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片赤芍花 文 / 周依春(四川) 主播 / 自在花开 版式设计 / 湛蓝 一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儿时对老家“桃花源”般的记忆,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而且总是挥之不去。回想起那个时候,乡亲们还是把贫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后来,在大山沟里穷怕了的乡亲们,纷纷跟随劳务输出大军外出打工挣钱,留在家里的年迈力衰的老人,无力耕种自家的土地,大片大片的田园荒芜。曾经热闹的乡村也一下子寂静了下来。 作为一名农信干部,我每次回老家看到那些撂荒的土地,杂草丛生的田园和日渐消失的炊烟,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但又无从下手。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我在异乡工作时认识的一个朋友满平。谈话间,得知他在老家——元山镇兴元村,流转土地上千亩,种植赤芍、丹参等中药材,而且还成立了天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和效益都很不错。他说,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有识之士回乡创业,还有许多优惠政策,加之,大巴山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中药材,种植赤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再则,他还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就回乡搞起了中药材种植。 满平以前是个包工头,搞一些修修补补的小工程,这跨界也太大了吧!像他这样急功近利的人,也能静得下心来搞产业,我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他的成功转型,使我眼前忽然一亮:过去我们老家之所以留不住人,就是因为农民没有发家致富的产业。可不可以把他的中药材种植项目引到我们老家去呢?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满口答应,并承诺无偿给予技术指导和负责帮忙联系销售。 “这样一来,岂不是核心问题就解决了吗?”我心里想。 满平虽然同意了,但要想把这个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还得去跟老家农业合作社社长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沟通商量,看他们愿不愿意干。 我心急火燎地赶回老家,把我的想法如竹筒倒豆似的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我在一心一意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有道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样送上门的好事,自然谁都不会拒绝。 二 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赤芍的种植季节很快就要到了,而且总有一种精神在激励着我,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总有一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我要为家乡找回曾经的喧嚣与繁华。 百闻不如一见。于是我只好带上社长和几位长辈到天泰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去看一看,这样大家心里更踏实些。 深秋时节,周末的一个下午,我带领他们来到了元山镇兴元村。在满平的引领和介绍下,我们穿行在连片的中药材基地中,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屋头院坝间,挖回的丹参堆积如山;田间地头,民工们正在忙着松土垒箱种植赤芍。我们一行人被那样庞大的种植场面所震撼,同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将来大有作为! 说干就干,土地流转是关键。过去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现在首要的问题是流转土地。回去之后,社长必须立即组织召开社员大会,统一大家的思想,达成土地流转的共识。 记得那天上午,全社四五十户户主把社长家的院坝挤得满满的,那样的场面只有在集体生产时见到过。社长刚说明开会的意图后,人群中就立刻有人起哄: “你们流转土地,今后不还给我们怎么办?” “假如你们亏了,不给土地流转费怎么办?” “我们是靠土地吃饭,把土地流转给你们,我们怎么办?” “我宁愿让它荒着,也不流转。”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闹得个晕天黑地,但是大家的担心并不多余。看来一时间思想难以统一。 正当大家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发话了:长辈们、乡亲们,说实在的,我每次回家看到这样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心里很不是滋味,过去大家为了争夺一点田边地角,闹得面红耳赤,鸡犬不宁,甚至打捶割业(方言,打架之意),今天土地这样撂荒闲置,难道你们不觉得可惜吗?你们把土地流转出来,可以得到几份收入,一是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收入,二是今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你们可以到专业合作社来打工,挣得一份工资收入。如果你们以土地流转费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盈利之后,还可以分红,这样就可以得到第三份收入。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今后如果在发展产业方面遇到资金困难,我们信用社还可以帮助解决呀! 我一吐为快,自觉酣畅淋漓。此时,人群中鸦雀无声,死一般的寂静,仿佛连掉在地上的一根针都能听见,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思想的疙瘩渐渐被解开了。 过了很久,终于有人说话了。 “孩子,那么多人都把钱存在你们信用社,都相信你,难道我们自家人还信不过你吗?”三房大爷率先发话了。 “我们社里这条公路就是在他的策划和推动下,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修建起来的,而且为了修通这条路,他带头捐款2万元,要不是他,我们还在肩挑背磨呢,难道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社长发自肺腑地说。 “家乡发展得好与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帮助我们修公路,搞产业,为的是什么呢?完全是为了回报家乡的老百姓,完全是为了家乡这份情!”一向很少说话的旭大爷,道出了他掏心窝子的话。 “我们家王老汉得了重病,不是他给我们解决贷款,连院都入不了,那样早就不在人世了”,“我们家孩子不是信用社的助学贷款支持,哪能上得了什么大学”,“我们不是信用社贷款,怎么能住得上新房哟”……李大婆、赵大婶、杨妹子一个一个说出了她们的心里话,细数着我的为人和好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一生耕作持家、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周老五第一个站了出来。 “我儿子在外面打工,土地没有人耕种,荒在那里也可惜,不如把它流转出来。”年过七旬的二叔也表了态。 “我愿意”、“我愿意”…… 虽然还有个别人在犹豫,但90%的人都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最终流转土地198亩。 三 听说我们老家要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区工商局派驻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张成立即找上门来,要主动帮忙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不久,一个由退休干部、在外务工人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6个股东组成的“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迅速组建了起来,注册资金50万元。特别是长期在外打工、见过世面的人愿意多入股,他们不在乎能分多少红,而在乎家乡能有这样一个产业,将来能富一方百姓。 为了提前找到销路,避免盲目种植出现市场风险,签订购销合同的重任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的身上。在满平的引荐下,我带着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来到大巴山新天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方通过充分沟通协商,预测将来的市场行情,确定了保底收购价格,签订了购销合同,这样就如同给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前的顾虑全部打消了。 组织劳力,整理土地,抢抓季节,快速种植。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班人忙里忙外,熬更受夜,摸爬滚打,短短两个月时间,198亩赤芍全部栽植完毕,那时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我老家所在的清溪沟村,破天荒地有了第一家农村专业合作社,而且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主打产业,后来还被县上命名为“清溪沟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我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满足。 赤芍栽植完毕,最重要的是管理。种植赤芍有“一栽二管三年收”之说,也就是说赤芍的种植周期为三年。赤芍的管理主要是施窝肥、除草和杀虫。施窝肥比较简单,杀虫用可生碱就行了,最难的是除草,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靠人工,目的是为了防止农药残留在赤芍里。然而,由于土地多年未耕种,野草疯一般地生长,前面刚刚除掉,不久又长了出来,一茬接着一茬长,显示出生命的顽强。此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年来,除草的费用支出就高达6、7万元。农业是弱质产业,没有精细化的管理,是很难盈利的。 四 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老乡奔小康。巴心巴肠地为家乡搞产业,好心总不能帮倒忙,使贫穷的乡亲“雪上加霜”,我总是隔三差五地挤时间回去看看。去年年底,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支付民工工资时,有1万元的资金缺口,我介绍他们到当地农商银行去办理产业贷款,最后,因为怕增加财务成本,还是被他们拒绝了,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两个股东凑足了1万元,付清了民工的工资。老社长实话实说:“搞这个赤芍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富了脑袋,老百姓胀了口袋,有的人一年到头在专合社打工可以挣到3000——4000元,有的能挣到5000——6000元,最高可以挣到1万元。 为了度过头两年没有收入的困境,我建议他们药果套种。去年他们套种了西瓜和菊花,虽然种植西瓜小有盈利,但菊花正开花时恰遇连绵阴雨,后来全部“胎死腹中”,近7万元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幸好我劝他们买了农业保险,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现实给他们上了警醒的一课;为了节省专合社的运营成本,股东之一的周旭主动放弃外出打工,专门负责打理专合社的事务;为了弥补与外出打工的收入差距,他还利用家里的自留山散养了600只乌骨鸡,一年下来可以增收5万元。 最美人间四月天,家乡那片赤芍花开了,漫山遍野的赤芍花争奇斗艳,远看就像整个山坡披上了一件红白相间的外衣,近看如同一个花的海洋,蜜蜂在花间“嗡嗡嘤嘤”地飞舞,行走在田间地头,吸吮着赤芍花香,沁人心脾,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曾经沉寂一时的山乡热闹了起来。作为股东之一的老父亲扳起指头盘算着:要是明年赤芍收成不好,或者卖不到好价钱,就干脆将它留作开花供观赏,发展旅游观光业,同样可以增加收入。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山还是那座山,但田已经不是那丘田。家乡那片赤芍花,美了山川,富了乡亲。它是美化家乡的一朵花,更是产业振兴的一团火,在不久的将来,巴山大地一定会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 「end」 作者简介 周依春 周依春(古巴州人),四川巴中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四川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巴中市、巴州区、开江县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山路十八弯》《岁月留痕》等文集,曾在《中国金融》《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华西都市报》《达州日报》《巴中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现供职于四川省开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 主播简介 自在花开,上帝的女儿。愿用声音装点幸福生活,用心诵读美好人生。个人荔枝电台(FM834793)方寸之间。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