到过亚述字。在十八世纪末之前,没有任何人能认识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如何被发现的?

早在七世纪,阿拉伯人占领并统治两河流域一千多年,楔形文字也被称为钉头字。当地的所有文化基本被阿拉伯化,楔形文字也逐渐被阿拉伯字母所取代。

1472年,意大利人巴布洛到古波斯游历,偶尔在一些老寺庙的残破墙壁上,看到了一种外形像钉子一样的三角形尖头文字,横七竖八的分布在四周的墙壁。

巴布洛回到欧洲后,向人们讲起了他的奇遇,但随即被人忽视。一百多年后,意大利人瓦莱将刻在字体的泥板带回意大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楔形文字。

4cc7e8c79d2f4a7c9715880874c4e713.jpg

随后,欧洲探险家纷纷来到两河流域,更多的楔形文字被发现。经过初步研究,欧洲人已经知道那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但在两百多年间一直无人能破解它。

与此同时,更多的泥板楔形文字被带回欧洲,学者们皆试图破译这些文字。他们知道这些文字中掩藏了太多的历史,只要能读懂这些文字,就能解开谜题。

波斯语楔形文字被神奇解读

1765年,德国学者尼布尔在波斯古都附近村庄的崖石上发现了铭刻文字,这里曾是古埃兰王国的都城。尼布尔将获取的铭文摹本带回西欧,一时引起轰动。

学者们初步分析,铭文是三种不同楔形文字的对照。有40个符号的可能是字母文字,有100多个符号的可能是音节文字,有640多个符号的可能是意音文字。

ba026d2f72ad4d86937cb6eda5ad5643.jpg

两百多年来,对楔形文字的破译工作一直很艰难。谁会想到,楔形文字破译工作的重大突破,竟与一位年轻教师在酒后与朋友打赌有关,充满了传奇色彩。

1802年,年仅27岁的德国中学教师格罗特芬德,在与朋友聚会时谈论起了当时难以破译的楔形文字。酒过三巡之后,有些微醉的格罗特芬德向朋友们炫耀。

他预感自己能破译困扰人们两百多年的楔形文字,朋友们都认为格罗特芬德是酒后胡言乱语,遂决定与他打赌。酒醒后的格罗特芬德并未忘记自己的赌约。

要知道,当时的格罗特芬德手中仅有几份铭文摹本资料。他大胆猜想铭文的内容可能是某个王的名字和头衔,他估计比希屯碑铭的开头可能也是这个格式。

5d2b82ee56044dbc979ba885f606fa05.jpg

按照这个设想,格罗特芬德居然认出了碑铭开头有三个国王的名字,即大流士、薛西斯和希斯塔斯普。后来经过验证,他猜读的13个符号中有9个是对的。

尽管在整个楔形文字体系中,格罗特芬德的解读只是杯水车薪,但他却为后来的楔形文字解读提供了突破口。要知道,格罗特芬德当时仅是位希腊语教师。

楔形文字被全面破译的过程

三十三年后的1835年,25岁的英国陆军中尉罗林森,对波斯小镇郊外的巨大岩刻产生了兴趣。这处岩刻位于五百多米高的岩面上,岩脚距地面有一百多米高。

岩刻浮雕边上和底下的文字记载了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的丰功伟绩,分别用三种楔形文字刻写。罗林森不仅是一位攀岩健将,而且还熟练掌握着好几种语言。

17cf7e1ce5da4f46b5865e2079d29051.jpg

他通过绳子悬吊于岩刻上空,细心摹绘岩壁上的符号。随后他雇佣了一个小孩,用墨汁和纸将所有符号拓印出来。罗林森为破译这些符号,耗费了16年时间。

最后,他不仅完成了三种楔形铭文的全译文,而且还成功破译出一百多个楔形文字符号的读音以及五百个单词。至此,苏美尔人创立的楔形文字被释读成功。

为了验证罗林森释读的楔形文字的正确性,英国皇家学会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将一篇全新的楔形铭文分寄给罗林森等四位学者,请求他们独立翻译这篇铭文。

当四位学者的译文被打开时,释读内容基本一致。这时,人们才相信,在湮没两千多年之后,楔形文字之谜终被揭开,罗林森也被称为“楔形文字释读之父”。

4829c728f39249b4aa22fc2726fd7085.jpg

释读工作是一个逆向过程,先从最晚的波斯楔形文开始,其次是略早的埃兰楔形文,接着是更早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的释读,开辟了楔形文考古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