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文:终南客老张 △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千米平江路 半个姑苏城 夕阳的余晖透过河边树木的罅隙,照射到河东岸一排临街古色古香房屋墙壁上再折射到水面,习习凉风吹皱一池碧水,于是粼粼的光芒就被镶嵌上一道道桔亮的金边。长方形条石和不规则的碎石块错落有致地铺就了沿河的小径,或许是有些铺面和弄堂的房屋正在修缮,步行街并没有那种吵吵闹闹的市井之声和过度商业化的气息。时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着古装的少女,衣带飘飘裙袂飞扬有说有笑地款款走过街头,静静坐在条石凳的河边护栏上,你既是匆匆过客,又仿佛是某个古装剧中的路人甲。呷一口茶,面颔微笑,超然地看着街道上各色人等。心里似乎想着什么,又似乎思绪在古老的姑苏城和现代繁华的平江路之间不断切换…… 整修过的道路古朴干净,既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和厚重,又让人感受到繁华都市中的一抹清新和自然。粉墙黛瓦、木栅花窗,整个姑苏老城区棋盘状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有那弄堂口的一株凌霄花,与一棵古树相伴相生,胳膊粗的藤身顺几搂粗的树干攀援而上,却把一嘟嘟一累累黄红相间的小喇叭状的繁花友好地触碰到你额头。微风过处,摇曳生香,这一树碧翠和繁花,间有随风摇落的馨香,在藤蔓和叶子搭成的自然凉棚下安放着一把原木色的椅子,射灯烘托着光线,巧妙地将坐在椅子上的游客烘衬成舞台上的焦点。背后橱窗的玻璃上很文艺的有三行字:“最近谣言说我喜欢你。我想澄清一下。这是真的。”文艺小资惹得来往的观光客无不驻足拍照。华灯初上,夜未央,荷言旗袍店的广告是用霓虹巧妙勾勒出的一袭曼妙之姿,在一串串红色宫灯和小桥流水的映衬下犹如神来之笔,几个撑着油纸伞的年轻女子,身着凸显婀娜腰肢的旗袍,轻盈自然地舞动着丝巾无息走过街头,将东方女子端庄娴雅和沉静纯美在着装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惹得来往女客径自漫过小桥,自然地去逛逛这别有情致的街头小店。而桥下,船桨打碎了波光,不时有着蜡染青花色布衣的船家咯吱咯吱摇着橹站在乌篷船头,面带幸福的笑容载着几个安静地坐在船头的男男女女,顺着平江河欣赏沿途风光。正当你凝神于光影变幻中,偶有手摇船的船娘顺风里飘来婉转轻快的吴侬软语的船歌“太湖美呀太湖美,水上有白帆那,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皓月当空,独坐河边,品茗独醉,一种难以言说的惬意漫上心头。 如果单单是空无一人的静寂,却是少了烟火气息,而一味强调人气摩肩接踵的游客和大声揽客的高度商业文明,又给人一种千城一面网红打卡的俗气感觉。千年古城的保护传承,如何既能做到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相协调,这个于公元前514年由伍子胥设计的古城与现代生活如何有机融合,平江路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一河一街,河街并行”的风貌被完整保持下来。河街交错的布局,从实用上说,既方便百姓行船交通,又方便两岸居家交流。从生态环境上说,这水曲流殇的格局,更是形成了这个古城独特的生态链条。河西边的里弄一溜烟仍然保持了江南水乡的原貌,除了沿河边的一部分开门经商外,更多的住户仍然在这方水土中繁衍生息。走进巷子深处,老人们悠闲地在躺椅上纳凉,蒲扇轻轻晃动,一只老猫卧在主人脚边,看到陌生人发出喵的叫声,旁边的收音机里昆曲唱得正浓。正在炒菜的滋啦声,稚童的哭啼声,小狗的汪汪声,以及一个临街的老房子窗式空调的嗡鸣声,年轻人洗好的五颜六色的衣服正滴答着水往出晾,夹杂着听不懂的夫妻俩的吵架声,无时无刻都在告诉我们,这才是烟火色里的生活。坐在跨河的古桥上凝望,河东各色店铺林立,却又极具地方特色,丝绸店,竹编工艺品店,特色的概念书店,茶叶店,永远都排队的时尚饮品店。百年老字号当地传统食品店以及欣赏昆曲和评弹的临街门面,以及独家独院的苏帮菜店,店铺虽多但整齐有序,巧妙的灯光整体上将河、巷、店、以及周围的原生态的大树和绿植和谐统一地糅合在一起。有集中,更有留白,每到一个巷口,地灯打过来,恰如其分地辉映着这里的古老的前世和时的今生。霓虹闪耀间人来熙往着,操着天南海北口音的人走过这里,又各自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品味着姑苏之美,举起手机拍照留存,不吝啬地惊呼人间天堂下有苏杭。有人扶老携幼,有人伉俪双飞,有背包客独来独往,有专业的摄影师拿着沉重的器材在等待最好的时机,有佛系的店铺卖家在一个狭小的店里翘着二郎腿,顾影自怜地自拍着。而一个着藏青色长袍的伙计一脸职业地正在为一个苏帮菜馆招徕顾客。一对热恋中的男女不断变换姿势玩自拍,而一个茶馆门口的女侍,看着手机屏幕一眼,哇的一声哭出来,在路人或惊愕或麻木的目光里掩面而泣。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哭着呱呱坠地,有人呛天喊地抱怨生活,有人一生幸福无疾而终,更有人在ICU里无可奈何插满管子与命运抗争着。“也许很远还是昨天,在这里或在对岸,长路辗转离合悲欢,人聚人又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就在那无数个瞬间,流年暗换。“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就像你我,今日姑苏城里的匆匆过客,哭过笑过来过感受过,这就够了,你的感受和体验,别人代替不了。掐点急匆匆奔赴目的地,招牌式拍照,走街串巷,照所谓小红书直奔网红店,打卡所谓的网红景点。下车拍照、上车睡觉,迫不及待发条朋友圈、或者再貌似胸怀全世界,一大早睡眼朦胧,来一句,全世界,你早!再配上几句瞎编或者寻章摘句不像自己风格文绉绉的话,配几张风景大多数是各种自拍的照片,在按下“发送”键的同时,又迫不及待地奔向下一个目的。不出半年,回看你这些“赶集”般的所谓旅行,这难道就是旅行的真正意义吗?想起报纸说俄罗斯一些白领,热衷于收集世界著名旅游景点的明信片并且想法设法把自己照片与那些景点“无缝拼接”好,假装我在现场的优越感,以图在同事间获得炫耀的资本。这也如同现在微信运动,高铁上看到有人安坐椅子上,一个把手机钟摆状摇晃,一个更超前,将手机绑在一个不断摇晃的秋千状的玩具上,脸上发出得意的微笑,今天走了十万步,晚上肯定占领封面!其实,旅行的意义不为炫耀,不为满足口福,更不仅仅是为了到达享受我来过,还在于以当地人的心态,去认真感受沿途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从这个角度说,旅行更像是一种当地文化的体验,不在于你走了多远,也不在于你走了多久,而在于自己到底体验到了多少。在观光客的眼里有无数个版本的平江河,但是,你是你,我是我,彼此不能代替那种独一无二的体验,流淌了千年的平江河,还是九曲回廊中那道汩汩而过庇佑着姑苏城的母亲河…… 。 沿着河边往北踢踏脚步随意走,总有一些别致的小店吸引着你驻足,或是名字奇特或是小店橱窗陈列别致。二十年前去法兰西,巴黎街头看商店橱窗陈列,商品仿佛是一件艺术品的时候,那时候感慨我们的百货商场,要不就是大杂货铺,要不更是高傲的营业员看人下菜的脸,当时唏嘘哪一天我们会像那样,把生活过成诗和远方,把商品卖成艺术!今日,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后来居上,想起来也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 夜色撩人,街边的丁香花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你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味。河边的老妪竹筐里的一把把莲蓬还没卖完,沧桑的脸庞上透露出急切的表情,不遗余力地向过往的路人推荐她的莲蓬和精心串好的栀子花环。而旁边卖完的乡民则用扁担挑着两个大竹笼子哼着欢快的小曲逐渐消失在夜色中。邾长巷口的鹤鸣堂,古老的建筑在夜色中闪烁透露着一种威严,这座上世纪30年代上海大佬黄金荣在苏州兴建的私宅,经历过无数的风雨,据说那些青砖都是自域外漂洋过海而来,整体建筑既保留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那古井活水,编着英文号码的青砖,却又处处透露出与生俱来的另类和不凡。这座老宅如今虽然被评为苏州最美的住宅,但是,不过百年,斯人已逝,却留下一段岁月让人在面对曾经的主人留下的一点一滴而惊叹物是人非。我在脑中试图还原当年的场景:勤快的佣人们把门口打扫得一尘不染,院内的花草沁人心脾,阁楼上的姨太太,正精心梳妆打扮准备去参加奢华的宴会,楼下的客厅里,黄金荣正安逸地抽着烟。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如今宅子依旧,城头变幻大王旗,建筑依然透露出饱经风霜后的涅槃重生,留下这段岁月供人凭生几许感慨。 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个千年古城,不仅是经济上激流勇进,在传统文化传承上一点也不逊色。昆曲和评弹成为其独有的文化标签。“纤手轻拢慢捻,启齿莺语婉转,唱的是情长尺短,听的是意犹未尽。”在最文艺的平江路,你可以品略最苏州的声音。顺一个不大的门脸往里走,深深狭长的院落随着一溜橘黄色宫灯的指引,就来到一个曲径通幽处的听评弹的好地方。一场刚结束,兴犹未尽的客人有的边走边议论,更有的留下来跟艺人们热切地聊着,赞不绝口的褒扬更让那些被誉为城市活化石的老艺人们增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能传承下去,有更多的人愿意听,这就是动力”,那个刚才在台上还顾盼生姿的演员卸去妆容,动情的人感慨着。来一泡茶,几碟小点,将疲惫的身心交给舒适的藤椅,关掉手机,忘却俗世的烦恼,将时光的碎片丢泄在这走出过无数个风云人物的小巷子里,“曲巷通幽处,聆听韵起时。庭中芭蕉待初雨,琵琶弦上寄软语。井畔藤萝钩新月,持盏安坐且忘虞”,你的行为和你的版本相符合,这就是大自在!这境界,又是多么的奢侈和令人向往,这不是柴米油盐,这就是身在闹事,心处荒野的诗和远方…… 边走边看,走走停停,总想把这一段时光凝固住。总是在无可奈何中松开手,就如同抓一把细沙,努力攥紧拳头,时光却依然如沙,在指缝里无息滑落。对面水边一盏橘黄色的灯光吸引了我,像是一个居家户在窗口摆了些小吃,信步循香绕道去,就看到一个满头银发的慈祥的老阿姨。一个悬挂在窗前的KT板上写着“微笑阿姨,让你记住老苏州的味道”,随意要了鸡脚、豆腐、鸭头、鸭心、鸭脖等卤煮,加上自家酿制的桂花酸梅汤,瞬间味蕾就被征服。遂乘兴又在老卤里拨弄把她家所有品种逐个拿来品尝,一边跟这个本地的老人闲聊起来。一个小凳子,一盘卤制的各种吃食,就放在河边的石栏上,吹着小风,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老人家对自己的手艺非常自信,自称也不单为生活,做了一辈子卤味,街坊邻里都说手艺好,索性多做点摆出来。也不刻意宣传,更不加大产出,说卤一锅卖完了就完了,也不为所累,图得个开心,还特意拿了她的手机给我看,曾经的中央台哪个新闻哪个美食栏目都寻访拍摄过她的卤味。言谈中洋溢着劳动被人认可和尊重的幸福微笑。微笑阿姨,名不虚传,我特意拍了一下,一个锈迹斑斑的铁门上订着门牌,凤池弄8号,一条普通的老街却这么美的名字,一个普通却又吉祥的号牌,一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姑苏城的居民,不是导游,却又能在言谈举止中,让你无法忘怀她的美食,让你不能不向往这样的生活,向你非常友善地叙说着这段小巷的过往、现在和她忧心的将来……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不知当年杜荀鹤眼里的这个古城,如果时光逆转,看到如今欣逢盛世的的样子,会有什么感觉!苏州是什么?导游滚瓜烂熟地说,这个季节,可以买最好的鸡头米、阳澄湖的大闸蟹送人,营养又美味。还有四季都有的特产:苏绣、八珍糕、万三蹄、太湖银鱼、苏州丝绸、太仓肉松、乾生元枣泥麻饼、碧螺春茶叶、山前豆腐干。这是导游眼里的苏州,是城市的A面罢了!我感兴趣的是,同治七年的状元郎,官至兵部左侍郎的洪钧,又是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1866年的某一天,将那秦淮名妓赛金花迎娶到这里?而且在在平江路悬桥巷27号一住就是很久!我感兴趣的是,一代枭雄黄金荣,在这个苏州的里弄里,住过多少日夜,如今苏州发展提速之快令人侧目,放到他能看到今日,又作何感想?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其实,诗中的描述的“雨巷”,就是这平江路上的丁香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胡厢使巷、丁香巷、大柳枝巷、大儒巷、悬桥巷、花桥巷……一个个迷蒙烟雨中的古老基因的密码,等着你身临其体验和破译。 时间比想象得快得多 它就在你的犹豫和等待中匆匆而去 去你想去的地方 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趁现在 别等到来不及 坐在一间古朴的茶室里,耳边传来费玉清深情的歌唱: 都为了他 想念着他 又来到太湖边 手上的花 片片落 摘几片漂水面 水乡苏州 此恨绵绵 并肩双影 月下花前 此情永记心田 (口白)那天 你说了声再见 带走了我的情 却留下了你的影 哦 我忘不了那苏州的夜晚 日升山边 星星闪闪 寒山寺 钟声 传到山那边 都为了他 思念着他 永远不改变 手上一枝 桃花江 扑鼻味香甜 水乡苏州 景秀花艳 最难忘有情人 两地相思牵 。 作者简介 ![]() 老张,不惑有二,陕西咸阳人,曾以终南客老张或长安稼娃张康宁为笔名,爱摄影、爱旅游,喜爱文学,天性驽钝,却又较真。酷爱户外,十几年来踏遍秦岭七十二峪,每逢看到绝美景象,归来多以文字记之,聊以自慰,兼于朋友同事共赏。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