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好运气方正阳汤,急危重症显奇效

 松静空空 2020-03-14

目前全国疫情形势向好,对于前线的医疗工作,重症患者的救治已经成为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重中之重。面对救治重症患者这项重要任务,中医药在前期已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正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在生命悬崖上与疫魔进行着生死较量。由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发回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例病例,医生应用运气方逆转了患者的病情,真为中医感到骄傲!











 “我心里舍不得你们!是你们救了我的命啊!”

这是一位高龄危重症患者在病情平稳准备转入专科医院时,紧紧地拉住医疗队叶永安教授的手说出的不舍的话语。这位老人姓付,79岁高龄,新冠肺炎(重型),发病10余天于2月5日入院。入院时肺部影像学呈持续性恶化象,给予抗感染治疗、配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持续10L/min以上,脉氧饱和度在85%~90%波动(最低时可降至70%),心率达到130次/分钟以上,呼吸频率超过35次/分钟;时清时寐,偶有躁狂,情绪恐惧,特别是夜间,整夜不能入眠,烦躁不安。进行抗炎、抗病毒、镇静,结合对症的中药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

为此,医疗队在总领队叶永安教授的带领下,作为典型病例进行了病例讨论,得出:该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肺功能状态差,长时间的低氧状态对脏器及中枢神经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隔离病房内无家属陪伴的特殊环境,高龄患者的去世对其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生理和心理双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引发疾病的恶化。从中医方面考虑,该患者属湿毒伤阴、津亏气耗,造成气阴两伤、心神失养的临床表现。因此,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方面进行考虑,医疗队采用暂停精神类镇静药物,并调整中药处方进行治疗。











运用司天方正阳汤

结合今年气候属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运用司天方正阳汤,加大剂量益气养阴药进行辨证施治。治疗方案调整3天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一周后出现了明显的病情转折,夜间可以安眠、低氧症状得到了改善,氧流量持续3L/min,脉氧饱和度可达96%以上,病情平稳,已经从病危转为平稳状态。

今天,付老先生病情稳定、状态良好,按上级统一部署平安转入专科医院。他神志清楚,可自由表达,低流量吸氧2L/min,脉氧饱和度可保持在95%以上,呼吸频率15~18次/分钟,无喘憋、无发绀。可维持5分钟以上不吸氧状态。对于该病例,医疗队总领队叶永安教授指出,该病人最初表现为阴虚燥热,存在出血等潜在危险,也是最初出现患者极度的烦躁不安情况的原因。但经过几周的治疗后,症状上烦躁已消失,各项指征都得到了恢复。其主要的中医治法,是以滋阴为主,同时要滋补阳气,阳中求阴、阴中取阳。中医治疗要调整个体身体状态至阴平阳秘,进而达到身体平衡,疾病自去的效果。

(图摘自《中医大辞典》)











无独有偶,在《五运六气病案传真》一书中,作者王希军同样写过一个运用“正阳汤”治疗小儿急症的病例,让我们一睹为快!

丙申年春节,正月初三下午5点,春意盎然,人们沉浸在春节的欢乐祥和之中。正逢春节值班的我一如往常地工作,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是老同学的电话:“小儿子昨晚发烧到现在还没有退呢,体温39℃,还咳嗽,老同学你看看怎么办啊,这么小的孩子,才10个月,我可不想给他打点滴啊。”

我这个老同学,年过不惑,才拥有了自己的小公子,将其视若珍宝,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的不得了。这大过年的,突然来了这么个电话,想必非常着急。如果放到以前,看西医的话,至少得检查一遍,弄不好就给输液。看到老同学的就医意识在逐渐改变,我不禁为他的信任感到欣慰。

临近春节前后,门诊上因咳嗽、咽痛、咽干等上焦火证就诊的患者特别多,主要考虑到2016年少阳相火司天,一之气主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风火相煽,风助火势,所以选用三阴司天方中的正阳汤加减效果特别好。有了前车之鉴,接到老同学的电话后,心中有底,于是马上回复他:“你过来吧,我给孩子开两剂中药……”还不等我说完,他就马上否决了:“这么小的孩子,中药他可喝不了!”我也立即向他解释道:“不用喝!你拿回家后,将一剂中药用开水浸开后,放到30℃左右,不要太热了,用毛巾蘸中药液,给他前胸后背擦拭,10分钟就可以。”

虽然他听了我的话,有点半信半疑,但还是到药房拿了两剂中药:正阳汤加钩藤10g,羚羊角粉1g。

晚上9点半,我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这个同学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样了。虽然那时比较晚了,但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问道:“孩子发热情况怎么样了?”“孩子早不发热了,现在已经睡熟了,谢谢老同学!”

第二天上午, 我又给他打了个电话:“ 孩子现在情况怎么样?还发烧吗?”“从昨天晚上用药后发热倒是不发热了,就是还有点咳嗽。”我又问:“昨天的中药你没有再给他擦拭身体吗?”“没有啊,我认为只是退热的,就没有再给他用。”“这样吧,你用剩下的药,再继续给孩子擦拭吧,应该会好的。”“好的!我再擦擦看吧!”

第三天,再次电话,孩子完全康复,无发热,无咳嗽。婴儿用药难,尤其是中药,这是做家长的愁心、伤心事。婴儿的皮肤娇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皮肤吸收汤药,照样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通过这次的事情,让我感到我们国民的就医意识正在逐渐转变,从原来的不相信,到现在能接受中医治疗,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医中药实实在在的以实力证明了这一点,中医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结合自然规律,讲究天地人合一、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辨证体系,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接受中医这种人文绿色医疗,人人都有绿色医疗理念,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激素孩子”。孩子少生病,妈妈少担心。我们的国民素质,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想到这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们每位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