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钱长兴 | 知青路上遇贵人(二)

 香落尘外 2020-03-14

知青路上遇贵人

文:钱长兴

图源:堆糖

♫. ♪~♬..♩

担任白沙岭分场保管兼出纳属于半脱产干部。每个月一半时间参加劳动,另一半时间是用来做保管出纳业务工作的。

自从到白沙岭工作后,我知青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知青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又遇上了四种贵人,一是遇上了好领导。白沙岭分场的党支部书记兼场长胡树良同志,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好领导。当年他只有27岁,身高大约1.7米,稍瘦,两只大眼睛清澈明净,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明了,精力充沛,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分析问题入木三分,处理问题果断干练,从不拖泥带水。他在政治上对我体贴关心,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又特别照顾,劳动时有意识地让我去做一些农活技巧方面的事。让我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技术。但对我的工作失误,也从不包庇袒护。1973年7月,有一次夏粮入库,这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我不但要把晒干的稻谷一担一担地过秤入库,而且还要把每担入库的谷子记好账,整天忙里忙外,忙忙碌碌。一不小心把仓库门上的钥匙搞丢了,急得我团团转,四处寻找。这事胡书记知道了,我正准备接受领导的严厉批评。说来奇怪,胡书记看见我愁云满面、愁眉不展时,他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耐心地做我的思想工作,他对我说:“这段时间,你的工作确实很忙,每天进仓的谷子都有几万斤,况且早上起床早,又要和职工们一起去割早稻,心神疲惫,不小心把钥匙掉了,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不责怪你,晚上把粮仓的门上再加把锁,防止他人偷盗。明天清晨去买把新锁把仓门上的旧锁换下来,不要过分地伤心劳神。”通过胡书记的耐心宽慰和教育,我的精神振奋起来了,工作比以往更加积极,更加勤奋,更加认真仔细,也更加谨慎。我没有当过一把手,但我感觉到领导艺术的魅力。这大概就是领导的过人之处吧!胡书记不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我,还在政治上热情关心我,时不时地找我谈心,把我当成他的好朋友,引导我向党组织靠拢。在他的影响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经过党支部一年多的培养教育,分场党支部把我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

在生活上胡书记也很关照我。他给了我一块菜地,又允许我到分场的养猪场里挑猪粪给蔬菜施肥,炒菜时没有食用油,胡书记又特批条子,到分场里买油。有这样好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我的知青生活越过越甜蜜。

我是分场的保管兼出纳,不但要管理好分场的各种物资,而且还要对分场的现金进出情况理好账。开始的时候,对财务工作不懂,是个门外汉,力不从心,如堕烟海。但我运气好,又遇上一位像老师更像母亲一样的好会计,她叫滕菊秀,五十多岁了,个子不高,中等身材,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气质。她目光炯炯,眼神清澈,入座时落落大方,交谈时睿智大气,举手投足之间,充满魅力。尤其是她的笑容,简直是半开的花朵,仿佛里面流溢出诗、画和无声的乐曲。

每当我提笔记账,脸上愁云密布,不知如何下笔时,滕会计看出我的为难情绪,总是一边做我的思想工作,一边又耐心细致地教我如何打珠算,如何算账,如何记账,如何平账。在她循循善诱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磨炼,出纳的基本业务工作我终于可以上手了,出纳工作做得如鱼得水。当我一笔一笔地把每天现金收支的流水账记好时,心里特别高兴,感觉生活多了一份色彩和明亮。

在生活上,滕会计特别关心我,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刚到白沙岭分场工作,分场虽然有食堂,但只供饭,不供菜,一日三餐我几乎都在滕会计家吃,她却分文不取。在她家足足吃了三个月的菜,我从心底里十分感激她一家对我的照顾。

有一次着了凉,感冒发热,全身都没有力气。滕会计知道后,立即煮了碗生姜汤,让我趁热喝下去。喝了姜汤后,出了一身汗,顿时觉得全身轻松,一碗姜汤把感冒赶跑了。

白沙岭分场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是一栋南北走向呈长方形的陈旧土坯房。中间有一米宽的人行道,两边是厢房。厢房里设有仓库、会议室、食堂、住宿。我住东边的一个大约只有10平方米的小厢房里,右边是分场办公室,左边是一个空间,正对门住着一位村小的黎老师。黎老师住房的左边住着上海知青——周霞红和陆彩英。右边则是分场的食堂。刚去的三个月,因为分场食堂只供饭不供菜,我和周霞红、陆彩英三人几乎是在滕会计家里用菜,滕会计还分文不收。长年累月都依赖滕会计家总不是个办法。为了解决吃菜问题,有一天我跟周霞红和陆彩英商量搭伙烧菜的事,出乎我的意料,她俩竟同意了。经过商量,其结果是:第一、烧菜的开支三人平均摊派,每月结清账,不准拖欠。第二、三人分别分了一下工,我负责种菜,周霞红负责购菜、记账和烧菜、陆彩英负责洗衣服。周霞红比我大三岁,是分场食堂的事务长,对食堂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她对工作很负责,很仔细,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俨然像一个大学教授。

周霞红买菜精打细算,从不乱花钱,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用。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买猪肉、大米等食用品都要凭票供应,而买猪骨头则不要票。小周抓住这个时机,几乎天天都买猪骨头回来,猪骨头还很便宜,1角钱1市斤,既省钱,又开荤。天天都吃骨头汤。有黄豆骨头汤、海带骨头汤、萝卜骨头汤、冬瓜骨头汤,虽然没有大鱼大肉吃,但有这些汤菜也心满意足了,真是贫苦日子幸福心。总算解决了吃菜的后顾之忧。

陆彩英比我大一岁,她是白沙岭分场的副场长。陆姑娘中等身材,五官端正,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乌黑的头发齐肩,身穿一套鸭蛋青的制服显得格外妩媚俏丽,犹如春天枝头上水灵灵的花朵。她对洗衣服的工作很敬业,尤其是热天,衣服多。因为下田下地干活一身都是泥土,又带汗液,比较脏,很难洗。但她从不挑三拣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把每天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特别舒服。

我种菜也比较勤劳,一有空就去菜地里打理,菜长势喜人,尤其是种的矮脚豆角(又称四季豆角)比他人种的要长出一倍多,吃起来特别脆甜,美味可口。三人的小食堂里有四分之一的蔬菜是我菜地里供给的。

三人在一个锅里吃,不但解决了日常生活吃菜的难题,更主要的是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但男女有别,我们之间讲究分寸,举止有度,懂得边界,我也很尊敬她们俩,相处在一起格外舒坦。犹如同胞姐弟一样和睦。我们从不计较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不为吃菜花掉的钱而后悔,每月工资除了买饭票的钱,几乎都用在吃菜上,月底结账工资就所剩无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月光族”。水是流的,钱是用的,钱花光了,但身体滋养结实了,下地干活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每次农活任务都能圆满地完成。下放在白沙岭近2年,很少生病,由于生活环境好,心情开朗,病痛就会绕着弯子从你身边溜走。

我是分场的保管兼出纳,平时大多数工作都是面向场里的职工,我对他们到我办公室领工资或办其他的事情,都很热情接待,和职工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职工们待我也很好,就像家人一样亲近,这样,我又遇上一群贵人。有时下地干活,职工们都很关照我,重活累活脏活很少安排我去做,分配给我的任务一时没有完成,虽然他们也很累,都会积极主动帮我完成,从不看我的笑话,这真让我感激不尽。到“双抢”农忙季节(夏收夏种称作“双抢”),早起迎着朝霞就下田割稻,快到上午10点多钟才慢慢回家。炎炎烈日,热得难耐,再加上劳动强度大,全身湿淋淋的,没有一根干纱。男职工们还要把谷子挑回来,一担湿谷足足有150市斤以上,很沉重。按理说,我这个年轻小伙子毫无疑问要挑满满一担谷子回来。队长周云贵把挑湿谷的人员早已挨个安排就绪,剩下有一个半担谷,大概七八十斤左右,他很客气地对我说:“钱会计,烦你把这半担谷子挑回去吧。”从稻田里到晒谷场有2里多的田埂路,不好走,会打滑。况且还要爬山坡,没有把力气是难以完成任务的。我心里知道,这是周队长在关照我,二话没说,挑起半担湿谷飞奔在田野上。在白沙岭分场工作时,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依然记得:胡树良、茶花嫂、于惠曾、滕菊秀、周霞红、陆彩英、睄子伯、周云贵、胡江潮、李家姩、黄矮子、保金婶婶、德根叔、黄瓜蒂、火鳖叔、鸡嬷婶婶、华英叔、延路叔等等。在白沙岭下放不到两年,不但在农活技术上学到了本领,而且在意志上也得到了磨炼。

干活,我从不偷懒耍滑,听从领导安排,做好一件,再做另一件,件件有目标,事事有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田地里辛勤耕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知青路上,这也是当年靓丽的风景线。

由于我干农活,尽心尽责,积极肯干,吃苦耐劳,又不怕脏,也不拈轻怕重,对出纳保管的业务工作又能做到勤奋好学,日清月结,分场的领导和职工们对我的表现评价都很高,总场党总支对我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两次分别推荐我出席上饶地区首届团代会(共青团代表会)、上饶地区首届知青代表会,并受到了上饶地区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我感到非常荣幸。下放在城阳垦殖场的知青,有上海的、上饶的、本地的,当时大概接近200人,而这两次代表会,每次只能推荐一位代表参加,可见总场党总支是非常器重我的。

1974年,城阳垦殖场党总支又把我推荐到上饶师范去深造,让我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人说:知青下放,只学会了一些农活技术,其它方面几乎没有学到什么。

我却认为:知青下放,不但学会了农活技术,而且在思想上得到了锻炼,意志上得到了磨炼,更主要的收获是与憨厚、纯朴、实在的职工们结下了深情厚谊。后来我从事行政工作,对工人、农民的感情仍然深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减当年。

弹指一挥间,四十多年过去了,下放时的情景仍然会一幕幕地在我眼前闪过,就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帮助过我的人,我将永不忘怀。

回想起下放知青走过的路程,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知青路举步维艰,是艰难的路,是曲折的路,是崎岖的路,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和汗水。一路走来遇上这么多的贵人,这是我知青人生路的荣幸。我想:知青路上最大的贵人是党组织,只有在党组织的指引和关怀下,知青路上才能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美丽,越走越有滋味。走出知青康庄大道,走出知青的壮丽诗篇,走出知青胜利凯歌,走出人生的辉煌。

                               2019年10月18日

作者简介:

钱长兴,男,1953年出生,横峰人。1972年参加工作,曾任知青,教师,公务员,爱好文学。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