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刘冬梅 | 家乡的莜面

 香落尘外 2020-03-14

文 / 刘冬梅 & 图 / 堆糖

今天在李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一屉做工讲究的莜面窝窝,就突发了写莜面的冲动。

莜面是我们内蒙古三宝(莜面,山药,大皮袄)之一,属于粗粮食品。它是由莜麦经过淘洗、上炒锅炒到大半熟后磨制而成的面粉。因为莜麦产量高,种植面积很大,又因为它做出的饭食抗饿,俗话说“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意思是吃了莜面饭能步行走三十里路,所以在物质稀缺的年代是农民餐桌上的主食,有时一日三餐都是莜面。

莜面的做法有很多种,主要的做法是将莜面用开水烫面,用搅面棍顺着一个方向搅成一团,然后用手揉匀揉筋。揉好的面团可以在面板上搓鱼鱼,也可以像李老师一样在平而光滑的器具上推窝窝。记得小时候,每家都有一根搅面棍和一块推莜面窝窝的专用器具——推窝砖。有时也看到妈妈在茶盘、面板、菜刀等表面光滑的器具上推窝窝。

揪一块手指肚大小的面团,放在光滑的器具上用手掌将其推压成纸薄的面片,然后用手指卷成筒立在笼屉上,这样一个小巧的窝窝就完成了;揪一拳头大的面团用手捏成饼状贴在锅边,锅底放水盖锅加热,这叫贴锅饼。说起贴锅饼,我想起一段往事: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妈妈捏好锅饼贴在锅边上,放好水,让二姐烧火,就进里屋做别的活计去了。不知道二姐心里想什么呢!直到把水烧干,把锅饼烧糊……妈妈只好又重新做了一次。现在我们姊妹聚到一起说起此事,就会开怀大笑。

莜面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把揉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擀成薄薄的片,均匀地撒上土豆丝、盐面、五香粉,卷起切成一寸高的段,放在笼屉上蒸着吃,这叫囤囤。还有煮鱼汤,这属于稀饭,一般作为晚饭或者冷天的饭食。就是把和好的莜面,揪成小块用双手对着搓成两头尖的小鱼煮着吃。提前在汤里放上佐料、土豆块,等土豆半熟的时候把小鱼下锅煮沸,然后放点香菜或者菠菜叶就可以吃了。

莜面最简单的做法是搅拿糕和搅傀儡(也叫懒人饭),搅拿糕就是把水烧开放适量莜面搅成一团,慢火加热到熟,出锅时使劲用铲子在锅上反复抿均匀,蘸上芥菜缨,辣椒汤或者凉汤吃,味道那叫个香。我特别喜欢吃搅拿糕,我的小外甥女也喜欢吃这种饭,记忆里只要她一来就会围着妈妈转,嘴里不停地说:“姥姥,咱们做面糕吃,好不好?”自从父母不在以后很少做这种饭食,因为我做不好;小外甥女也在南京成家立业了,每次我们说起此事,她那稚嫩的童音仿佛又响在耳畔。

我最喜欢做山药鱼,把焖熟的土豆弄成土豆泥擦筋道,然后加适量的莜面均匀地糅合在一起,再揪成红枣大小的剂子,搓成两头尖的小鱼蒸熟,蘸汤吃。

还有一种我们内蒙人最喜欢的吃法——莜面蒸饺:莜面里放一适量的淀粉和成面团做成饺皮,用土豆丁、韭菜、放适量的油渣或者肉调馅。莜面饺子是我的最爱,每当吃这种饺子都会超量,感觉它是最美的美味。           

莜面做成的食品几乎是蘸汤吃,汤有凉热之分。热汤是鸡蛋汤、土豆丝汤、雪菜肉丝汤、芥菜缨肉丝汤、猪羊肉蘑菇汤等;凉汤是盐水、醋、葱花油、放少许黄瓜丝、水萝卜丝等。热汤和凉汤要根据季节或者个人的喜好食用,一般冬天蘸热汤,夏天蘸凉汤。

莜面的做法有很多种,因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米和白面很少见,莜面是一年四季的主粮,人们只能变着花样的做,尽可能地让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现在这种普通的农家饭渐渐演变为了一种地方美食;莜面里面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和药物成分,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有助于减肥和美容,所以人们在品尝各种美味的时候,总不会忘记要一盘凉拌莜面,或者一份油炒傀儡……

家乡的莜面走出了内蒙,走向全国,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餐桌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   The End    —

作者简介:

刘冬梅,笔名淡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居民,一位热爱生活,身残志坚的女子。作品见于《草原》《锡林浩特》《锡林郭勒日报》《草原晨报》等报刊。获正蓝旗“金莲川拾遗”诗词征文三等奖等奖项。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