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专栏 | 聆听 | 杨秀武 | 流在血液里的小吃

 香落尘外 2020-03-14

流在血液里的小吃

文:杨秀武 / 图源:堆糖

主播:自在花开/ 版式设计:湛蓝

 故乡的小吃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在那条激情的老街,形成了一个地域的饮食文化之香。在此后人生漂泊的每一个地方,故乡的小吃就像母亲一样,追踪着我的梦,追踪我所有的怀念和向往。

我一直想描述老街的小吃,写的不是文字,是回味、回忆和感悟,就像母亲的恩情,儿子除了不会忘却,就是油然而生一种无法报答的愧疚。我心里明白,谁给我了生命,又是谁给了我血液。

红土老街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就像沈从文先生描写的边城一样沧桑、一样古朴、一样诗情画意。1963年的夏天,父亲把我从石窑的彭家垭小学转到了老街上的红土小学读书,那年我刚好八岁,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在乡下当农民,所以我的生活除了银行的食堂,就是老街上的小吃点。后来,我才真正体会到人的一生,任何事情都讲缘份,都谈机遇,比如说我认识、体验、更深入地了解老街的小吃,都与缘份和机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老街的小吃点把老街压成了一条美丽的曲线,就像女人的身段,该直的地方是垂直线,该弯的地方,弯得引人注目。既乐乐大方,又羞羞答答。小吃的摊点成了曲线上的服饰,一般撑白布的下面是面食点,撑蓝布的下面是粑粑点或是油滋儿点,撑斗笠的下面一般是油炸土豆点或是油炸红署点。特别是炸油滋儿和炸土豆的那种滋滋的声音,就像是知鸟唱的一首首情歌,如老街一样幽长,一样深情。

老街的小吃在烹饪上十分讲究。红土特色的米粑粑制作过程是很复杂的,首先把大米在一天前用清水泡涨,五个小时左右后,再用石磨旋转成米浆,雪白的米浆不用现在的酥打片发酵,而是用时间和湿度发酵,待米浆在木盆里鼓成一个球壮体后,再开始蒸。蒸笼也是很讲究的,不用竹,更不用金属性质的蒸笼,用杉木板做成的六方形蒸笼,一格格垒上去,一般一次要蒸五到六格。每一格蒸笼里都有一个竹篾编织的垫子,红土人叫“孬”,“孬”上垫一块粗白布,白布上面再放一串篾圈,篾圈又叫粑粑格。蒸之前,用小木瓢把米浆舀进竹圈内。蒸熟的米粑粑个个般大,像女人的手背,圆圆的、软软的,吃起来落口消融,馨香夺人。

红土老街的油滋儿的制作过程,同样在我的记忆里刻骨铭心。油滋儿的主要原料是米浆和用清油炸熟的花生米、核桃仁、炒熟的苞谷子。用铝匹焊一个小圆筒,镶上底,然后焊一个一尺多长的手把。先用勺把米浆舀一点放到底部,再舀一些主要原料,最后再舀一勺米浆覆盖在上面之后,放到滚开的油锅里,炸熟了,那个铝制小圆筒就自然漂上来了,滚开的油花在滋滋的油炸声里舞蹈。金黄色的油滋儿,能香一条街的油滋儿,酥得清清脆脆的油滋儿,像微型图腾柱的油滋儿,刺激得你满口馋水。那种回味,能让你记得一辈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炸油滋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生的过程,人生的成熟是要通过煎熬的。

后来,我去恩施读书,师范毕业后又赶上撤区并乡,我就回到石窑中学任教,再后来我又从石窑调到鹤峰工作,去红土的机会就越来越少,能吃到老街的小吃几乎是一种梦想了。人就是这样,一旦你拥有了,就觉得所拥有的一切是那么简单和平凡,一旦失去了拥有,才觉得失去的珍贵和不凡。

近几年我干上了旅游工作,一直想回到红土老街,实地考察和再一次感受红土老街的小吃。终于找到了一次机会,当我们从恩施来到马尾沟,这里正在修电站、公路改线,巧遇山塌,要一天才能行。这天刚好是我五十岁生日,也是我从石窑去红土读书四十二年的纪念日。为纪念这两个日子,我在公路上捡了一块像油滋儿的石头,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掉进河里时绽开了迷人的笑纹。我仿佛听见在水一方有老街油炸的声音升起,冲击着我少年稚嫩而淘气的心灵。这时一种莫名其妙的饥饿袭击着我的渴望。

我望着对岸像油滋儿的父子石,我望着蓝天上像米粑粑的团团白云,我思绪又回到三十多年前的老街。

中街住着一位当时的区委副书记,姓袁,文化不高,演讲才能可用口若悬河形容,加上人品好,对人亲和,工作扎实,算得上是红土的一街之尊,他爱人和我母亲同一姓氏,常以姊妹相称。母亲只要从乡下来街上,那里是惟一的去处。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去做客,正碰上袁书记在家,他没有官味,就像我姨的私人秘书,叫左不右,那脸上的笑,有一种香而甜的感觉。一连串的幽默话都与小吃有关:我们这里的米粑粑啊,吃一个就要添一年阳寿,油滋儿你要多吃几个,那家伙吃过之后,到外面出气都要香几里路。我母亲和姨总是笑,我呢,听得很当真,本来就特别好吃的米粑粑和油滋儿经他这么一说就更增添了神秘感,如果用现在的视觉来审视当时的袁书记,他这个书记当得十分超前。现在一个地方的领导,为经济的发展不就是这么推介自己的产品吗?

不知为什么,我现在每天吃早餐,都会想起那条老街,想起老街上的小吃,想起我当年在老街买小吃的那个猴模狗样。我认定故乡的小吃会给红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会从岳家大山的脚下走向恩施,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想到这里,我恨不得给自己插上翅膀,飞到那条我魂牵梦绕的老街,去吃几天小吃,去看看那位我敬重的袁书记。去听一听他现在的小吃广告词!

作者简介

杨秀武

杨秀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著有诗集4部,散文集3部,长篇叙事诗1部,电视连续剧1部。

获得全国民族文学“骏马奖”,湖北屈原文艺奖,湖北文学奖,湖北民族文化政府奖。

主播简介

自在花开,上帝的女儿。愿用声音装点幸福生活,用心诵读美好人生。 个人荔枝电台(FM834793)方寸之间。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