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专栏作家 / 刘庆邦 图源 / 堆糖 * 主播:魏小裴 我们祖上住的房子是楼房,砖座,兽脊,瓦顶。楼前延伸出来的有廊檐,支撑廊檐的是明柱,明柱下面还有下方上圆的础石。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座被称为我们刘楼村标志性的建筑被土匪烧毁了。因为楼房是瓦顶,不是草顶,一开始土匪不知道怎么烧。还是我们村有人给土匪出主意,土匪把明柱周围裹上秫秆箔,箔里再塞满麦秸,才把楼房点着了。据老辈人讲,当楼房被点燃时,在热力和气浪的作用下,楼顶的瓦片所呈现的是飞翔的姿态。它们或斜着飞,或平着飞,或直上直下飞,像一群因受惊而炸窝的鸟。不同的是,鸟一飞就飞远了,而瓦一落在地上就摔碎了。 到了我祖父那一辈,我们家的房子就变成了草房。底座虽说还是青砖,那是烧毁后的楼房剩下的基础。房顶再也盖不起瓦,只能用麦草加以苫盖。没有摔碎的瓦搜集起来还有一些,只够压房脊和两侧的屋山用。越往后来,瓦越成了稀罕之物。我青年时代在生产队干活儿时,曾做过砖坯子,但从来没做过瓦坯子。据说做瓦坯子的工艺比较复杂,须把和好的胶泥贴在一个圆柱体上,使圆柱体旋转,致胶泥薄厚均匀,并成筒状,然后把筒状的东西切成三等份,三片瓦坯子便做成了。把晾干的瓦坯子一层一层码在土窑里烧,还要经过闷,洇水,最后才成就了青瓦。除了这种瓦片,还有筒子瓦、屋檐滴水瓦、带图案的瓦当等,做起来更难。可以说每一种瓦的制造过程都需要匠心和慧心的结合,都是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颇高的工艺品。 我和弟弟参加工作后,母亲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把我们家的老房子扒掉,翻盖成瓦房。逢年过节,我们给母亲寄一些钱,母亲舍不得花,都存起来,准备翻盖房子。母亲平日里省吃俭用,把卖粮食和卖鸡蛋的钱也一点一点攒下了,准备买瓦。母亲一共翻盖过两次房子,第一次把我们家的房子盖成了瓦剪边,第二次房顶上才全部盖上了瓦。看到母亲一手操持盖成的瓦房,我嘴里称赞,心里却有些遗憾。因为房顶上盖的瓦不是手工制作的细瓦,而是机器制作的板瓦。细瓦排列起来鳞次栉比,是很美观的。板瓦平铺直叙,一点都不好看。 作者简介 刘庆邦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省沈丘县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红煤》《平原上的歌谣》《遍地月光》《黑白男女》等九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等六十余种。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哑炮》获第二届、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长篇小说《遍地月光》获第八届茅盾奖提名。长篇小说《黑白男女》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首届林斤澜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获《北京文学》奖十次;《十月》文学奖六次;《小说月报》百花奖七次等。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 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西班牙、越南等外国文字,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9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 主播简介 魏小裴,喜马拉雅有声主播,有近十年的专业电台播音主持经历,在喜马拉雅FM创办有《宝贝晚安》、《消闲四品》、《经典诵读》、《宝贝总动员》等专辑,现与“香落尘外”原创文学微信平台合作推出《香落尘外》原创文学有声节目,致力于传播原创文学作品。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