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頸部週圍肌肉痙攣都可以泛稱為落枕,因為成因幾乎都差不多,人體的肌肉在正常情況下收縮正常沒有問題,但如果一個人壓力太大,或是很少活動,肌肉保持一個姿勢太久,它就可能會抗議,這種抗議有大有小,有重有輕。 我們人體在專心思考事情時,體內的血流速會變慢(這個很容易用現代儀器證明),以頸部肌肉為例,當你一直在辦公室工作時,腦部通常都在想事情,再加上頸部長期沒有活動,它的血循沒有活動的壓力輔助,血流又長期供應腦部,冷落頸部肌肉,就像小時候父母偏心,好吃的都給成績好的兄弟姊妹,是你你生不生氣,短時間可以忍,可你忍得了一日,忍不了一週,忍得了一週忍不了一世,總有一天是要起義的。 如果晚上睡覺時姿勢正確,還算是有對肌肉摸頭,如果好死不死你姿勢不對又讓它受涼,那黎明時分還不起義反抗給你看嗎?這就成了我們常見的落枕。 因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有些人肌肉比較能忍,有些人比較不能忍,但這只是像一個彈簧一樣,你壓得愈重就回彈得愈高,所以平常沒事的人一落枕起來通常也特別嚴重。 常見的落枕有以下三種大類型: 一、肩頸型(斜方肌痙孿、或提肩胛肌痙孿) ▲整個斜方肌的範圍很大,但一般所稱的落枕多指上半部的症狀,主要症狀是左右轉側不利 ▲斜方肌還包著提肩胛肌,雖然肌肉不同,中醫的治法上差別不大 常用的治療穴位有:
二、頸側型(胸鎖乳突肌痙孿) ▲頸部兩側的肌肉緊繃,所以頭偏側時會感到疼痛,是較不常見但求診率最高的一種,因為它不容易自己復元。 常用的治療穴位有:
*筆者的經驗是,頸側型落枕算是滿頑固的症狀,通常一個穴不太夠,外勞宮還是最好用的,如果有得氣,再視情況加其他穴道輔助,是筆者最常用的方法。 三、頸背型(頭、頸夾肌痙孿) ▲背部肌肉的淺層是斜方肌,但深層還有頭、頸夾肌,這部份痙孿的話,頸部俯仰時會疼痛 常用的治療穴位有:
除了三種常見的落枕之外,落枕還分三種程度:
以上各種類型的落枕可能合併出現,可能各肌肉的緊張程度也不盡相同,這一方面看你平常的姿勢是怎麼對它們的,另一方面也看它們是怎麼反抗的,總之,不管是輕是重,都建議到中醫診所治療,這部分中醫治療是首選,西醫的復健和推拿當然也有療效,只是不如中醫手法細緻,對嚴重的症狀還可能會「硬橋」或是直接打肌肉鬆馳劑,和針灸比起來都不算是最優的選擇,至少不算是最健康的療法,中醫會是您第一線治療最好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