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约作者 | 水秀玲珑 | 秋日放歌

 香落尘外 2020-03-14

秋日放歌

图:堆糖 & 文:水秀玲珑

版式设计:湛蓝

♫. ♪~♬..♩

(一)

季节的过渡仿佛就在一个挥手之间,还没有来得及与夏作别,就不知不觉抵临秋天的渡口。

似乎是因为今夏的雨水丰盈的缘故,雨露的润泽,把秋天滋养得娇憨妩媚,明艳照人,不由自主地就会被秋的磁力吸引了去了,教人如何不爱她呢?早秋的风便是一把梳子,拢起秋的长发,温润秋的眉眼,使秋越发有魅力,像个淑女,端庄,雅静,亭亭玉立。

站在故乡那片刚抽出了穗儿的稻田边,一望无际的青绿闯入眼帘,使人不由自主地摊开双臂,深深地呼吸,贪婪地沐浴在秋天的风里,放眼望去,视野无尽开阔。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蓝天碧野,给大地披上一袭金色纱衣。袅袅娜娜的炊烟自屋顶上升起,又弥散开去,似一缕糅了水迹的墨色,轻悄悄地晕染,也如眉间的一点清愁蹁跹。暮色轻垂,勾勒出遥远的村庄的轮廓,使人情不自禁地沦陷进深幽的意境里。

摊开双手,指缝间滤过的空气格外清冽,格外朗润,不由自主地沦陷在秋的温柔里。其实,故乡的秋,又不仅仅是温柔的,要用一颗真心去靠近,才能识得秋的深邃与阔达,也许,只有略经世事的洗练,才能懂得秋的意蕴。

是因为身在故乡的缘故吧,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带着眷恋的情思。早秋的天空是澄净的蓝,云朵是清莹的白,风儿是缠绵的软,池水是宁静的绿。仰起头,嗅一嗅秋天的味道,翻涌的稻浪裹挟着一缕清甜,在鼻息间缱绻、流连。池塘边的芦苇摆动纤纤腰肢,俏丽迎风,簌簌而动,妙曼的舞姿,摇曳着一池幽香。闭上眼,聆听秋水潺潺,秋虫呢喃,大自然的语言就在早秋的风里唱响,荷塘里的蛙鸣清脆嘹亮,草棵里的蝈蝈悦耳悠扬,轻盈的云雀欢畅婉转。

人间的草木一季葱茏,在火热的夏季里华丽的绽放,此时正慢慢地收敛锋芒,洗净铅华,褪去浓妆艳抹华服锦裳,凸显本色。秋天的云是飘逸的,秋天的风是舒朗的,秋天的雨是缠绵的。万物之灵何其慷慨博大,用丹青妙笔缔造了美好人间,让我们遗忘繁华,超然尘世,放飞自我,甘愿做个看风景的人。

最是故乡水土丰美,钟灵毓秀,把秋天养成个气质美人,任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秋波流转,婉约里自带风流,热烈时红叶似火,娴静时静水流深。她的一颦一笑,柔情绰约,仪态万方。她的骨子里盛满诗情画意,动静皆宜,可以人淡如菊,也可以安静如莲。

谁说秋天只有好看的皮囊,她偏偏还拥有有趣的灵魂,她还是个诗人,由内而外散发出倜傥不羁的风度,她的美,是时间的沉淀,是岁月的暗香。

如果借一朵花喻意秋天,那便是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有菊的高洁雅韵配得上秋天,只有秋天的菊更彰显诗风傲骨。

诗人笔端的秋各具风采神韵,秋是文人骚客不吝笔墨描摹的写意画。大唐诗人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赋予秋天明朗丰润的色调。秋,是诗人笔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惆怅,也是“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洒然,写意秋的萧瑟,秋的旷达,秋的温婉,无不浸透着浪漫的情愫。

伫立在秋的旷野,多想像个诗人一样纵情放歌,追溯千古,借一袭唐朝的明月光,谱一阙相思长,“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逢浅秋,情意绵绵。吟一帘宋代的梧桐雨,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李清照的《声声慢》里抛洒流光。

独对月光皎皎,夜色朗照,唱一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铺开一袭月色,在古老的深巷里邂逅。揽一弯秋月入怀,弹一曲岁月静好,让传说千年的眷恋穿越时空的隧道,把酒当歌,醉在今夕。

(二)

农历七月十六,一袭轻纱的月光倾泻在故乡的屋顶上,窗下一盏橙色的灯光辉映着如水一般宁静的浅秋之夜。

风穿过门前婆娑的老槐树,漾起一池细碎的涟漪,夜色下的田园清幽静谧,能谛听到花开的声音。

此情此景,是不是要有歌声来唱和,要有月光来烘托,方能抻平每一寸光阴的辙印?

母亲说唱首歌吧,她从容地披上大朵牡丹的丝缎披肩,从抽屉里翻出一笔一划抄写的歌词本。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啊!

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

母亲的歌声在月光下悠悠地流转,应和清风拂过窗下的青藤,飒飒作响。

母亲七十岁了,眸光湛亮,行走如风,腰身仍然秀颀。父亲曾经说过母亲年轻时是莲花村里数一数二的美女,在一次文化宣传队的活动中他曾经见过母亲,那时候的母亲梳着两条乌黑的长辫子,眉目清俊,和一帮小姐妹在一起,是最出挑的。

现时,母亲是老了,脸上有了皱纹,声音不再圆润,沧桑的音色里透着红色年代特有的激扬和魄力,音调把握的极准,节奏和韵律也跟得上,尤其是感情饱满充沛,眼睛里蕴藏着光彩,这哪里像是七十岁的乡下老太太呢?

我坐在靠窗的沙发上,凝视着母亲,安静地聆听,我愿意做她的听者,为她鼓掌,为她喝彩。母亲的眼睛里漾出微微笑意,脸庞如莲花一般端静慈和。这几年里,历经病痛的磨难,她的心境清宁而柔软,那是放下尘世负累所得的自在,历经岁月修行而成的禅意和佛性。她的世界变得宏大而辽阔,不再只有不图回报的付出和给予,而是真真正正活出了自我。现在的她活着不只是过日子,把活着当作是享受生命,乐观而通达,安心地做个慈祥温和的老太太。

记忆里,母亲一直是强韧的,像老家门前一棵浓荫如盖的树,守护着,庇佑着,给予着,付出一切还生怕给的不够多。自古以来,母性的光辉就是无私的给予,她和传统的中国母亲一样习惯了付出,经年累月,从未曾有过怨言。

在母亲执着的爱护里,我们坦然地认为她的给予都是理所当然。母性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无私的奉献,不图索取。多年来,母亲也不曾给我们回报和反哺的机会。四年前,母亲生病住院,病情迟迟得不到确诊,母亲心里的压力很大,但是,她不曾流露一丝一毫的脆弱,只是在想到要劳累儿女伺候的时候才充满了自责。那一时刻,我才懂得,母亲真的老了,老了的母亲有了孩童一样的天真,她的心思纯净简单,只想一辈子呵护儿女,守护她的家园和土地。

此刻,我望着几经磨难病痛重生的母亲,心里甚是欣慰。这是我想见到的母亲,她终于能够放下执念,活的随心随性,恣意而尽情。她意识到自我的回归,换了一种方式生活,年轻时不曾有过鲜衣怒马的日子,不曾懂得与自然草木交流,甚至忙碌得对眼前的流云清风草绿花红都视若无睹。任时光若水悄然流逝,她只全副身心地投入奋斗中去,给我们创造安定和乐的家庭氛围,却忘了自己也是个需要岁月温柔以待的美人。

父亲年轻的时候从部队转业,参加工作,是吃商品粮的工人阶级,工作单位的同事调侃父亲娶了“向阳花”的社员为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可他们哪里懂得年轻时的母亲是勤奋自强的女人,无论是缝纫手工,还是种地养殖,样样出色。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几十年以后,母亲竟以拥有土地为荣,打趣父亲是个连户口本都不在村庄里的“外地人”。我的父母亲两个人磕磕绊绊一世夫妻,在年老时竟然琴瑟和鸣,联袂组合唱歌表演,成了默契的搭档,继续追寻他们红色年代里的事业和梦想。

今夕,夜色安宁,明月朗照,星光璀璨如镶嵌了无数颗熠熠生辉的宝石。这是我久违的故乡的月夜,我在清冽的月光下为母亲读写给她的诗——

“岁月从不败美人

越是老了,你越是活成了禅

穿艳丽花朵的裙子

听戏,唱歌,散步

守着田园,懂得了享受生活

南瓜开花了,玉米抽穗了

从电话听筒里传来你的笑声

自从身体康复以后,你改变了心态

一个女人用全部的力量去爱

往后余生,只希望你拥有自我

……”

母亲微笑倾听着,她眼角的笑纹堆叠如云朵,眸中映彻出通透岁月的善美光芒。此时的母亲从容平和,过上了一生中最惬意的日子,她的内心坦荡而知足。女人不应惧怕苍老,皱纹就是岁月的脉络,蕴藏着你所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经过的阅历变成了你的气质,智慧的女人是禅,老了也带着光阴的柔暖。

清朗的月华掩映老屋檐下的藤蔓,葫芦花摇曳着悠扬的咏叹,和着母亲的歌声,悠远而明亮。我依偎在故乡的怀中,聆听浅秋的物语,在月光下沉醉酣然。

(二零一九年暑假,于故乡的夜)

作者简介

水秀玲珑,原名韦艳微,现居辽宁沈阳。一个生在夏天的北方女子,守着光阴赏花品茗,倚着诗词垒字筑梦。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