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陈风华丨陪读老人

 香落尘外 2020-03-14

陪读

老人

文:陈风华

图源:堆糖

版式设计:湛蓝

田径场举行的高考200天动员大会现场,旁听的我,被几位家长围拢着“诉苦”。

其中有一位是陪读孙女的奶奶,她谈到了陪读的无奈。孩子压力大,考得好或考得不好,不敢问。而平日对于孙女的要求,老人是立马应答的。“奶奶没热水了,烧点热水咯!”“好!好!好!马上来!”“奶奶,今天我想吃鸡腿!”“好!好!好!马上买!”“旁边的人都笑我像个太监似的。”她说,“是啊,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怎么没人说‘可怜天下奶奶心’呢?”

这句话触动了我对这些陪读老人的思索。

也不知从何时起,“陪读”这个词进入寻常百姓家。每年开学季,各地的学区房最抢手,有的一租就是三年,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这几年陪读大军是越来越庞大,年轻的家长,忍受两地相思苦,母亲来陪孩子,父亲在外赚钱,一人养几口,很是辛苦!

也有很多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心疼孙子和孙女。想着自己身体还硬朗,能出点力就出点力,于是他们放弃了在家的舒适,来到学校陪读。

按理说,老人们一辈子辛苦,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孩子的孩子原不是他们的责任。只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又担心孙辈们在学校受苦。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些陪读老人。

1

✨(一)可敬的(外)祖父

几乎每天早晨六点下楼经过食堂边洗衣池,总能看到一位老人在洗衣服。他动作娴熟,那一搓一甩绝不差于任何一女同志,且边洗衣边大声与人打着招呼,声音大着呢,很有穿透力。

平日在校园里见到的他,身上总是干净整洁,走起路来也是脚下生风。看他的外表和他的精气神,你绝想不到他已七十又八了。

老人陪着三个孩子读书,一个孙女读初三,另两个外孙女读高中。按理说,“麻袋灌谷子,一袋归一袋”,老人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够了,这孩子的孩子应该不是他的事。可他说“父母都在外地,你说怎么办?我也放不下,在家也歇不自在。”“老伴走了,一人在家也孤单,在学校陪陪读,与其他老人玩玩、聊聊,日子也还开心!”

多好的老人!这就是中国式父母,为了下一辈甚至下下一辈,总有操不完的心,劳不完的神,而且劳得是无焦无怨、无悔无恼!  

现在老人病重回家了,听说他儿女对他挺好的,我心也安慰多了。祝他老人家早日康复!

2

✨(二)辛劳的奶奶

这原本是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在外面包工程,赚钱多;母亲漂亮能干。不知何时,母亲迷上了麻将,整天整天的赌博,与两个年幼的孩子相处甚少,最后竟离家出走了!父亲为了找母亲又患上重病,家里的积蓄几乎花光——原来母亲竟远嫁他乡——从此,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就落在近80岁的奶奶肩上。这不,年事已高的奶奶,来到学校陪读两个孙子。

走进她们合住的寝室,里面三张床,加上生活物品就够挤了。也真难为这位老人,每天三个人的饭食、衣服洗收就很累人。这段时间阴雨天多,大孙子有一天说:“奶奶,我这被子都快拧出水来。”第二天阴天,她赶紧把大孙子的被子搬出去透透气,傍晚又用取暖器来烘床板。这上上下下的,一个八十岁的老人真是不易!

有时,小孙子放学写作业,那张小桌子夹在冰箱和床之间,墙上昏暗的灯根本照不亮桌面。我想小孩子怎么看得清?要是他们的父母在,情况又会怎样?我真担心这两个孩子的视力。目前来说两个孩子的成绩还算令人欣慰,虽然大孙子有点内向,网瘾重,老赶她回去,还让她把弟弟也带走。(从小缺乏母爱的孩子或许对别人的爱也会少吧。)好在老人还算豁达,她的大度也在慢慢影响着孩子们。相信奶奶的辛苦会让孩子成长路上的内心不再孤寂。    

说到这些,奶奶无奈地笑笑,一头华发遮住面庞却难掩酸楚。

3

✨(三)受责备的奶奶

这是个风雨飘摇的家。母亲在孩子两岁时离家出走,“母爱”成了孩子一生无法企及的梦,也成了孩子心中永远的痛。父亲在外打工多年,因手残疾也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爷爷和奶奶年过70,家中还有个90多岁的太婆,家中主要收入就靠爷爷种的一点点田地。好在孩子聪明,初升高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但高一高二的他上网、看小说、上课睡觉……一身的毛病。

到高三了,小孩稍有改观。家里心疼这个宝贝孙子,奶奶来到学校陪孩子。可怜未进过校门的奶奶看到看小说的孙子,还以为他在用功呢!不久玩手机成了祖孙俩的矛盾焦点。勤俭的奶奶平常会在校内捡点瓶瓶罐罐、纸屑之类的东西放到房间里,这一点直接招致了孩子的反感。老人洗碗用洗洁精不多,吃饭端个碗油腻腻的,小孩又嫌奶奶碗未洗干净……老人经常找到孩子的班主任,边说边落泪。此景最让人动容。每天辛苦得不到孩子的感恩,反遭苛责,让这位老人情何以堪?

从两岁起,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奶奶就是娘,本应是很亲的。可是母亲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他心中的空缺无法填补,阴影永在。母爱的缺席,造成他性格偏激,与周围人也常常格格不入。

我们学校有陪读家长466人,老人陪读的就有375人——陪读已成潮流——绝大部分陪读老人都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自己的孩子马虎点,怠慢点,没人会责备,而子孙辈就不同。年龄差异大,思维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他们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有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一字不识,根本无法教导孩子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学习中的疑感,更别说引领孩子们人生观、世界观了。

中国式父母的伟大就在只知付出,从不求回报!

不敢想,他们的好心,小辈们是否体谅感恩呢?更不敢想,到老人不能动的时候,儿女或孙儿孙女对待老人会有老人对他们的一半心思?估计很难。

当然,老人健康开心地适当帮助晚辈,比如陪读,有时也会让他感觉儿女们的需要,他还有价值!然后他越活越充实,越有精神气!看来,如何爱老、敬老也是一门学问。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愿陪读老人能苍天见怜,让他们的孩子金榜题名!更愿天下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作者简介

陈风华,鄱阳教师。近卅年来,乡镇县城,不忘初心,公学私校,砥砺育人,清华北大,门生在焉。沐浴珠湖之烟波,凝眸赣鄱之山水,三尺讲台,演绎英语之诗情;四时山水,醉心诗词之墨韵。烂漫兼西语之豪气,婉约有中文之端庄。可谓“中西璧合,文如其人!”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