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吟 唐·李商隐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注释: 山:指巫山。 离宫:巫山西北的楚宫。即是宋玉在《高唐赋并序》里所写的宋玉与楚襄王一同游览的地方。 长短:无论长短。即“总之”、“横竖”。 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其在《九辩》中有“余萎约而悲愁”。诗人此处以宋玉自况,感慨身世之悲。 (注:以上内容原文没有,是自己查后抄下再打上去的) 若说诗仙李白是误入尘世的谪仙人,诗圣杜甫是人间烟火气洗涤过的大才子,那么李商隐则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却能以一己之力开辟晚唐“朦胧诗派”的奇才! 人物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樊南生,又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 李商隐所作诗词构思巧妙,风格清奇,同时他也是在整个盛唐诗坛中都极为少见的完美主义诗人。 文学评价 清·吴乔曾评价:“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生平经历 (一)幼年丧父,被迫成长 唐长庆三年,李商隐不到十岁,父亲便与世长辞。他只得随母还乡,过上清贫困窘的日子,身为长子早早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为母分忧。邻家小童还在爬树逗鸟抓蛐蛐儿的年纪,他却要“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二)年少求学,恩师眷顾 李商隐的第一位恩师是一位满腹经纶,文学造诣颇高的隐士,同时也是李商隐的祖师。在祖师悉心教导下,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还写得一手好字。但当时的唐朝不兴古文,他不合时宜的诗作未能成名。 第二位恩师令狐楚,历仕六朝,文采斐然。在当时,令狐楚的骈文,杜甫的诗歌,韩愈的古文并称为当时的三绝。这位年过耳顺之年的长者亲自指导李商隐,授以诗书,硬是将他骈文这一“软肋”掰成了“强项”!不仅学习方面精心教授,还帮助李商隐扩充人脉,资助他求学。 (三)仕途坎坷,处处碰壁 开成三年(838年),吏部授职选拔考试,李商隐不幸落榜,这个打击令他郁郁寡欢很久。这时,李商隐收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他十分看重,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一时间李商隐伯乐爱情兼得,可谓美梦成真。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在当时朝中的站队分为两党,“牛党”和“李党”,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时那场惨烈的政治漩涡——牛李党争。恩师令狐楚是“牛党”,岳父王茂元是“李党”。“牛党”觉得他是个白眼狼,要孤立他;“李党”也不拿他当自己人,不信任他;外人又觉得他投机取巧,不屑与他共事。李商隐在官场中处处被人挤兑使绊,可自己选的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四)壮志难酬,寄情诗词 后来母亲,岳父相继辞世,李商隐又接二连三地被贬职,决定远离朝政投奔贤能,可命运偏偏不如他意,每每以为终于安定下来,上司就被贬官或是突然病故。失业的李商隐终日郁郁不得志,留滞巴蜀给妻子寄信: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他深深怀念妻子写下这首诗时, 他不会想到, 这首七言绝句后来为万人传颂; 也不知,他的妻子王氏已经香消玉殒。 得知妻子故去后,李商隐将沉沉悲痛与缕缕相思化作一首《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打击连连, 李商隐从此寄款款深情于纸笔, 诗意也愈加“朦胧”。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诗多数蕴含着大量典故, 而表达的却往往不是典故中的含义, 朦胧宛转却也荡气回肠…… 若有来生 我愿他醉后复醒 当垆仍是梦里人 文案丨老越 图片丨网络(侵删) 排版丨老越 审核丨运营组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