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淡 图源:堆糖 春日黄山行 ♫. ♪~♬..♩ 4月的安徽,气候无常;春日的黄山,更瞬间万变。或暖阳高照,或云雾缭绕;或阴雨连绵,或风声涛涛。对于天南地北的游客来说,一切都在运气中,毫无办法去掌控。黄山是我心中的一个梦,多少次思黄山彻夜难眠,多少次梦醒在黄山之巅。当一个人的梦想与现实完美统一之时,那种无比的欢乐一定会镌刻在人生的里程碑,成为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 4月20日,同行6位老乡游览黄山,特别是有摄影师老梁相伴,更是格外开心,因为他可为我拍下永恒的留念。谁知当我们坐在景区的缆车中,大伙都面面相觑,心绪纠结,缆车行走在茫茫大雾之中,犹如飞机穿越厚厚的云层,眼前只余白茫茫一片,眼里哪有一丝风景!旅友老刘曾告诉过我,他大前年也是4月份游黄山,一场倾盆大雨浇灭了他游玩的兴致,至今提起来还心有不甘。难道老刘遇上了大雨,我们又赶上大雾,登黄山如此不畅?导游说黄山一年的晴朗天气不足100天,谁能遇上好天气全靠运气,听了导游的话我的心里更忐忑不安,看来,只好等待命运的安排了。 近景朦胧,远景无影。随着参差不齐的阶梯步步登高,人群汇成了汹涌的海洋,熙熙攘攘得密不透风。尽管如此拥挤不堪,大家还是竭尽全力给气喘吁吁的挑夫让路,他们肩挑矿泉水和许多小吃,一步一步地向高处攀登,他们为了家人的生计,更为了游客的需求,无怨无悔地完成着黄山赋予的使命。随着导游的一声“玉屏楼到了,著名的迎客松就在这里!”不知导游是在告诉我们,还是在通知老天,话音刚落,漫天的大雾像战败的兵卒,一团团、一簇簇、一缕缕、一片片,落荒而逃。霎时间,山露出了笑脸,树现出了娇姿,只有白棉般的云海不依不舍地缠绕在山腰,像美女衣裙的飘带在缓缓飘移。 玉屏楼地处玉屏峰,玉屏峰海拔1716米,是黄山的主要山峰之一。相对开阔的玉屏楼松林聚集,山石凸显,有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游客在这里可休闲小憩。一对情侣松从山石中冒出,一株粗壮挺拔,一株婀娜多姿,枝枝相依,叶叶相连,犹如并蒂,举案齐眉。许多人误以为这就是迎客松了,其实不然,当你的注意力转向旁侧的峭壁上时,真正的迎客松才向你频频招手。 千年迎客松,笑把宾客迎。迎客松枝繁叶茂,身材窈窕,亭亭玉立,美如少妇。树高10米有余,根扎在崖壁,根离地面还有两三米的样子。靠崖的一面几乎没有枝叶,而向外的一面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圆形的树冠如凤冠上缀满珠光宝气,轻轻地摇曳着雨后的露珠,枝丫间的交汇处像眨动的眼睛,折射着灵动的光华,浸润着娇柔的亮光。一只修长的臂膀缓缓伸出,像礼仪小姐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枝叶编织成的纤手微微地抖动着指尖,犹如拨动着“朋友啊,朋友……”的琴弦。而另一只手却自然垂放于小腹前,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迎客松啊迎客松,我终于站在了你的面前,觉得自豪,觉得荣耀,梦想成真。上至人民大会堂的会客厅,下至宾馆酒店的屏风,就连百姓的庭院影壁上,都展现着你的美丽身姿。你是黄山的代表,你是安徽的名片,你是中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你是珍奇无比的国家瑰宝,你是世界认知中国的窗口。 无独有偶,离迎客松不远处,有送客松相伴。虽无迎客松之风度翩翩,却也枝曲有度,冠茂风骚,大有揖送宾客之态。正如一首诗赞曰:“卓立峰巅观沧海,松下道上客徘徊。风腰枝动揖相送,还盼日后君再来。” 离开迎客松,攀向光明顶。天气更晴好,沿途景如画。牛鼻山上,怪石如牛,昂首长空,引颈仰望,文人赐名:犀牛望月。山桃密密,繁华点点,栖身松下,如入母怀。攀绝壁深壑,登百步云梯,人熙熙攘攘,歌悠悠扬扬。台阶伸向远方,伸向蓝天,伸向光明的顶端。信秀峰上观群山,怪石林立,鬼斧神工;青松如海,云海如带;此起彼伏,叹为观止。枝枝玉兰白,朵朵杜鹃红,飞鸟林间过,松鼠枝上来。大步鳌鱼洞,谨行一线天。才过白鹅山庄,又遇海心阁亭。一尊石刻简陋朴实,刻下的文字让人牢记心怀:“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作为游者,应该踏遍黄山的山山梁梁沟沟壑壑,将闪光的足迹留在每一寸土石上,无论风霜雪雨,无论春夏秋冬,永远抹不去我们留在黄山的深深印痕。然而,黄山的大美我们无法带走,相机也只能装下一瞬间的美丽,只有丰满的记忆,是容纳黄山全部的精美仪器,黄山将在人们的记忆中生根开花,谱写出一首首精美绝伦的诗篇。 黄山海拔最高的是莲花峰,海拔1864米;其次是光明顶,海拔1860米,天都峰居三,海拔1810米。有标牌广而告之,莲花峰正值轮休,我们自然不可攀登,说来颇有意思,黄山的峰与众不同,竟然享有轮休的待遇。那是以俊秀为名的第一峰,登山而未能登上最高处,心中还是很有遗憾的,尽管比光明顶只高出4米。天都峰是以险著称的,一般不鼓励游客攀登,何况一日之游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不允许的。有趣的是,黄山有36峰,却不包括光明顶在内。并不是因为光明顶不具备资格,而是古人视光明顶为群峰之冠,将其列在36峰之上。正如《水浒传》中的晁盖一般,带领弟兄们打造成英雄聚会的水泊梁山,自己却没有被列为108将之内,思来,总觉得有些不近情理。 光明顶平坦空旷,视野开阔,华东地区最高的黄山气象台建在这里,特有的气象标志成为光明顶的一抹亮色。一枚太阳形状的圆形建筑在山庄的楼顶傲然矗立,球形也寓意着会带来无限的光明,使光明顶更显得名副其实。山顶有着秀美的景致,踏上林间的奇石,享受着大自然的钟灵造化;俯瞰深壑风光,淡雾中涛声阵阵,飞瀑潺潺,不是仙界,胜似仙界。光明顶还是看日出日落的最佳位置,但需要住在山上方可如愿,甚至得住上多日,因为日出日落的好景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住处倒是别担心,这里有上好的山庄供你选择,只要你愿意。 本来想步行下山,又怕影响团队朋友们的行程,还是乘缆车结束了黄山的游览。导游说,游黄山像我们能遇到这么好的天气,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我们听后更觉得有些沾沾自喜,好生得意。 黄山是无言的诗,千百年的文人墨客咏不完松涛雅韵;黄山是三维的画,无数支丹青妙笔描不尽雄奇隽秀;黄山是浩瀚的书,万卷宏篇装不下惊叹感言。 作者简介 ![]() 平淡,一个老来无事的退休人员,喜欢敲打文字的人,阳泉市作协会员。爱好旅游,善写游记。有时也写写诗词和楹联,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