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王智林 | 西安之旅杂记

 香落尘外 2020-03-14

图\\文:王智林

西安之旅杂记

每年假期,我都要找个时间去外面的世界转转。这些年,见过很多山,游过很多水,感觉山水花草在心里已激不起太多的波澜。倒是赴西安一游,在心里,一直是计划中的计划,却总是擦肩错过。这一年,期待已久的计划终于实现了,承诺已久的古城之旅终于在路上了。

一   

黎明前的初次亲近

一夜千里, 一路跋涉,火车在西安停下时,已是凌晨。古城阑珊的灯火仍未落下。黎明未至,我悄悄踏上了古都西安的乐土,深情地望着黎明前的西安,禁不住诗兴大发:

“一夜奔袭忙  ,凌晨入帝都。华灯仍正上 ,千年始圆梦。

没有人注意我的到来,我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感觉,不惊不扰。天还未明,古都的风吹来,觉得有点凉。第一次踏在西安的青石板路上,新鲜又亲切。或许是想多了西安,或者已经在梦里到过西安几次了,觉得并不陌生。我就好像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朋友一般,不怅惘,不惊扰,不迷茫。

见到接站的结拜兄弟,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兄弟来西安务工多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风俗。坐在车上,我一路听他讲述,一路欣赏西安黎明前的夜景,深深呼吸着窗外新鲜的空气。

兄弟告诉我,西安的空气湿度很好,即便是炎热天,也不太流汗。不像江南伏旱,一出来便是汗,一运动就是汗。他反而不习惯老家的气候:冬日冷得刺骨,夏日热得发燥。我忽然懂得,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太久了,身心便容易与当地相融了。这样也好,没有客居他乡的寂寞之感,而他们反而成为故乡的匆匆过客。见到西安的几个义兄义弟,我觉得尤为亲切,快乐。他们的热情招待,更让我对西安平添了几分热情,减少了几分陌生。

西安,我来了!

二    皇陵兵马俑的壮观

来西安旅游的人大都是要去看兵马俑的,似乎不看兵马俑就没有到过西安一样。我也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一直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人惊叹。我自然心生豪迈,随义弟驱车前往西安第一站。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临潼骊山之北。早闻秦始皇从13岁即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由丞相李斯规划设计并主持修建。翻开历史,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绝对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自然,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据说,陵园占地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七八个故宫那么大,这不得不令世人惊叹!

未至景点,先闻其事。有些东西,惊动世界的不只是地名,光是那些名人名事就够你赞叹不已了,何况我还能亲临故地,亲身感受呢!

到达秦始皇陵门口,才发觉眼前的停车场规模大,停车多,游人如织。多少人千山万水地辛苦跋涉而来,只是想与这古代皇陵相约相逢。

我们跟着导游踏进了皇陵的土地,终于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兵马俑。其中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二号坑与三号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五米左右的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就排列在过洞中。游人太多,我们排着队,不由自主地被拥挤着前行,想拍个照都难,更来不及细细观看。只依稀看到坑里密密麻麻排列着身穿盔甲的俑士。与我一样,大家千里迢迢而来,终于看到惊天大秘密了,一惊一叹间,都是钦佩与自豪。只是时间太短,游人又多,不一会就拥挤着看完了,觉得意犹未尽。

其实,我觉得兵马俑作为风景,并不好看,毕竟就是看到了一些历经沧桑的千年泥塑而已。那些兵马俑,阴森森的,让我闻到了千年前阴暗潮湿的味道,瞬间觉得好像回到了童年,看到了泥巴墙围起来的房屋。这与外面的姹紫嫣红、阳光明媚的好景致,有着天壤之别啊!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这么举世无双,名闻天下呢?我看到多少游客拥挤着参观,看的其实就是个热闹。也听过他们的聊天,都觉得不怎么好看。像这样走马观花地一睹兵马俑的真容,对于好多游人来说,其实是没有多大的意义。许多人一下子就看完了,到底有什么好看?有多少感叹?从行人不屑的目光中就隐隐知晓了这一点。

我知道,对于皇陵兵马俑这样的千年古迹。你若不带着历史、艺术、文化的眼光去参观,去探究,自然就没有多大价值。

站在皇陵前,我想象着当时东亚乃至整个亚洲最为强大的国家一一秦国的强盛;想象着亘古以来,德高三皇,功过三帝,一统六国的秦始皇的威严;想象着当年春秋战国金戈铁马,逐鹿中原的古战场。历史的烟云昙花一现,再度重温,才感觉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层次与水平,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代表着当今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尊重与传承。这样一想, 我更加肃然起敬,默默赞叹起来。

只是兵马俑景点常常接待这么多拥挤的游客,便没什么闲情去细细参观。若能一个人在这里悠然地走走停停,慢慢地想象着历史的古往今来,定然有不一样的感觉。

我站在骊山墓前,想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亘古以来,历朝历代普通老百姓一路奔忙呐喊的呼声,那呼声像这秦岭的风,像这渭河的水……

再细看秦始皇陵,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天地合一,阳光几乎可以整天照耀在这里,的确是风水宝地,不由让人惊叹古代建造者的智慧。

一代帝王就这样歇榻在这方水土,连同他的霸业、霸绩一同埋葬在这里。让无数人回味、敬仰、反思、创新,或许这又是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意义所在吧!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就这么想着。

 三  大唐芙蓉园的梦游

到过西安才觉得,没有一座城市能比得过它的古色古香。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自有其它古城难以比拟的地方。

至少在我看来,大塘芙蓉园就是最好的去处。到了之后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大唐芙蓉园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是以此为文化主题的公园, 光占地面积就有一千亩。园内建有紫云楼、御宴宫、唐市等建筑,还有两个全球最大的项目:户外香化工程和水幕电影表演阵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走进去,你就觉得大唐芙蓉园便是西安一朵雍容、尊贵、华丽的牡丹花,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煞是好看。我随着人群缓缓地走着,一边遥忆隋唐古都的长安,眼前不自觉地闪过多少皇族、僧侣、平民汇聚于此盛游的镜头。还有多少沿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场景也在眼前一闪而过。

只记得有诗曰:“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细想当初,不由得惊叹盛唐时代绝胜一时的文化繁荣。

那晚,和风徐徐,芙蓉园华灯齐上,一片灿烂。漫步其间,我仿若回到了干年前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眼前小桥流水,亭台轩榭,灯火阑珊,金碧辉煌。尤其是园内喷泉的表演,如诗如画,配以灯光、音乐组合。多少游客争相拍照,发朋友圈。

如此美景,游人怎会不如梦如痴、如醉如歌呢?我也随兴作诗:

婀娜喷泉音歌舞 ,

千年繁华止不尽。

饮马如水盛唐路,

阑珊旧都难尽语。

还记得诗人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忆史鉴今,今天的中国不正如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吗?国富民强,繁华无比,想到至此,我心便悠悠然了。此时,晚风悄然吹来,颇觉舒畅。我忽然突发奇想,迎面吹来的风莫不就是那一路走来的汉唐雄风吗?

一梦千年,一痴千醉。盛唐出芙蓉,一路艳丽开。一个城市的气息,就像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芙蓉园绝对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座城市的标志。它能唤起一座城市的记忆,对于一座有着内敛韵致的城市一一西安,它是秦汉的威严壮观,它是盛唐的婉转华丽,它是丝绸之路说不完的传说故事,它是李白杜甫笔下的万里江山,它是张学良、杨虎城的百年遗憾,它是……

四  古城墙的夜色

其实, 也多次想象过,在西安的古城墙上走一走,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呢。

傍晚,黄昏落日,灯火渐起,月斜东空,我正好就在西安的古墙上行走。冥冥之中,我觉得我是在赴一场千年的夏日之约!

走上城墙,便觉得城墙两边的风景既有区别,又浑然一体。城墙一边是古城风貌,另一边是现代建筑;一边是夜色中古老建筑的背影,一边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万家灯火;一边是流动着一幅幅现代文明的夜景,一边是与历史的遗迹缠绵交织的场景。我正徜徉在古代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一边是回忆,一边是现实,一边是现代时尚,一边是古典雅致;一边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一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摇旗呐喊。

走着,走着,我的思绪也开始悠远悠然起来……

细细察看,古城墙上,东南西北,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城楼。而且城楼之间,遥相呼应。当夜幕渐渐地降临,那城墙上的一边,一行行鲜艳的红灯笼沿着城墙边上,依序而去,望不到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站在城墙上,静静地遥望古城,城上一座座金光闪耀的城楼,城下一条条车灯组成的车海。还有那高楼大厦,万家灯火,鲜艳而夺目,喜庆而典雅。尤其是古城墙与护城河以及两旁绿树的相互陪衬,相映成趣,更是美不胜收。

你就好像走进了一副古代美丽的画中,再也走不出来了。

你看,西安的城墙高大、伟岸、结实、坚固。我停下来,抚摸着一块块城墙,觉得就像是抚摸着一段段古老的历史一般,亲切又庄严。

沿着城墙,我迎着晚风,缓慢地走着。我感觉自己不知不觉地就走进了历史长河。眼前,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向我招手示意,向我问好祝福。

无疑,西安的城墙坚固牢靠,在古代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自古以来,它给了历朝历代多少庇护;直至今日,又给了西安人多少自豪,给了南北游客多少感叹!

从历史走回现实,我还想到,西安的城墙如同长城一样,终究还是阻止不住所有的"外族”突破。唐玄宗晚年,古城墙就阻挡不了墙外一路呼啸而来的"安史之乱”;明朝推翻后,在北京称王的李自成无论多么勇猛,也终久阻挡不了长城关外清军的马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城墙、长城无论多么坚固,终究还是阻挡不了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这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团结,一个国家要自强,众志成城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还想到,西安的城墙,一如长城,早已失去了它本身的含义,早已在无形无影中添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早已与国家的命运荣辱联系起来了。我想,这正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城墙精神、长城精神的意义所在吧!

这夜,西安上空的圆月渐起,照在古城墙上,月华就像雨露般一样洒在身上,如水一样地清凉。晚风习习,我感觉自己就是从如诗如歌的古代王国里走向如梦如画的现实。这正是:

月照西安墙,

人约古城行。

烂漫迷离夜,

浮光灯火迎。

遥忆旧都煌,

繁华千古情。

不知身是客,

恍惚盛唐影。

 五  美食满满的回民街

在西安市的街道里走一走,莫不如看看钟楼,莫不如看看鼓楼,莫不如在回民街里再走一走。   

在鼓楼的边上,便是回民街,它南北走向,绿树成荫。一眼看去,路两旁正是清一色的仿明清建筑。     

走在回民街内,慢慢地踏在青石板上,我心情格外恬淡。

两旁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商业网点,还有那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餐饮茶点等小店比比皆是。   

我不喜好美食,却喜欢这里南来北往的风情,喜欢欣赏和探寻回民街里最真实的市民生活。

回民街是饮食集中的街区,这里,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老字号小店别名众多,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挂着电灯的各种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蜜饯、小吃等。

我认不出是什么东西,看看瞧瞧,也觉得有意思。我没有买吃的,看着南来北往的人在吃着也觉得有味。我慢慢地走,走到头,又返回走,也觉得有趣。     

听闻回民街里小吃制作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甜咸辣荤素搭配,品种众多。细细看去:腊牛羊肉、烩羊杂、粉蒸羊肉、蜂蜜凉粽子、盛氏酿皮、八宝甜稀饭、糊辣汤、凉皮、米皮、擀面皮、韭饼、酸汤水饺、灌汤包子、牛肉拉面、甑糕、羊肉臊子饸、黄桂柿子饼、蛋花醪糟、芝麻烧饼、葱油饼……呵呵,真是数都数不过来,更别说记得了,才恍惚记得西安,更是一座舌尖上的城市。

我边走,边仔细体味着,便觉得自己是从唐宋国里走来的小市民,正在这里安定、和谐、悠闲的生活。

时间接近黄昏,依然人山人海,各色人种,各族人民,各种身份,川流不息。最多的还是青年情侣,成为这风景中的风景。原来,这里还是寻求爱情的好场所。       

我想, 现象反映本质,细节反映实质。眼前,回民街里一片繁华的市井现象,折射出国泰民安,繁荣发迖的盛世景象。不知不觉之中,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壮观。

再见了,回民街!悄悄地,不辞而别,却把满街的风情留在了心上。

六   别了、西安!

与几个义弟一路行驶在黄土高原,参观完了黄河壸口瀑布景点之后,我便婉转地拒绝他们一再盛情的挽留。

我与他们作别,与西安作别,与秦岭作别。我知道在古都西安,几日难尽长安花。华清宫,我没有去,却已然能想象到里面的繁华。华清池,我没有去,却已然能感受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年遗憾"。

总之, 西安,作为一座全球四大古都之一,我走到哪里都是满满的历史味,满满的食色味,满满的幸福味。“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此句,正好符合我此时的心境。

"依稀昨月夜朦胧,晨光早出秦岭上。多少喧嚣繁华去,惜别方知过客匆。"   我随兴作诗拜别西安。

我悄悄地走,正如我悄悄地来。只是别离的时候,身上却满载着一船的灯火、星辉、月光。

作者简介

香落尘外平台顾问、中学高级老师、江西省历史骨干教师、上饶市历史学会理事、鄱阳县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鄱阳湖边长大,闲余喜欢在文字里行走。喜欢从平淡的生活里捡拾刹那的感受,记下来,成为生命里美丽、永恒的风景。闲余写写散文,整理成《碎叶集》,部分诗文、小说在《虹口报》等省级报刊、微型小说杂志、《香落尘外》等网站平台发表。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