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专栏 | 地图鱼 | 做客岜沙苗寨

 香落尘外 2020-03-14

多彩贵州行

做客岜沙苗寨

文:地图鱼    版式:洛儿   图源:网络

走访岜沙苗寨,内心里更多生出的是对这个部落民族的敬重之情。

岜沙,原名分宋,解放后政府改名为岜沙,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可以持火枪的部落,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九点钟我们就到达景区,沿着一条青石板嵌成的道路悠悠前行。路两边的植物葳蕤苍翠,有一种叶片很像篦齿的植物,上面长出了一根根笔挺的茎,茎的顶端像极了一个个小蜗牛,又像某种动物的触角,很是奇特。忍不住停下脚步,拍下它俏俏的模样。走不多远就来到了寨门前,刷票进入苗寨。前行几百米,前方一个亭子赫然进入眼帘。亭子上书写着“香樟纪念亭”几个大字,这五个字的上方有“敬献毛主席纪念堂”一行小字。亭子是八角翘角形,黛色的瓦片上有很多落叶和新生的翠绿苔藓,一枯一荣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亭子下方正中间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香樟树树根。正面有一个村民祭树神焚香的石制长方形香炉。据介绍,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一棵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男女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直到车子消失在视线里。为志纪念,1977年于树址处建造了这座亭子。1984年从江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岜沙人崇拜树神,逢年过节都要祭树,而且实行树葬。他们信奉“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每一个岜沙人出生后,父母就会为他种下一棵树,寓意他生命的开始。当这个人死后,寨子中的人会把这棵陪伴他一起长大的树,砍下来做成他的棺椁,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上一棵小树,没有坟头,也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常青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在岜沙,一棵树就是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有神性。岜沙人敬畏这些魂灵,这些魂灵也庇护着岜沙。他们从不会乱砍乱伐一棵树。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持得这么好,与此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村寨依山而建,一座座深黄色的吊脚楼,错落有序隐逸在群山绿植中。我们站在岜沙文化陈列馆的楼上远眺,连绵的黛色瓦片给人一种古拙感,透视出古朴的民风。农家菜园里的蔬菜青翠欲滴,自给自足的安恬生活是村民的常态。

我们听说有表演就往寨子里走去,路遇一些村民,有岜沙汉子也有岜沙姑娘,身材都不高大。姑娘们戴着头饰,汉子们也头戴头帕,手里都拿着大长筒乐器,迎面而来。经过问询,方知表演还不到时间,他们要赶去寨门迎宾。我们随又跟着他们返回到寨门,一起等候仪式开始。这期间得以细细端详村民的装束,岜沙汉子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都是无领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个个身背腰刀,肩扛火枪。他们的头顶上都挽有一个像西安兵马俑一样的发髻,所不同的是,发髻底下周围的头发都剃掉了,饰以头帕;姑娘们的服饰主体也是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上都有姑娘们自己绣的刺绣点缀。闲聊间了解了苗寨村民的衣服都是自己纺线织的布,然后用草木灰、鸡蛋清、白酒和糯米一起染色成为黑色、深咔色。从村民的衣着上能够折射出岜沙服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且至今代代传承着。

在这个空档儿,我们有缘结识了苗寨的村支书,人们亲切地称他“苗王”。老人家很健谈,声音洪亮,双目炯炯有神,且普通话说得特别好,用“精神矍铄”四个字来形容再妥帖不过。已经78岁高龄的他,步伐稳健,腰板笔直赛过年轻人。苗王1969年曾在北京卫戍部队服役四年,不愧是行伍出身,举止间透出一股英气,且身高要比苗寨其他岜沙汉子高出很多。

迎宾仪式开始了,我们和来自广东的游客们一起在寨门外观看了岜沙苗族人的迎宾仪式。岜沙人热情好客,每逢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汉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参与仪式表演的都是寨里的村民,谁有时间谁参加,人员并不固定,78岁的苗王也在表演队列中。

随后我们又去看了村民较正式的表演,整场表演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赞美岜沙人的勤劳质朴还有他们的婚假习俗。他们把在日常运用火枪打猎的情景与动作也编进了自己的芦笙舞蹈当中,赋予了岜沙人彪悍、粗犷的舞蹈风格,极具观赏价值和浓重的岜沙火枪文化气息。

中午我们邀请苗王和他的滚姓兄长和我们一起吃午饭。无酒不成席,边饮小酒助兴,边听老人们讲诉苗寨的事情。饭后,苗王邀请我们去了他家,参观了他家的吊脚楼,并登上木楼,在窗口拍景。我们看到老人家木墙上张贴了很多照片,有年轻时候穿军装的,也有香港一个摄影家给他拍的近期的照片,都神采奕奕。老人介绍,他和他的孙子一起参加了《魅力乡村》的拍摄,宣传他们的苗寨,让世人更多的了解他们。苗王无异于他们村寨的代言人。随后,热情善良的苗王又带着我们在寨里各处走走,在一处高地拍了梯田。一路上好多处都看到有苗王的照片,当有人问及像高铁站这些公众场所张贴他的照片,有没有想过收点肖像费时,老人说,他们也是在宣传他和他的村寨,不考虑收费,只希望自己可以长寿,多活几年。质朴的老人不仅颜值高,思想境界也上到了一定的高度,心态亦很好。

临别,我们一行与苗王合影留念,辞别了老人家,又乘车奔赴肇兴侗寨景区。在现代文明的源源渗透下,多少年来岜沙苗族依然保持原有的生态文化和生活习俗,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持恒坚守呢?一路上,苗王和他的村寨一直在脑海中萦回,挥之不去。

作者简介

地图鱼: 一直从事教学工作。闲暇时喜爱旅行、摄影,喜欢用粗浅的文字记录平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部分散文、游记在锡林郭勒盟报刊杂志上发表过。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