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因为担忧,因为有很多的期望……父母总忍不住什么事情都插一手,小到吃穿,大到结婚生子,白白辛苦一遭,反而还落不得好。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容易得不偿失。早前有一个清华退休的老教授,在谈论育儿经验时,说如果一定要管,那就好好管住孩子这3个方面,将来孩子多半能出人头地,有出息。相信很多父母对这样的情形都不陌生,两个大人在谈论事情,孩子时不时在一旁插话,大人间的谈话屡屡被孩子打断……大人谈话孩子爱插嘴,这与孩子的心理有关,一是孩子感受到被忽视,想通过插嘴的方式引起家长注意;二是孩子求知欲高,喜欢不顾场景发问。安抚好孩子的最佳方式不是呵斥,而是告诉孩子“等一等”。事后,再跟孩子好好聊一聊“插嘴”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表扬孩子对了解新事物的渴望以及勇于提问的精神,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插嘴是不礼貌行为。在生活中,当孩子跟你说话时,也尽量不要打断孩子,如果忍住插嘴了,要及时表示“抱歉”,让孩子继续接着说。如此,孩子既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又能在对待他人时保持尊重。良好的习惯越早养成越好,不然以后难改,如果孩子进入社会、进入职场后,依然喜欢打断别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很容易成为被人讨厌的人。再者,当别人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你听到后都还来不及仔细思考就脱口而出,难免会因考虑不周,而说错话,得罪人。我们常说,祸从口出,有时候管住自己的嘴,就是给自己加了一道安全栓。管住孩子的嘴,记住叮嘱孩子“三不说”:秘密不逢人就说,炫耀的话少说,别人的是非莫议论。可真正理解富养的家长却很少,多数人认为,“富养”就是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孩子想要什么就尽量满足。溺爱之下,孩子容易任性嚣张,习惯性索取,却不知感恩为何物,长久以往,只会养出一个白眼狼。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溺爱,是太过疼爱,但事实上,溺爱只是披着爱的外衣的控制和占有,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最后,家长无休止的满足,养大的不是孩子的眼界与胸襟,反而是孩子的欲望和任性。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满足孩子就是一种支持与理解。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那么,允许孩子有辩解的理由,并给出你拒绝的理由,说服孩子。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表现所呈现出来的态度和反应,造就了孩子如今的个性。简单来说,过于严厉的父母,孩子多半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过于放纵的父母,孩子则多半是个肆意妄为的娃。爱孩子,既不能过于强势,习惯控制和占有,应该多注重引导和修正;但也不能过于宽松,在该立规矩的年纪,就要狠下心立规矩,对孩子的错误不能因为爱就姑息。如果从小对孩子样样包办,衣食住行都“照顾”地妥妥贴贴,那势必会养出一个“巨婴”。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再优秀也不过如此,最终会被生活所打败。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曾经那个13岁就考上重点大学的神童魏永康?成绩拔尖的他在妈妈的陪读照顾下,一路披荆斩棘,2000年本科毕业后,17岁的他顺利考上了中科院,硕博连读。按理来说,年纪轻轻,在学业上能有如此聪慧,算得上“天才”了。可读研期间,没有妈妈继续陪读的魏永康,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最终在20岁的时候被劝退。没有吃过劳动的苦的人,一旦远离那个赖以依靠的人,习惯性依赖使他无法独立生存。你以为这都是因为爱,但殊不知,全成了孩子成长路上埋的温柔陷阱。勤劳独立这种品质,永远不会过时,也是孩子必须要吃的苦。正如卡耐基所说:“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以铲除埋伏于各处的障碍。”孩子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们做父母的无法始终庇佑孩子,帮衬孩子一辈子,日后总有一天,我们会先离开这个世界,孩子始终要独当一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教会他礼貌,教会他责任,教会他拼搏,教会他独立! *作者:优优妈,从事教育工作14年,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二胎妈妈。专注研究3-15岁的养育与教育,教书也育人,育儿亦修己。微信公众号:超烦恼爸妈(ID:cfnb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