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栏】 文:张中信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成都书系列 细雨骑驴入剑门 ——历代文人与成都之陆游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浙江绍兴沈园游人如织。面带忧郁男子倚桥而立。他就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 他思忖着唐琬美丽的倩影,不禁黯然神伤。 也许是冥冥中的心灵感应,在征得夫君赵士程同意后,唐琬派人给陆游送来一份酒菜。陆游饮罢,提笔在墙上写下了哀怨悔恨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词的上阕,连用三个“错”字。错在命运的不公?错在母亲的专横?还是错在自己的屈从?表达了陆游在感情上的极度苦痛。下阕结尾用三个“莫”字,道出莫再追忆往事,更莫想再相逢的悲愁。是陆游用理智压抑情感,而情感的野马却难以控制的矛盾心态历历可见,唐琬看到了这首缠绵悱恻的词,感伤地咏和道: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沈园一别,天各一方。唐琬从此更加郁郁寡欢,不久便香消玉殒。陆游的这出婚姻悲剧,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创伤,永远难以抚平。沈园重逢和唐琬的早逝,加重了他情感深处的悔恨和难以名状的辛酸。 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陆游20岁,和表妹唐琬结为夫妻。陆游的母亲对这位秀丽的媳妇,最初也是非常喜欢的。后来却逼着陆游与唐琬离婚。陆游瞒着母亲,暗中在外面租了一所房子,把唐琬安置在那里,小夫妻经常偷偷约会。没有多久,秘密就被母亲发现了。陆游无奈,只得忍痛和唐琬离异,自此二人劳燕分飞。 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陆游另娶王氏为妻,王氏虽然贤淑俊俏,学识气度与唐琬却相去甚远。唐琬被遣送回娘家,几乎痛不欲生,经多方劝慰,方遵家长之命,改嫁同郡赵士程。 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200年),陆游75岁,唐婉已逝世40年,回首与妻唐婉恩爱旧事,潸然泪下,见《沈园》诗两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逝世前五年,他又写了《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诗中充满了绵绵的哀痛,年老而弥笃,时久而更深。 陆游的心中,还有一生也无法抹平的“北伐”遗恨。从出生到他以85岁高龄,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南宋与金国纷争,同样折磨着他。 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十七日,其父亲陆宰就任淮南路节度转运副使,奉诏赴首都东京(开封)的行船途中,陆游降生。传说他出生时狂风大作,暴雨骤降,其母分娩时梦见前辈文人秦观,因此分别以秦观的字少游命名陆游的名字。关于他的出生,陆游有诗记述:“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浪入船。”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即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王朝覆灭,开封城被金兵洗劫一空,徽宗(赵佶)、钦宗(赵恒)二帝与赵氏宗室后妃以及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悉被金人掳掠北上。一时间中原大地血流成河,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万分紧急关头,宗泽等忠臣良将拥戴在外统兵的钦宗胞弟康王赵构为皇帝,并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为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赵构登基后,并无抗金良策,一味地退缩。先后逃往扬州、临安(今杭州)、越州、明州(今宁波)等地,甚至逃到温州海边的大船上。金兵虽然攻城掠地,无往不胜,然大后方空虚,逐渐壮大的中原起义军对其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不得不把进攻队伍从南方撤回。 抗金开始,陆宰在泽潞一带作军需供应工作,后被人陷害遭罢黜,带着家眷南归,辗转流离的生活,自小滋生了他抗金救国的壮志: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陆游全家逃到安徽寿县,在这里稍作休息,便从淮水经过运河回到老家山阴。 建炎四年(公元1131年),战火逐渐烧到了山阴,金人的铁蹄和溃退的宋兵,把山阴搅得天翻地覆,陆游一家人只得再次踏上逃难的路程。 陆游全家人从山阴来到东阳(今浙江金华),住在当地颇有声望的壮士陈彦声家里。陈彦声是当地民众武装的领袖,陆游誉为:“其义可依,其勇可恃。”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七月,宋、金展开交战,百事待举,前线吃紧,朝廷急需用人,高宗赵构想起了弃置在乡的陆游,降旨起用,陆游又来到临安。此时,抗金捷报频传,文武官员欣喜不已,老百姓笑逐颜开,陆游更是精神振奋,欲有所为。赵构传位给赵昚,退居德寿宫作太上皇,骄享逸乐。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赵昚正式即位,是为孝宗,翌年改年号为“隆兴”,开始整顿朝政,荐举人才,起用主战将领张浚等人。陆游也奉调到枢密院担任编修官。一天,赵昚问朝臣周必大,当今诗人谁能比得上李白?周必大回答当首推陆游,世人称他“小李白”,于是赵昚召见陆游,陆游趁机上奏自己治国安邦之策,以及朝廷待机北伐,恢复河山等主张,深得孝宗的赞赏,认为他“力学有闻,言论剀切”,赐他进士出身,并加封他为太上皇帝圣政所检讨官。 张浚和陆游的父亲原本旧僚,又和陆游抗金的主张相同,因此对陆游十分器重,他们经常在一起筹划如何重整武备,收复山河。谁料赵昚又听信主和派谗言,竟于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撤销了江淮都督府,罢免了张浚的官职,与金人议和,并签订了“隆兴和议”。 是年八月,张浚被削去兵权,于秋风萧瑟中含恨死于归途。陆游闻讯,悲愤地呼喊道:“张公遂如此,海内共悲辛。逆虏犹遗种,皇天夺老臣。”年迈的陆游每每想起此事,仍愤恨难消,写下了《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在议和进行期间,陆游上书朝廷,建议宣布建康和临安都是临时首都,以便将来迁都建康,凭借有利地势,积极从事收复中原的准备。陆游关于建都的意见非但未被朝廷采纳,自己反被调往隆兴(今江西南昌)任通判。乾道二年,朝廷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再次将他革职还乡。 在山阴乡村,陆游是见过世面的“京官”,既饱学多才,又和蔼可亲,与乡亲们亲密无间。这在他的《游山西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五年后,陆游又被朝廷想起,却仍旧是做通判,地点却是远隔家乡千山万水的蜀中夔州(今重庆奉节)。起用他的人是曾与他同在张浚幕府当差的新任丞相陈俊卿。 陆游任通判夔州一年有余,写下了大量的诗作。经过夔州的短暂过渡,陆游又被调往川陕交界处的抗金前沿南郑(今陕西南郑县)。陆游只身奔赴南郑,兴奋地写到: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踘分朋曹。 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此时南郑一线,乃宋金对峙的西部前沿阵地。南郑附近的凤县、西县、巴州等地,陆游都曾奔走过。定军山、大散关、剑门关、大巴山他也多次往返过。陆游奔赴南郑前线转眼经年,却只闻战马嘶鸣,不见战鼓轰鸣,西线反击战迟迟未能打响。 西线无战事,现实终于被陆游不幸言中了。王炎走了,幕府解散了。昔日权谋机变的幕僚们各奔东西,陆游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去了天府之国。他怀着极其悲愤地心情写道《细雨骑驴入剑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感慨万千。当年邓艾绕过剑门关自阴平古道直取成都,蜀后主刘禅匆忙开城投降,并赦令坚守剑门关的姜维投降。前事不忘,后事又起,他为此咏叹: 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机变化亦逡巡。 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 陆游进入闲适安逸的成都府,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他去了嘉州(今四川乐山市)“援知嘉州”,在嘉州,岑参做过嘉州太守,毗邻的眉州,又是“三苏”故里,他时常负剑前往眉州,拜谒三苏故里。让他诗情迸发: 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拜访完苏轼故里,他又携剑攀登峨眉山,沿着当年诗仙李白出游的路线,一路攀登上峨眉山巅。代理嘉州市长尚未转正,他又被调回了成都。当时的成都仍叫益州,与扬州齐名,繁华动天下。适逢三月,陆游走马锦西,拜谒“杜甫草堂”,写下了千古名诗: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回成都后不久,他又赴蜀州(今成都崇州市)任地方官。在任上,他还是干过几件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情。而今,崇州仍有纪念他的“陆游祠”。 陆游在成都周边走马灯似的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成都。在这里,他邂逅一位姓王的成都女孩,并很快将其纳为小妾。此后,陆游更是我行我素,开始在成都过起悠闲散漫的日子。几年间,他游川东,游川西,游川南,一路风花雪月,一路诗词歌赋,他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感情日深。只不过他愈是流连,愈是心中悲酸, 52岁生日所作自贬诗: 放翁五十犹豪纵,锦城一觉繁华梦。 竹叶春醪碧玉壶,桃花骏马青丝鞚。 归来山舍万事空,卧听糟床酒鸣瓮。 北窗风雨耿青灯,旧游欲说无人共。 此情此景,那句令人羡艳的名句“锦城一觉繁华梦”,不由让人想到晚唐时期,仕途颓废,苦闷抑郁的大诗人杜牧和他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其实,陆游的放浪是表面的,发自他内心的“不变”依然存在。自从“细雨骑驴入剑门”,他在蜀中已经生活了近十年。这些年中,他除了喝酒、漫游、吟诗之外,还能作什么呢?朝廷能让他作什么呢? 不久,朝廷一纸诏令下来,陆游离开成都。宋孝宗又要启用他,却让他提举福建常平茶监公事,也就是说叫他从此不要再过问战事,改行去抓经济工作了。 此后若干年,陆游辗转福建、江西、湖南做地方小官。但陆游的心思根本不在那些繁冗的公务上,在他的心中始终没有熄灭收拾旧山河的“岳飞式”情结。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陆游83岁,被朝廷晋封为渭南伯,主要是为了照顾他多年来企盼收复失地的夙愿。陆游十分快慰,欣然把自己的文集定名为《渭南文集》。 北伐收复失地之事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陆游自知是“退士”和“闲人”,但“退士”和“闲人”可以不顾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却不能不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尽管他年事已高,贫困交加,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浩然正气却始终充溢于胸。 宋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10年),陆游84岁,体弱多病,住在老家山阴。回想一生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他不胜感慨。北伐失败,卖国贼专权,历史的倒退比秦桧时代还要严酷。面对现实,他感到恢复中原无望,实现祖国统一,此生难以亲见。在《感事六言》中说:“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陆游病重弥留之际,他写下《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短短二十八个字,却是诗人壮志未酬的临终哀号。是诗人血与泪的融汇,也是诗人对祖国统一大业依然信心盈怀,抱有极大希望的政治遗言。 陆游既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亦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爱恨交加编织了他悲辛的一生。他的爱国主义行为、爱国主义诗篇和爱国主义情怀,始终激励和鼓舞着中华民族的芸芸后来者! ![]() 作者简介 ![]() ![]() 张中信,字峰源,四川通江人,经济学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成都市青羊区文联副主席、《琴台文艺》执行主编。曾荣获“全国优秀读书家庭”“四川省优秀青年”称号。出版《风流板板桥》《匪妻》《失语的村庄》《哦,野茶灞那些事儿》《成都书》等著作25。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荣获四川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等多种奖励。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花黎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
|